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局表示將要求中資企業「積極配合」泰國對由中鐵十局承建的曼谷大樓倒塌一事進行的調查。
上周緬甸發生7.7級強震之後,鄰國泰國首都曼谷的一座30層在建大樓發生垮塌,導致至少12人死亡,據信仍有70多人被困在瓦礫之中。大樓瞬間縱向垮塌的驚悚場景成為這場地震中曼谷的標誌性畫面。
雖然地震發生時曼谷傳出很多高樓泳池水因搖晃而傾瀉的影片,但該大樓是曼谷唯一一座完全坍塌的高樓,因此引發了外界對大樓質量的廣泛質疑。
這座倒塌的大樓是在建中的泰國國家審計署辦公樓(State Audit Office,SAO),由ITD-CREC承建,該公司是意大利泰國發展有限公司與中國央企中鐵十局組成的聯合體。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週二(4月1日)在一份聲明中寫道:「此次有關中資企業參與施工的在建樓體在地震中倒塌並造成嚴重人員傷亡,我們對此深感痛心並再次向遇難人員、傷者和家屬表示哀悼和慰問。」
「下階段我們將視泰方需要,繼續全力提供支持和協助並指導有關中資企業積極配合泰國政府進行的調查,相信泰國政府的調查會給出科學公正的結論。」
該大樓的建設預算為21.36億泰銖(6222萬美元),2020年初獲批,並於2021年初開始動工,預計於2023年12月31日完成。但在事故發生時,該項目已經被延期。
去年4月,中鐵十局曾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慶祝該大樓主體結構封頂、進入裝飾裝修施工階段。在配圖中,該大樓頂部飄揚著寫有「封頂大吉」漢字的紅色標語。
緬甸地震後,該公司悄悄刪除了這篇帖子。
泰國防災與減災辦公室主任蘇里亞猜·拉維旺(Suriyachai Rawiwan)3月28日在搜救現場對記者表示,這座高樓「倒塌的方式像煎餅一樣,一層層疊壓下來。」
泰國內政部長阿努廷·查納威里昆(Anutin Charnvirakul)表示,他已經下令成立一個調查委員會,並要求在七天內向他報告調查結果。他指出,導致大樓倒塌的可能因素有三個:設計師、監理或施工方。
阿努廷說:「我們一定會找出這座大樓倒塌的真正原因,因為這一切都基於科學。」
在3月28日地震發生之前,就已經有人對這座大樓表示擔憂,泰國反腐敗組織(ACOT)主席馬納·尼米蒙科爾(Mana Nimitmongkol)上周日告訴路透社,反腐敗組織曾在地震前向泰國國家審計署表達過對該項目的擔憂。
馬納表示,該組織在建設期間進行了多次視察,發現了有關工程延期、工人短缺和可能存在「偷工減料」的擔憂。
他對路透社表示:「有時工地上的工人數量遠低於應有的標準,導致了工程延期。」他補充道:「可能在項目接近尾聲時,出現了趕工現象,這可能導致工作質量下降。」
他還表示,由於項目延誤,政府曾於1月份威脅要取消該項目。
泰國總理佩通坦(Paetongtarn Shinawatra)週二表示,她已指示政府部門對中鐵十局中標的所有建設項目進行調查。
泰國警方還表示,已拘留四名中國公民,他們涉嫌未經許可試圖從事故現場搬走30多份文件,違反了災區禁入規定。
與此同時,泰國工業部官員表示,對現場收集的材料進行的初步測試表明,這座建築的殘骸中存在不合格的鋼材,需要進一步分析。
官員表示,未達標的鋼筋包括直徑20毫米的螺紋鋼,其鋼材重量低於標準,以及直徑32毫米的螺紋鋼,其抗拉強度不符合標準。
而據泰國媒體報道,該鋼筋由中資企業新科源鋼鐵公司(Xin Ke Yuan Steel Company Limited)供應。
據報道,新科源鋼鐵在泰國羅勇府設有工廠,但泰國當局在去年12月因安全事故要求該工廠停運。
BBC泰語部聯繫了該公司,詢問在大樓廢墟中發現的該公司鋼筋不符合標準一事。
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稱,她不清楚此事,因為這是管理層的事情,且管理層尚未發佈任何指示。
她表示,公司自去年12月被關閉以來並未生產或銷售鋼鐵,而仍在公司的員工只有少數幾位,他們主要負責銷售「鐵粉」(由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末)。
不過,究竟哪個環節最終導致了這座高樓轟然倒塌,尚沒有結論。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地震工程資深講師克里斯蒂安·馬拉加-丘基塔佩(Christian Málaga-Chuquitaype)博士在研究了該樓倒塌的影片後表示,「無梁樓板」在施工過程似乎受到青睞,但在地震多發地區已不再推薦這種施工流程。
「『無梁樓板』系統是一種建造建築物的方法,其中地板直接放置在柱子上,而不使用橫梁,」他解釋道。他說:「想像一下一張僅由腿支撐的桌子,下面沒有額外的水平支撐。」
「雖然這種設計具有成本和建築優勢,但在地震期間表現不佳,經常以脆性和突然(幾乎爆炸)的方式失效。」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04/04/2025 05:00PM
04/04/2025 05:00PM
04/04/2025 11: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