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進入龐大中國市場的美國公司遭遇了重大打擊。針對所有美國商品的34%進口關稅可能將它們趕出這個市場。
這對美國農產品來說尤其嚴峻,它們最近剛剛被中國加征了10%到15%的關稅,作為對特朗普上一輪對華關稅的回應。在此基礎上再增加34%關稅,會讓大多這些產品因價格過高而無人問津。
北京方面對於另覓雞肉、豬肉以及高粱進口來源似乎並不擔心。中國知道這正在攻擊特朗普總統的選民基礎。
但從全球來看,這讓分析師們感到了擔憂。
問題在於全球供應鏈已經高度國際化,任何一種產品的配件都可能來自這個星球上的各個角落。
因此,當經濟動蕩開始從一個國家傳到另一個國家,就可能給所有貿易帶來災難性後果。
主要的擔憂在於: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正在互相掐脖子,並且沒有絲毫退步的跡象。
讓我們看看北京公佈反制措施的時機。
中國財政部在北京時間星期五下午六點(10:00 GMT)宣佈了其承諾的「堅決反制措施」,當天正值公眾假期。
這一時機的選擇可能有以下幾個含義:
第一,中國某種程度上想在國內掩蓋這一新聞,不要過於驚嚇到民眾;
第二,中國在調校好準心之後盡可能快地做出了宣佈;
第三,中國放棄了特朗普新關稅下週生效前的短暫窗口期,沒有試圖去達成協議。當局已經決定放手一搏。
如果最後一點成立,這對全球經濟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消息,因為這意味著兩個世界超級大國達成任何解決方案的難度將高於很多人之前的預期。
另一個觀察來自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這個時候在做什麼。
在其他國家,政府可能盯著電視,希望避免最壞的結果。
但中國沒有。
習和其他六位政治局常委在外出植樹,強調應對砍伐森林的必要性。
這展示了面對特朗普時的鎮定,顯示了一種氣氛:華盛頓你盡力去做吧,這裡是中國,我們對你的胡言亂語不感興趣。
事實上中美達成某種協議的空間仍然存在,但目前的言辭似乎並未朝這個方向發展。
中國可能選擇另一條道路,增加和其他國家的貿易,包括美國曾經的西方盟友,以及增加一些能將美國排除在外的新貿易線路。
這將進一步傷害美國公司和即將為特朗普的關稅買單的美國消費者。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07/04/2025 05:00PM
07/04/2025 11:00AM
06/04/2025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