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上週在官網網頁更新了有關台美關係的內容,在其中一段刪除了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文字,並加入「我們(美國)冀盼兩岸分歧能夠透過自由而非脅迫、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決」的內容,引發北京強烈反彈,稱此舉發出「嚴重錯誤信號」,要求白宮停止「以台制華」。台灣外交部則對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參與國際外交及深化台美關係表達感激。
事實上,2022年5月5日,美國國務院同樣在官網刪去「不支持台獨」、「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等字眼,但幾週後再更新網站,恢復「不支持台獨」字眼,但沒再提「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字句,同樣在當年激起若干外交漣漪。
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重返白宮,重量級對華鷹派魯比奧(Marco Rubio,盧比奧)擔任美國國務卿的當下,再次觸碰「台灣獨立」等涉台敏感議題,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向BBC中文分析稱,此事其實需要全盤來看,稍安勿躁。他認為,此次美國國務院官網做的更新對中國有好有壞。
他說,北京不滿美國國務院移除了「不支持台灣獨立」,增大了台灣政治地位論述的縱深;但是國務院同時又增補期望海峽兩岸的分歧將「以海峽『兩岸人民都可接受』的方式獲得解決」字眼。
合併來看美國國務院官網涉台議題的兩處文字刪修,宋文笛表示,除了可以看到美國對台灣友善,「也不無一方面想藉此同中國累積談判籌碼,一方面暗示美國更加重視中國對台海意見的意味,實際政策指導意涵為何,有待後續觀察。」他說。
在上週的美國國務院官網更新過的「台灣事實清單」,仍保留了華盛頓反對台灣或中國單方面改變現狀的立場。
此外,網站還寫道,美台將透過美國在台協會(AIT)持續擴展合作,並稱台灣已是美國在貿易與投資、半導體及其他關鍵供應鏈、投資審查、科技、健康、教育以及推動民主價值等領域的重要夥伴。
國際關係學者汪浩在個人臉書分析此事稱,他認為特朗普「挺台灣」的力度強過前任拜登(Joe Biden)政府。他在分析美國國務院新版涉台說明時稱,以台灣國際參與一事為例子,現任國務卿魯比奧的語氣、用詞等都與前任國務卿「布林肯版本」不同。
新版本稱「美國將持續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包括在適當情況下成為正式會員」;舊版網頁則強調「美國將持續支持台灣加入不要求國家地位的國際組織,並鼓勵台灣有意義地參與無法加入的組織」。
中國外交部毫不意外地對此提出強烈抨擊和抗議。北京稱「世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事實不容否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記者會上稱:「美國國務院修改美台關係事實清單,在涉台問題立場上嚴重倒退,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
中國敦促美國「立即糾正錯誤,停止『以台制華』和停止縱容支持『台獨』」。
不過,台灣外交部則表示「歡迎相關內容所展現台美關係支持與正面立場」。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蕭光偉在例行記者會回答台灣媒體稱,台北感謝新任美國政府「持續恪守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展現對台海和平穩定、台美經貿關係及對於台灣國際空間的重視。」
在周一(2月17日)回覆路透社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根據慣例,國務院會更新事實清單,以向一般公眾通報我們與台灣的非官方關係。」
該發言人又強調:「美國仍然遵守一中政策」,這意味著華盛頓在台灣主權問題上不持官方立場,只承認中國的立場。
他補充說:「我們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並支持海峽兩岸的對話,期待能以和平、不含脅迫且台灣和中國人民皆可接受的方式解決分歧。」
事實上,有關美中台激劇的三角關係,外界同樣高度關注的是軍事問題。有分析稱,美國國務院針對台灣問題的動作,時常與對台軍售此等重大議題相關。
譬如,根據路透社同日(2月17日)刊出的獨家報導引述相關知情人士說法稱,台北正考慮向五角大廈採購金額價值約從70億至100億美元的軍用武器,期盼得到特朗普支持。若此事成,將是特朗普上台後正式對台首筆軍售。
路透社報導稱消息來源有三位不具名的知情人士,他們稱這項軍購計畫將包含岸防巡弋飛彈(CDCM),以及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的火箭,並稱台灣預計撥出一筆特別國防預算,優先著重精準彈藥、反無人機科技、防空升級、指揮及管制系統、後備部隊裝備等。
報道還說,消息來源透露台北不認為特朗普與習近平正進行一筆「出賣台灣利益」的「大交易」,他們認為特朗普當下更關注的是要對台灣半導體課徵關稅。
上週,台灣總統賴清德表示要將編列特別預算,讓台灣國防預算從2.45提升到GDP的3%,若如期施行,將是台灣民主化後最高的國防預算。
對此,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周一在台北拜會賴清德後向台灣媒體稱,3%的預算與美國國防預算比例接近,對於台美增加嚇阻力量是很好的開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oPiWAyIGc&list=PL9B7EAtpveliya4T8vmZBf-kPk-sT6Uc3&index=10
宋文笛向BBC中文表示,預期台灣將會一方面承諾提升國防預算,增加對美國採買訂單,一方面尋求和特朗普的後門外交途徑。
他認為,相對來講,北京則將把精力放在歐洲和印太區域挖美國牆角,以減少美中之間強大或優質盟友數量的若干落差,或針對特朗普單邊主義創造的國際合縱連橫情勢,北京可以善加利用或見縫插針。
至於美國政府的個別修辭,宋文笛認為只要沒有帶來明確的政策乃至於戰略連動改變,北京估計會以外交譴責即可,反應應該不會過大。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0/02/2025 05:00PM
20/02/2025 05:00PM
20/02/2025 11: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