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無酒精「清吧」:正在全球各地竄紅起來

喝酒

Getty Images

「逃離」(Getaway)是位於布魯克林綠點區主幹道旁的一家酒吧。在這家別具一格的酒吧裏,你可以嘗遍紐約的網紅雞尾酒。酒吧的牆是高雅的藍綠色,環境溫馨舒適,讓人能夠卸除心防與身邊人輕鬆閒聊。菜單上列出了一系列13美元(約10法郎)的雞尾酒,配方材料包括煙草糖漿、越橘和墨西哥胡椒醬。還有店主的善意提醒:本店不可使用筆記本電腦。

然而,跟布魯克林的其他酒吧不同的是,「逃離」酒吧裏的飲品都不含酒精。這類不提供酒精飲料的酒吧,也被稱之為清吧(sober bar)。

酒吧居然沒有酒,聽起來似乎有些匪夷所思,就好像說水族館裏沒有魚或麵包店裏沒有麵包。但在像紐約、倫敦這樣的城市,屋小如舟的公寓住戶已經將酒吧當成自家的第二個客廳了,所以滴酒不沾的夜生活可能會吸引那些出於某種原因不願意喝酒的人。

索尼斯(Sam Thonis)和德爾麗(Regina Dellea)是「逃離」的老闆。三年前,索尼斯萌生了開酒吧的想法,因為當時他和他的兄弟晚上想找個地方消遣,而他的兄弟不喝酒。「在紐約,你要是不想喝酒,晚上就沒什麼地方好去了。我跟很多人聊過天,他們之中有些是清醒的有些喝醉了,我越發覺得人們需要一個沒有酒精的環境。」

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索尼斯和德爾麗有意將自己酒吧打造成無酒清吧,也就是說連含有微量酒精的非酒精啤酒都不賣。在美國,酒精量少於0.5%的飲料酒水都可以打上無酒精的標籤,所以其實很多號稱無酒精的啤酒並不是完全沒有酒精。

索尼斯說:「我們盡最大努力打造百分百的無酒環境,如果你不想喝醉,就儘管來這吧,或者不想聞到酒味兒,也大可放心。」但整個環境看起來還是跟酒吧一樣,燈光昏暗,沒有人敲電腦,並且只在晚上開業。

今年四月份開業的「逃離」滿足了那些不想喝酒又想去酒吧社交者的需求,這實際是全球一種新的潮流。在美國緬因州的波特蘭,人們可以去無酒的「維納的氣泡屋」,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郊區的水晶湖,可以去「在水一方」清吧。倫敦一家名為「救贖」的無酒酒吧現在已經開了三家店,除了無酒精飲料,他們還提供素食及無糖無小麥的食物。今年一月,一家名為「聖母瑪利亞」的清吧於都柏林開業。

非酒精飲料

Getty Images
AMR估計2015年非酒精飲料市場的價值為1.548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將增長至2.09億美元(Credit: Getty Images)

禁慾空間

不提供酒的酒吧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19世紀晚期,倡導節慾的戒酒運動興起,英國隨之湧現了一大批無酒供應的酒吧,又稱之為節慾吧。1890年在曼徹斯特北部的勞滕斯托爾(Rawtenstall)開業的菲茨帕特里克禁酒酒吧(Fitzpatrick’s Temperance Bar)如今仍在出售沙士、蒲公英牛蒡飲料。

但今天這股無酒酒吧潮流的根源並不是為了禁慾。比如來「逃離」的客人並不都是滴酒不沾的人,而是任何既想要酒吧的氛圍,又不想到次日還酒醉不醒的人。索尼斯說:「我們的酒吧從來不會勸客人別喝酒,並不是只對不喝酒的人開放。」

「逃離」的這種做法讓生活在都市的千禧一代開始重新思考酒精在生活中的位置。32歲的班德羅夫斯基(Lorelei Bandrovschi)便是其中一員。去年,她開始為那些想放鬆又不想喝酒的人組織名為「傾聽吧」的無酒精活動。羅雷萊曾經是YouTube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品牌的顧問,但現在她全職在「傾聽吧」工作。

她說:「酒吧是供人放鬆消遣的場所,人們總覺得來酒吧就必須要喝酒。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完全釋放自我的空間,並不是只有酩酊大醉和記憶斷片才說明是一個熱鬧的派對。」熱鬧是她組織的這些活動所追求的。「我們第一次活動是在威廉斯堡,當時人們玩得很開心,在桌子上載歌載舞。所以,好好生活並不是非要信佛禁慾。」

班德羅夫斯基自己並非滴酒不沾之人,但在戒酒一個月後,她發現,有些人想和朋友出去玩,但又不想在別人都在喝精心調製的雞尾酒時只點一杯蘇打水。他們沒有什麼選擇。她說:「酒吧文化中的每一環,包括菜單、員工和顧客,似乎都將不喝酒的人視為局外人。」

「我的個人哲學是『喝酒是一種選擇』。我們必須改變現在這種『必須喝酒』不容選擇的文化,所以當有人選擇不喝酒時,我們要給予鼓勵。不喝酒的人應該和喝酒的人享受同樣的待遇,能在有趣酷炫空間裏放鬆自己。我要做的就是彌補這塊文化上的空缺,我真的很想改變文化。」

喝酒

Getty Images
2016年,英國16歲以上人群中,只有56.9%的人在此前一周喝過酒,這是自2005年政府開始調查以來的最低比例(Credit: Getty Images)

想清醒一下?

雖然現在「酒精不是必需品」這種觀念還未被世人普遍接受,但是有跡象表明,年輕人沒以前那麼愛喝酒了。2016年,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6歲以上的成年人中僅56.9%在此前一周喝過酒,此比例是自2005年開始調查以來的最低點。今年二月,國際葡萄酒和烈酒檔案表明,接受調查的美國成年人中,52%的人目前在嘗試減少酒精攝入。

一系列有關潮流的文章表明千禧一代現在都在思考喝酒的方式和地點。美國的啤酒銷量在下降,但也可能是因為一些注重健康的人改而選擇喝高濃度的烈酒。面對這種變化,酒業推出了更多低酒精或無酒精飲品,比如說喜力2017年推出的無酒精啤酒和哥頓的超低酒精的杜松子酒和奎寧水。

即使是在喝酒的場所,不含酒精的飲料也能成為一筆大買賣。除了傳統的紅酒和雞尾酒套餐,越來越多高級餐廳選擇在品鑒菜單裏加入不含酒精的套餐。調酒師和飲品總監正在緊跟趨勢,在不加入傳統烈酒的前提下,打造更多有意思的飲品。

卡里爾(Chelsea Carrier)是紐約「小谷」(Oya)、科維納(Covina)和屋頂(The Roof Top)等餐廳的飲品總監。卡里爾在小谷這家日本餐廳,正在和團隊一起調製一款能搭配餐廳食物的無酒精飲品。卡里爾說:「很多客人想喝無酒精飲料,而不是光喝白開水。」據她估計,現在餐廳下單的飲品中,約20%是無酒精飲品,而且無酒精雞尾酒能讓那些不喝酒的顧客覺得自己沒有遭到忽視。她說:「或許坐你旁邊的人正喝著幾千美元的葡萄酒,而你在喝不含酒精的雞尾酒,但即便如此,你也一樣有被視為上賓的感受。"

爛醉

Getty Images
2017年,英國27%的飲酒者根據他們過去7天內的最大飲酒量,被認為是酗酒者(Credit: Getty Images)

把酒吧喝幹

紐約格林威治區一家叫做「現狀」(Existing Conditions)的酒吧以其標新立異的雞尾酒而聞名。據飲品總監墨菲(Bobby Murphy)說,就如一款加入了波旁威士忌和楓糖漿的老式雞尾酒的飲品,酒吧的菜單上無酒精的雞尾酒也很顯著,有的款式不管是原料還是人工都是飲品中最貴的。

一款叫做「絲汀麗絲」(Stingless)的飲品用無刺蜂蜂蜜製成。這種蜂蜜由墨西哥的小蜜蜂釀造,每升售價100美元。另一款非酒精飲品是用透明的考密斯梨汁製成。要做這種梨汁,現狀酒吧必須採購980磅的應季梨子,每一杯飲品要用到六個梨子。墨菲說:「只提供蘇打水是遠遠不夠的。我希望我們的無酒精飲料不是隨隨便便到處都能買到的。」據他估計,現狀酒吧20%到30%的飲品為非酒精飲品。

這股清吧潮流才剛剛興起,許多清吧才剛開張不久,是否能維持和蓬勃發展還有待觀察。2015年,奧克蘭一家無酒清吧在開業五周後就關門了。但毫無疑問的是整個飲料行業對不含酒精的成人飲料越來越感興趣,而且這種趨勢不太可能會戛然而止。

至於「逃離」清吧的發展前途,合伙人索尼斯和德爾麗認為,在這樣一個到處都是特定娛樂場所的城市裏,逃離也是一種選擇。上個月生意一直很穩定。德爾麗說:「我每天都擔心沒客人,但基本開業20分鐘後就人滿為患了。」他們的顧客中有好奇的當地人、孕婦和想要保持清醒不醉的人,但德爾麗和索尼斯希望酒吧能吸引範圍更廣泛的顧客。索尼斯說:「我們歡迎所有人光顧,但我們不必面面俱到。選擇是無盡的,如果不喜歡來我們清吧這也沒關係。對於那些想光顧的人,我們隨時恭候。」

請訪問 BBC Capital 閲讀 英文原文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