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特朗普計劃終止出生公民權:世界各國的國籍法是如何規定的?

兩本美國護照置於美國國旗背景上。

Getty Images
美國歷來對在其國境內出生的任何人授予自動公民身份,但這一原則在全球並不普遍。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發布行政命令,試圖終止美國的出生公民權,此舉引發廣泛的法律挑戰,並讓移民家庭前路茫茫。

近160年來,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一直保障任何在美國出生的人自動獲得公民身份。然而,特朗普的命令試圖改變這一條款的解釋方式,拒絕向非法入境或持臨時簽證的移民子女授予公民身份。

該政策僅適用於2025年2月19日或之後出生的兒童,不影響此前出生的人。

那麼,這項政策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公民身份法律相比如何呢?

全球各地的出生公民權

出生公民權(Birthright Citizenship),或稱「屬地主義」(Jus Soli,意為「土地權」),並非全球通行的原則。

美國是全球約30個國家之一——主要集中在美洲——允許任何在其國境內出生的人自動獲得公民身份。

相比之下,亞洲、歐洲和非洲部分國家大多遵循「屬人主義」(Jus Sanguinis,意為「血統權」)原則,子女的國籍取決於其父母的國籍,而非出生地。

另一些國家則採取兩者混合的制度,例如允許永久居民的子女獲得公民身份。

一張地圖顯示:美洲大多數國家實施出生公民權;亞洲、大部分中東歐國家及東北非洲主要依據血統決定國籍;南部和西部非洲、多個西歐國家及澳洲則採取混合政策。

BBC
一張地圖顯示:美洲大多數國家實施出生公民權;亞洲、大部分中東歐國家及東北非洲主要依據血統決定國籍;南部和西部非洲、多個西歐國家及澳洲則採取混合政策。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社會學教授約翰·斯克倫特尼(John Skrentny)指出,儘管美洲國家普遍實施出生公民權,但每個國家的政策演變都不同。

「例如,有些國家涉及奴隸與前奴隸的權益,有些則沒有。歷史十分複雜。」他說。在美國,第十四修正案的通過,原本是為了解決解放奴隸的法律地位。

然而,斯克倫特尼認為,這些國家的共同點在於它們「都是從前殖民地發展為民族國家」。

「他們必須有策略地決定誰該被納入,誰應被排除,以及如何確保國家治理的可行性。」他解釋道。「對許多國家而言,基於出生地的公民身份政策,有助於建構國家認同。

「對某些國家來說,這一政策鼓勵來自歐洲的移民;對另一些國家而言,它確保了原住民和前奴隸及其子女能夠成為完整的國民,而不會淪為無國籍人士。這是一種因應當時歷史環境的策略,而如今或許已過時。」

政策變遷與日益嚴格的規定

近年來,多個國家出於對移民潮、國家認同及「生育旅遊」(即專程前往某國生產,以獲取該國公民身份)等問題的考量,修改、收緊或取消了出生公民權。

例如,印度曾允許任何在其國土上出生的人自動獲得公民身份,但由於非法移民問題——特別是來自孟加拉的移民,最終收緊了相關政策。

自2004年12月起,印度規定,只有雙親皆為印度公民,或父母之一是公民且另一方並不是非法移民,子女才可獲得印度國籍。

許多非洲國家在殖民時期採用屬地主義,但獨立後陸續放棄。如今,大多數國家規定至少有一名父母必須是公民或永久居民,子女才能獲得公民身份。

在亞洲,大多數國家的公民身份主要取決於血統,例如中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均以父母的國籍來確定子女的國籍,而非出生地。

歐洲各國的政策也發生重大變化。愛爾蘭曾是該地區最後一個無條件實施屬地主義的國家,但在2024年6月的公投中,79%的選民支持憲法修正案,要求至少一名父母為公民、永久居民或合法短期居民,子女才能獲得國籍。政府表示,這一改變是因為有外國孕婦專程前往愛爾蘭產子,以讓孩子獲得歐盟護照。

人們抗議多明尼加共和國憲法法院的一項裁決,該裁決重新定義公民身份,將無證移民的子女(主要為海地裔)排除在外。畫面前景中,一名年幼的黑人女孩被抗議者舉起雙臂,高坐在另一人的肩上,成為焦點。

Reuters
人權團體曾擔憂,多明尼加共和國憲法法院的裁決可能會剝奪數萬人的公民身份,其中大多為海地裔。

其中一個政策劇變的國家是多明尼加共和國。該國在2010年修憲,剝奪無證移民子女的公民身份。

2013年最高法院進一步裁定,該政策可追溯至1929年,導致數萬人(多為海地裔)喪失多明尼加國籍。許多人甚至無法獲得海地國籍,面臨無國籍困境。

這一舉措遭到國際人權組織和美洲人權法院的強烈譴責。

在輿論壓力下,多明尼加政府於2014年通過法律,允許在該國出生的移民子女申請公民身份,尤其是海地裔移民的後代。

斯克倫特尼認為,這些變化反映了全球趨勢:「我們正處於大規模移民與交通便利的時代,個人對於國籍的選擇也變得更加具有策略性,這正是美國今日討論該問題的原因。」

法律挑戰

美國總統唐納·特朗普身穿藍色西裝與領帶。

Reuters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已面臨法律挑戰。

特朗普發布行政命令後數小時內,由22個民主黨執政的州、舊金山市、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及民權團體迅速提起訴訟,挑戰這項措施。

該行政命令在特朗普上任第四天即遭遇挫折,美國地方法院法官約翰·考格諾(John Coughenour)暫時阻止其執行,並稱其「明顯違憲」。

多數法律專家一致認為,特朗普無法透過行政命令終止出生公民權。

「他這樣做必然會引起廣泛爭議,但最終仍須交由法院裁決,」弗吉尼亞大學法學院教授、憲法專家賽克瑞希納·普拉卡什(Saikrishna Prakash)表示。「這不是他能單方面決定的事情。」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試圖重新解釋美國憲法的一項現有修正案。然而,若要真正修改憲法,須獲得國會兩院三分之二的多數支持,並獲得至少四分之三的州批准。

目前,這項總統令已被擱置,等待進一步法律程序。聯邦政府的律師表示,他們計劃對裁決提出上訴,並預計案件最終將提交至美國最高法院審理。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