歐盟經數天激烈討論,終於就下屆政府最高級別官職達成協議並提交了名單,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女性被提名為歐盟委員會主席,也就是被俗稱的「歐盟總理」。
被觀察人士認為對中國持有強硬態度的現任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榮獲提名,接任離任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
提名尚需歐洲議會的通過。一旦通過,她將成為歐盟委員會歷史上第一位女主席,承擔起包括提出歐盟新法案、行使組織法規以及處理貿易協議等職責。
據分析稱,馮德萊恩脫穎而出是一個令人驚訝的選擇。在提名討論最初階段,馮德萊恩的名字似乎在各高層領導當中並不突出。不過,隨著各方提出的方案一一因歐盟內部未能達成共識而被否決,她最終成為各方都能夠接受的選項。
歐洲議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表示,德國國內的聯合政府對馮德萊恩的提名並不完全同意,不過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對馮德萊恩投下信任票。
法國總理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也對提名錶示歡迎,並指這是法德兩國深厚關係的成果。
這次,歐盟領袖共需在幾個最高職位上提名五個人。比利時首相米歇爾(Charles Michel)獲提名接替圖斯克出任歐洲理事會主席,西班牙外相博雷利(Josep Borrell)則被提名為外交政策高級代表。
另一名被提名出任領導職位的女性是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席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她被提名為歐洲中央銀行行長,也是首個提名任該職位的女性。
這位德國女強人也因近期在媒體上的一些涉及中國的言論被不少中國方面的學者和外交人士認為是「對華強硬派」。
據悉,這一顧慮主要來自她今年一月在接受德國《時代周報》採訪時,對中國的發展及德國對華政策的表述。
馮德萊恩接受德國《時代周報》採訪時說:「中國將在21世紀扮演一個中心角色,因此我們必須在經濟、貿易和安全政策方面加強關注中國。」
她同時指責中國「不願與別人分享利益,也不願讓自己的利益受制約」,並且「不聲不響、卻一步一步地擴張自己的實力」。
她認為中國目前推動的國際項目與美國在二戰結束之後通過建立國際結盟不同,而是「讓其他國家在經濟上產生依賴」,並藉此獲得他國原材料、市場凖入和的國際舞台上對中國的支持。
她還批評中國對異見人士和體制批評者的壓制以及對民眾的「全方位數字監控」,包括推行的社會信用體系。
她還預言:「中國人不會長久接受這種狀況……人們遲早會反抗。」
馮德萊恩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她在13歲時隨家人移居德國,曾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修讀經濟學和在德國漢諾威修讀醫學。畢業後不久,操流利英語及法語的她進入政壇。
作為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親密盟友,馮德萊恩自2005年起就是默克爾的保守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CDU)的成員。
現年60歲的馮德萊恩育有七名子女,這在平均每個女性生育1.59個孩子的德國頗為不尋常。
她被看作是一名堅定的歐洲進一步融合理念的支持者,特別緻力推動歐盟成員國之間緊密的軍事合作。今年較早前,她曾表示未來的歐洲「必須聯合起來並推動和平」。
2013年,在與中間偏左派社會民主黨進行合併談判之後,她被任命為德國國防部長。
她在德國公眾當中的受歡迎程度在那一刻快速提高。作為歐洲人口最多、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的防長,她曾強調,德國應該在北約(NATO)當中的軍事參與強度。
不過,作為國防部長,她的任內也並非沒有失敗的時候。
近年,一連串事件曝光了德國武裝部隊內的一些問題,包括潛艇和飛機運作不良,以及軍隊缺人等。
去年一份報告突出了這些問題,指它們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德國的備戰能力。報告指,在2017年,德國軍隊內沒有潛艇或者大型運輸機可供使用。
上周,兩架德國空軍飛機在軍事訓練時在空中發生相撞。
她出任防長時,曾被期待為問題重重的德國國防部門帶來新氣象,但是她自己去年也被捲入一宗有關開支不穩定的調查。
她領導下的國防部被指與一些顧問簽訂了有問題的私人合約,涉及數以百萬歐元計的費用。
她之後承認,在訂立這些合約時犯了一些錯誤,並稱已採取新措施避免再次發生。
多日懸而不決,顯示歐盟權力
中心
在轉移
-BBC歐洲事務編輯凱蒂婭·阿德勒(Katya Adler)分析
如果確認成為新一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不會令布魯塞爾吹起改革之風。她忠於德國總理默克爾,而後者是一名真正的基民盟黨人和保守派親歐人士。
至於英國脫歐,記住一點,歐洲委員會是代表歐盟成員國談判的。在去年11月英國政府簽署脫歐協議的時候,談判就已經結束。
現在,在法律上有權力改變或者附加條文的是歐盟各國領袖,而不是委員會。而在這些天,各國領導人對這些歐盟最高職位懸而不決,顯示了雖然法國、德國仍然強大,但是它們在歐盟圈子裏的權力已經不再是壓倒性的。
默克爾總理和馬克龍總統在G20峰會上彼此就歐盟職位達成了共識,但卻未能將意志加之於其他成員。或許,這是新一任英國首相在計劃前往柏林和巴黎要求重新進行脫歐談判時,可以考慮的因素。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Christine Lagarde
)
–
歐洲中央銀行行長
工作任務-
運營歐洲央行,該機構負責制定歐元和歐元區的貨幣政策。這個職位的角色目前由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擔任。
個人背景-
63歲的拉加德是法國人,在2011年上任IMF主席時,是首位擔任該職務的女性。
她曾在美國上學,之後巴黎修讀法律專業畢業,後又在埃克斯市的政治科學院取得碩士學位。
她在2005年曾上任法國貿易部長,2007年任財政部長。
夏爾·米歇爾(
Charles Michel
)
–
歐洲理事會主席
工作任務-
在一個由歐盟成員國領袖組成的機構擔任主席,該機構為歐盟政策制定方向。
個人背景-
2014年,米歇爾在38歲的年齡成為比利時自1841年以來最年輕的首相。
他曾從1998年開始布魯塞爾協會(Brussels Bar)擔任律師,在1999年成為比利時議會成員。
他的父親是一名傑出的政治家。
何塞·博雷爾(
Josep Borrell
)
–
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
工作任務-
為歐盟協調外交與安全政策。這項工作目前由意大利的費代麗卡·莫蓋裏尼(Federica Mogherini)承擔
個人背景-
72歲的西班牙外相曾在2004至2007年擔任歐洲議會主席,現在將很可能重新擔任歐盟高官。
他於1975年在西班牙社會黨開始政治生涯,以言辭直白著稱。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0/04/2024 10:44AM
09/04/2024 05:00PM
09/04/2024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