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特朗普關稅戰後首次廣交會 會場內外的中小企業說「這實在太艱難了」

An exhibitor introduces washing machines to buyers at the Canton Fair in Guangzhou, in southern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on April 15, 2025.

Getty Images

「特朗普是個瘋子。」徐雄偉(Lionel Xu)說道,他正被自己公司生產的驅蚊產品包圍著——這些產品曾經是美國沃爾瑪(Walmart)超市裡的熱賣商品。

如今,這些產品卻只能堆放在中國的倉庫裡,直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取消對所有中國出口美國商品徵收的145%關稅。

「對我們來說,這實在太艱難了。」他補充說。

他的公司浙江碩而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orbo Technology)所生產的商品,大約有一半售到美國。

按照中國標準,這是一家位於浙江省的小型企業,大約有400名員工。但在這場經濟戰中,感受到痛苦的並不只有他們。

「我們很擔心。如果特朗普不改變主意怎麼辦?那對我們的工廠來說將會是非常危險的事。」徐先生說。

在不遠處,艾美(音,Amy)正在她所屬的廣東賽凌貿易集團有限公司(Guangdong Sailing Trade Company)攤位上幫忙銷售雪糕機。她的主要買家都在美國,包括沃爾瑪。

「我們已經停止生產了,」她說,「現在所有產品都堆在倉庫裡。」

在廣州這個貿易重鎮舉辦的廣交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幾乎每個攤位裡所講的故事都是一樣的。

當BBC與徐先生交談時,他正準備帶幾位澳洲買家去吃午餐。他們來到這樣,是為了找便宜的貨物,並且希望能夠壓低價格。

「我們拭目以待吧,」談到關稅的時候,他相信特朗普最終會讓步。

「也許在一、兩個月內情況會好轉,」徐先生交叉著他的手指說,「也許會的……」

一名男子身穿黑白短袖襯衫,肩背側背包,在展攤內拿起一款電子產品。白色層架上陳列著其他商品,旁邊則有紅色背景的資訊海報。

Rachel Yu/ BBC
美國與中國互相向對方的商品徵收高額關稅。

上週,隨著全球股市大幅下跌,以及美國債券市場出現拋售潮,特朗普總統暫緩了絕大部分的新關稅。

然而,他仍然維持了針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關稅。作為回應,北京方面也對美國產品徵收125%的關稅。

這讓廣交會上超過三萬家企業的貿易商感到困惑,他們來到一年一度的貿易盛事,在相當於200個足球場大小的展館群內展示他們的產品。

在家居用品展區,企業展示了各式各樣的商品,從洗衣機到滾筒式乾衣機、從電動牙刷到榨汁機和鬆餅機。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親自到現場查看商品,並希望能當場把交易談成。

但由於關稅的影響,中國製造的食物攪拌機或吸塵器等產品價格大幅上升,對多數美國公司而言,這樣的成本已經太高,難以轉嫁給消費者身上。

當前,全球兩大經濟體陷入僵局,原本應該運往美國家庭的中國商品,如今只能堆積在工廠的地板上。

這場貿易戰的影響,遲早將蔓延至全美各地的廚房和客廳,美國消費者將需要用更高的價格來購買這些物品。

中國依然保持強硬立場,並誓言在這場貿易戰中將會「奉陪到底」。

這種語氣,在廣交會上也能聽到。

海維恩(音,Hy Vian)正在尋找電焗爐,準備為他的公司下單,他輕描淡寫地談到關稅帶來的影響:「如果他們不想讓我們出口,那就讓他們慢慢等吧。中國的內需市場也很龐大,我們會優先把最好的產品留給中國消費者。」

徐雄偉(Lionel Xu)

Rachel Yu/ BBC
徐雄偉(Lionel Xu)擔憂,如果特朗普不取消對中國的關稅,情況將會更加惡化。

中國確實擁有14億人口,從理論上來看,這是一個龐大的內需市場。

中國的決策者也一直在試圖刺激疲弱的經濟,他們鼓勵消費者多花錢,以帶動更多經濟增長。

但成效並不理想。中國的中產階級當中,許多人已將積蓄用於購買房地產,然而,在過去四年,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房價一路下跌。如今,他們的選擇是節省開支,而不是消費。

儘管相較其他國家,中國或許有更強的條件去抵禦這場經濟風暴,但現實情況是,中國的經濟仍然依賴出口。去年,出口為中國經濟增長貢獻了一半左右的力量。

同時,中國仍是世界工廠。高盛(Goldman Sachs)估計,僅僅是為美國市場生產的出口商品,中國國內就可能已僱用了約1,000萬至2,000萬名勞工。

其中一些工人已經開始感受到這場貿易戰帶來的痛苦。

在廣交會場館不遠處,廣東一片密密麻麻的工廠專門生產服裝、鞋類和手袋。這裡是像Shein和Temu這類公司的製造業中心。

每棟建築裡,不同層樓都擠著好幾家工廠,工人一天的工作時長達14小時。

一名男子在皮革工廠的工作桌前工。他身穿棕色T恤與紅色圍裙,右手戴著白色手套,正用左手拿著一塊白色的鞋底。

Xiqing Wang/ BBC
BBC探訪了廣州一個村莊內的工廠,該工廠已從以出口為主轉向內需市場。

靠近幾家鞋廠的行人路上,幾名工人蹲在一旁,一邊聊天一邊抽煙。

「現在的情況不太好,」其中一位工人說,他不願透露姓名。他的朋友則催促他別再談。在中國,談論經濟困境可以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從新冠疫情開始,我們的日子就不好過,現在又碰上這場貿易戰。以前我一天可以賺300到400人民幣(約40至54美元),現在能有100元運氣就已經很好了。」

這名工人說,現在找工作很困難。街頭上其他從事製鞋的工人也告訴我們,他們的收入僅僅夠維持基本生活。

儘管中國有些人對自己的產品感到自豪,但也有不少人正承受關稅增加的痛苦,並開始懷疑這場危機到底會如何完結。

中國正面臨失去一個每年進口超過4000億美元(約3020億英鎊)商品的重要貿易夥伴的風險。但這樣的痛苦另一方也會感受得到,經濟學家警告,美國也可能正走向經濟衰退。

廣交會的展場,有不同的中國企業在裡面參展。

Xiqing Wang/ BBC
在廣州參加廣交會的企業表示,他們已經停止向美國出貨。

總統特朗普會令局勢更加不確定,他一直以風險高昂的邊緣策略著稱。他持續對北京施壓,而中國拒絕讓步。

不過,北京方面已經表態,將不會在現有針對美國商品的125%關稅基礎上,進一步加碼。雖然中國可能會採取其他形式的反制,但這也為雙方在這場經濟戰爆發的一週後,留出了一些緩衝的空間。

據悉,目前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接觸十分有限,雙方似乎都不打算在短期內重返談判桌。

與此同時,一些參展的企業也正藉著廣交會,試圖尋找新的市場。

艾美希望她的冰淇淋機能找到新的出路,「我們希望能打開歐洲市場,或許沙烏地阿拉伯,當然還有俄羅斯。」她補充說。

也有一些人相信,中國本土市場依然有利可圖。其中一位是40歲的梅坤炎(音譯,Mei Kunyan),他表示,目前在自家的鞋廠工作,每個月約能賺到一萬元人民幣,這些鞋主要售給中國的消費者。

由於越南的勞動成本更低,許多大型鞋廠已經轉向到越南設廠。

梅先生也察覺到那些身邊企業已經發現的事:「美國人太狡猾了。」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