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科學家說,地球內核形狀可能已經改變

地球的3D影像,切開的一面顯示出包括核心在內的各個層。

Getty Images

根據一群科學家的說法,地球內核的形狀在過去的20年裡可能已經改變。

內核通常被認為是球形的,但根據約翰·維達爾教授(John Vidale)的研究,內核的邊緣可能已經在某些地方變形,而且高度變化達100米以上。

地球的核心是我們星球的心臟,它產生的磁場保護著生命免受太陽輻射燒灼。

內核獨立於液態外核及地球其餘部分旋轉。若沒有這種運動,地球將會死亡,並且變得更像是荒涼的火星——火星在數十億年前失去了其磁場。

這一形狀的變化可能發生在固體內核的邊緣,這裡與極熱的液態金屬外核接觸。

該研究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上。科學家們最初是試圖找出為何內核的旋轉速度會在2010年之前放慢,然後再加速回來。

了解地球核心如何運作對於理解保護地球的磁場至關重要,並且有助於判斷這個磁場是否會變弱或停止。

我們星球的內部是一個極為神秘的地方。地核距離地球表面約4,000英里,儘管科學家們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至今仍無法直接到達它。

因此,為了揭開它的秘密,一些研究人員通過測量地震引起的震波來探索這一領域。這些震波穿過地球並擴散開來。

這些波的傳播方式顯示了它們穿過的物質類型,包括內核,幫助我們描繪出我們腳下的世界。

新的分析研究了1991年到2023年期間,在同一地點重複發生的地震所產生的震波模式。這有助於顯示內核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

南加州大學的地球科學教授約翰·維達爾發現了更多證據,支持內核在2010年左右放慢旋轉速度的理論。

夜晚,人們站在空曠的田野裡,用手機拍攝天空,北極光的粉紅色光線從左上角照射到畫面中間。

Getty Images
北極光是在太陽粒子與地球磁場相互作用時出現的,地球磁場與地球核心相連

但是,他的團隊也發現了內核形狀變化的證據。

這一變化似乎發生在內核和外核的邊界,這裡的內核接近熔點。外核的液態流動以及來自不均勻重力場的拉力可能會導致變形。

未參與該研究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赫爾沃耶·特卡爾奇教授(Hrvoje Tkalcic)表示,這篇論文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概念,應該進一步探索」。

他說,這可能使科學家們「能夠對一些重要的物質性質作出更有根據的估算,例如內核的黏度,這是現代科學中最不為人所知的量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外核的液體逐漸凝固成內核的固體,但要等到數十億年後,它才會完全固化。

這幾乎可以肯定意味著地球生命的結束,但到那時,地球可能已經被太陽吞噬。

維達爾教授的工作是世界各地專家對核心運作的研究的一部分,這些專家們正在探索並爭論核心內部發生的情況。

「在科學中,我們通常會一直研究,直到理解為止。」維達爾教授說。

「這項發現很可能不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絲毫影響,但我們確實想理解地球中心究竟發生了什麼。」他補充道。

這些變化可能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磁場在過去幾十年內曾經有過劇烈變動,我們希望了解這是否與我們在內核邊界看到的情況有關。」他說。

維達爾教授對這些發現是否會導致內核停止旋轉等過度解釋提出了警告。他還補充說,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我們並不百分之百確定我們的解釋是正確的,」他表示,科學知識的邊界始終在變化,像許多其他研究者一樣,他曾經也有過錯誤的時候。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