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已全面爆發。
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面臨高達245%的關稅,北京則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125%的報復性關稅。隨著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消費者、企業和市場都在為更多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的政府多次表示願意進行對話,但同時也警告稱,如有必要,中方將「奉陪到底」。
以下是北京可能用來反制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措施的一些手段。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意味著它能夠比其他較小的國家更好地承受關稅的影響。
中國擁有十多億人口,龐大的國內市場可以減輕出口商因關稅而承受的部分壓力。
北京仍在摸索應對方式,因為中國人的消費不足。但通過一系列激勵措施,如家電補貼和「銀色列車」計劃,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特朗普的關稅給中國共產黨提供了更強的動力來釋放國內的消費潛力。
美國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美中貿易專家瑪麗·洛夫利(Mary Lovely)本月早些時候在BBC新聞節目表示,中方領導層「很可能願意忍受痛苦,以避免屈服於他們認為是美國的侵略行為」。
作為一個威權政體,中國的痛苦承受能力更高,因為它對短期公眾輿論的擔憂較少。在即將舉行的選舉中,也不會有人去評判其領導人。
然而,社會動盪仍然是一個問題,尤其是因為目前已經存在的不滿情緒,包括持續的房地產危機和失業問題。
關稅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對於那些只知道中國崛起的年輕人來說是又一次打擊。
中共一直利用民族主義情緒來證明其報復性關稅的合理性,官方媒體網評則稱「風雨同舟者興」。
習近平主席或許會感到擔憂,但到目前為止,北京方面仍保持著強硬而自信的語調。一位官員向國內保證:「天不會塌下來。」
中國一直被稱為世界工廠,但它已投入數十億美元打造更先進的工廠。
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一直在與美國爭奪科技主導地位。
中國在再生能源、晶片和人工智慧等自主技術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
例如,聊天機器人「DeepSeek」(深度求索)被譽為ChatGPT的強大競爭對手,比亞迪去年超越特斯拉(Tesla)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蘋果(Apple)的市場份額正在被華為(Huawei)及Vivo等本地競爭對手奪走。
最近,北京宣布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投入超過1萬億美元支持人工智能創新 。
美國企業試圖將供應鏈移出中國,但在其他地方難以找到同樣規模的基礎設施和熟練勞動力。
中國製造商在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為中國帶來幾十年的優勢,這需要時間來複製 。
這種無與倫比的供應鏈專業知識和政府支持使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成為強大的對手——在某些方面,北京早在特朗普上一次任期時就已經開始準備。
自從特朗普在2018年對中國太陽能板徵收關稅以來,北京加快了擺脫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的計劃。
中國投放數十億美元於備受爭議的貿易和基礎設施計劃,即「一帶一路」倡議,以加強與所謂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關係。
隨著中國試圖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它擴大了與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貿易來往。
美國農民曾供應中國40%的進口大豆,現在這數字則徘徊在20%左右。上次貿易戰之後,北京加大了國內大豆種植力度,並從巴西購買了創紀錄數量的大豆,巴西現在已是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商。
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所副教授張越(Marina Yue Zhang)表示,「這一策略一石二鳥。它剝奪了美國農業帶曾經的市場,並提升了中國的糧食安全聲譽。」
美國已不再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這一位置現在屬於東南亞。事實上,中國在2023年已是6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幾乎是美國的兩倍。作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中國在2024年底創下了1萬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這並不代表美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不再是中國的重要貿易夥伴,而是反映華盛頓將中國逼入絕境並不容易。
在有報導指白宮將利用雙邊貿易談判孤立中國後,北京警告各國不要「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達成協議」。
這對世界大部分國家來說,那是個不可能的選擇。
馬來西亞貿易部長東姑.賽夫魯.阿齊茲(Tengku Zafrul Aziz)上週告訴BBC,「我們不能選擇,也永遠不會(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選擇。」
特朗普在4月初宣布全面徵收關稅後,股市暴跌,但他態度堅定,並將巨額關稅比作「良藥」。
但在美國政府債券被大幅拋售後,他突然改變政策,暫停了大部分關稅 90 天。這些債券也被稱為國債,長期以來被視為安全的投資。但貿易戰動搖了人們對這些資產的信心。
特朗普隨後暗示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將會緩和,表示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將「大幅下降,但不會為零」。
因此,專家指出,北京現在知道債券市場可以動搖特朗普。
中國還持有7000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券。除了美國本身外,唯一持有比中國更多的是美國的堅定盟友──日本。
一些人認為這賦予了北京談判籌碼——中國媒體經常提出出售或停止購買美國債券作為「武器」的想法。
但專家警告,中國不會在這種情況下絲毫無損。
相反,這將導致北京在債券市場上的投資巨大損失,並使人民幣不穩定。
中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美國政府債券施加壓力,張越表示,「中國持有的是談判籌碼,而不是金融武器」。
中國能夠「武器化」的工具,是其在稀土提取和精煉方面近乎壟斷的地位。稀土元素對於先進技術製造至關重要。
中國擁有大量稀土礦藏,例如用於電動車和風力渦輪機磁鐵的鏑,以及為噴氣引擎提供耐熱塗層的釔。
作為對特朗普最新關稅的回應,北京已限制七種稀土的出口,其中包括一些製造AI晶片所必需的元素。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估計,中國佔稀土產量約61%,精煉產能達92%。
雖然澳洲、日本和越南已經開始開採稀土,但需要多年才能將中國排除在供應鏈之外。
2024年,中國禁止出口另一種關鍵礦物——銻,這對各種製造工序至關重要。在恐慌性購買和尋找替代供應商的浪潮中,銻的價格翻了一倍。
外界擔憂,稀土市場可能會發生同樣的情況,這將嚴重擾亂從電動車到國防的各種行業。
金傑(Ginger)國際貿易投資公司董事托馬斯·克魯默(Thomas Kruemmer)曾告訴BBC,「所有可以開關的東西,幾乎都依賴稀土。」
「這對美國國防工業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4/04/2025 05:00PM
24/04/2025 11:00AM
24/04/2025 08: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