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應是中國女演員那爾那茜的巔峰之年,她在兩部賣座電影和一部備受期待的電視劇中擔任重要角色。
然而,今年6月,這位35歲的女演員卻因一場關於她十多年前考試成績的風波在網上引發了強烈反彈,最終導致官方對她的學業記錄展開調查,她的星途戛然而止。
此事立即引發軒然大波。她的名字被從電視劇《長安的荔枝》的片尾字幕中抹去,各大品牌也開始與她斷絕關係。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因享有特權而受到嚴格審查,當局正展開調查以平息民憤。
近幾個月來,這些網路醜聞接連曝光,涉及兩位女演員、一位哈佛畢業生和一位北京頂級醫院的醫生:她們都是年輕女性,且被指控利用家庭關係來獲取不正當利益。
一位微博用戶寫道:「特權年年都有,但今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還有人寫道:「我很想看到更多這樣的醜聞。它們真的讓人大開眼界。」
研究表明,由於失業率上升和經濟放緩,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感到困頓,他們開始認為人脈比努力工作更有價值。
例如,那爾那茜就被指控利用她身為演員的母親的關係而得以進入一所著名的戲劇學院。
她母親在20世紀80年代就讀的這個項目是為像那爾那茜這樣的蒙古族學生開設的。但後來,一些舊的訪談片段再次浮出水面,那爾那茜在採訪中表示,她沒有履行這個項目所要求的一個重要義務——畢業後她去了挪威留學,而不是按照計劃要求回到內蒙古工作。
六月初,數百萬中國高中畢業生正為高考做準備,圍繞高考的議論也逐漸變多。2008年,那爾那茜正是通過高考進入戲劇學院。
網路偵探們挖出了那一年的最低分數線——人們懷疑這就是那爾那茜那一年考出的分數。民眾們甚至猜測「她是不是靠著她媽媽的關係才得以進入這所戲劇學校?」
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指控,最終官方介入,出面澄清她的分數其實高得多。
但對於中國民眾來說,這樣的澄清遠遠不夠平息眾怒。
網路醜聞並非中國獨有,但在一個審查嚴格的社會,它們已成為人們急需的宣洩管道——無論是發洩憤怒、質疑,還是只是表達失望。
中國的獨立媒體幾乎不存在,這使得中國網絡成為了無法或者難以核實的謠言、陰謀論的溫床。網友們盛行自行調查,以核實指控並揭露不法行為。
今年4月,北京一家頂級醫院的兩名醫生因一段疑似婚外情而捲入了一場全國性輿論風暴。
涉事男醫生的妻子致函其雇主,指控她丈夫因私情而在工作中包庇涉事女士。在她羅列的眾多指控中,其中一項最終使她丈夫丟掉了工作:她指控這名男醫生在與護士發生爭執時,為了維護涉事女士,將一名已經被麻醉的病人留在手術台上長達40分鐘。
這件事令人震驚,但隨著人們的注意力轉向這名婚外情涉事女士,輿論開始發酵。憤怒的網友發現,她只用四年就完成了醫學學業,但在中國醫學培養體系裡,最低學制是八年。
他們指責她透過作弊手段考入中國最負盛名的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精英項目,且畢業論文涉嫌抄襲。
由於反應強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隨後調查並證實了這些指控,隨後,當局吊銷了涉事女士的行醫執照和學位,希望以此結束這場爭議。
她涉足多個專業的臨床經驗以及她家人的政治關係也受到了質疑。但官員們並未回應這些指控,進一步引發了人們對其掩蓋真相的質疑。
「(這名女士)晉升的每一步都存在漏洞,當局不可能再進一步調查了,」青島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年輕醫生說道。
她說,人們利用「關係」幫助子女找工作並不罕見,但讓她感到困擾的是「根深蒂固的不公平」。
她說自己花了11年時間才成為住院醫師,她和同事們從未聽說過協和事件中這位女士的職業路徑:「我們得知後都很震驚。顯然,它不是為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設計的。」
這起醜聞在競爭異常激烈的中國尤其令人痛心,醫生們為了在頂級醫院獲得住院醫師資格,或者僅僅為了保住現有的工作,不得不拼命工作。
「為什麼一切都這麼不公平?」她問道,這番話與網路評論中普遍存在的失望情緒如出一轍。
「我們不知疲倦地工作,像孫子一樣用心治療病人。然而,我們的生活卻比這個女士來說差遠了。」
正是這種不滿情緒,也引發了今年6月針對哈佛大學畢業生蔣雨融的憤怒。
就在她畢業典禮上的演講被網路瘋傳的同一天,美國聯邦法官阻止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禁止外國學生就讀哈佛大學的禁令。她將影片分享至網絡,講述了自己艱難的童年,四處漂泊的經歷,以及努力學習如何賦予了她如今擁有的一切。
起初,她因呼籲在兩極分化的世界中團結起來而受到讚揚——甚至一些中國人評論說,他們被她的言論感動了。但她在社群媒體上的貼文很快就激怒了中國網友,網友們開始審查她的履歷,並質疑她聲稱自己「僅靠努力工作才取得成功」的說法。
批評她的人並不理解她所面臨的挑戰——他們在蔣雨融敘述的每個故事中都找出漏洞,而當她反駁時,他們反而加倍批評。
她的發言和存在似乎再次提醒人們——對於大部分中國年輕人來說,留給他們的機會正在減少。
新冠疫情后經濟低迷帶來了裁員、減薪和招聘凍結。數百萬畢業生苦苦掙扎,難以找到工作,要麼接受低薪工作,要麼乾脆退出競賽。
小紅書上的一位用戶表示,就在她查看蔣雨融醜聞帖子期間,本給她發了錄用通知的公司撤回了這份錄用——因為工作崗位被凍結了。
她寫道:「果然,有些東西你出生的時候沒有,到最後你也得不到。」
這種憤怒由來已久。
近期,中國政府一直在審查名人和網紅過度炫富的行為。但依然有漏網之魚——例如一對耳環。
女演員黃楊鈿甜最近戴的一對耳環價值超過230萬元人民幣(32萬美元;23.71萬英鎊),這讓她陷入了所謂的「天價耳環」醜聞。
人們開始質疑她是如何買得起這些耳環的,後來才發現她的父親是公務員出身的商人。後來他們發現,他曾在雅安當地政府工作,而雅安在2008年遭受了毀滅性的地震。
這場爭議引發了更多關於黃楊鈿甜家族財富的質疑,有人暗示他們從地震災後重建基金中牟利。當局否認了這一說法,並表示黃楊鈿甜的耳環是玻璃材質的,是一副奢侈品耳環的廉價仿製品。
但並非所有人都相信他們。一條獲得超過1000個讚的微博評論寫道:「你知道什麼?」另一位用戶問道:「官員們笑了嗎?」
儘管中國當局對此高度關注,並展開了調查,但他們迅速的回應似乎還不夠。
一位小紅書筆記用戶寫道:「公眾信任的喪失並非一兩天的事。這是一次又一次侮辱我們智商的調查,以及一個又一個懸而未決的事件的結果。」
隨著中共努力應對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大眾的沮喪情緒揮之不去。中共向年輕人傳遞的信息是,為了「民族復興」,他們應該「吃苦」——這是一個中文短語,意為忍受苦難。
然而,在網路——中國人仍然公開發言的少數幾個平台之一——上,這種訊息似乎顯得空洞無力,因為人們正在爭論「精英」(通常被簡稱為「他們」)所與生俱來的特權。
「就是因為他們,我們辛苦做了三代,到現在還活在苦難中,」一則微博點讚最高的評論寫道。
小紅書平台上的另一條評論無差別地寫到:「我們一分一分地賺錢,他們卻一次貪污好幾億——然後還教我們,勤勞致富,勞動光榮。」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9/07/2025 05:00PM
18/07/2025 05:00PM
18/07/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