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中國跨性別狀告醫院獲賠第一案背後:電擊扭轉治療、強制收治和過度用藥爭議

跨性別旗幟

AFP
中國跨性別女性狀告扭轉治療第一案庭外和解,原告獲得醫院賠償。

在經歷了3個月的強制收治和7次電擊治療、以及長達一年的訴訟後,11月初,跨性別女性靈兒(化名)拿到了河北省昌黎縣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調解書,這使得她成為中國第一位透過法律程序狀告性別「扭轉」治療、反對醫院強制扭轉性別認同並獲得賠償的跨兒。

「我本來沒想到去告醫院,但是朋友鼓勵我,我後來逐漸覺得,勇敢一次就可以為後來的其她姐妹鋪路,這也挺好的,」靈兒告訴BBC中文。

跨性別女性是指派性別為男性但身份認同為女性的群體。

選擇民事調解是因為靈兒經濟困難,而醫院給予的賠償遠超預期,能極大緩解她的燃眉之急。自2023年離家出走以來,她遭受嚴重就業歧視,流落街頭半年之久,如今也只能靠日結工維持生計,每天賺得60元人民幣。

「醫院拒絕道歉,醫生只是覺得她沒救了,調解後還是在重複說靈兒這個情況是治不好的。」在訴訟期間持續為靈兒提供援助的酷兒導演陳軍米這樣告訴BBC中文。

此前,中國有兩位經受包括電擊、藥物、毆打在內扭轉治療的同性戀將涉事醫院告上法院並勝訴。

「(通過)這個案子這些事情,起碼我希望大家知道,男人這輩子不一定要做男人,」靈兒說。

欲加之病

2022年7月22日,靈兒的父母因無法接受其跨性別的身份,將她送往當地唯一一家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即秦皇島市九龍山醫院,這家二級甲等醫院在持有靈兒父母簽署的知情同意書的情況下,對時年25歲的靈兒強制收治,97天裡,她經歷了長期藥物治療和7次電擊治療,每次都以她暈厥結束。

MECT,又稱為改良電痙攣治療,常見於有嚴重自殺、自殘行為、嚴重躁動行為、人格障礙等介入治療過程中,需要當事人或監護人簽署風險知情同意書。

靈兒的知情同意書是由她母親簽署的,靈兒反覆強調她母親是在完全知道可能風險的情況下,毅然決然把她送進了醫院,目的是希望通過懲罰、或者轉換治療,將靈兒變成順性別男性的模樣。

早在2020年時,靈兒已經在北京回龍觀醫院取得「易性症」證明,對於身在中國的跨性別群體來說,這是在徹底完成性別重置手術之前唯一證明自己「跨性別」身份的正規證明。

和大多數跨性別女性一樣,她自幼即清楚自己和同齡人的區別:和同齡男性相比,她更傾向於、更認同自己應該在女生群體裡成長,並多次幻想自己作為一個女生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大一時,她在網路上搜尋自己行為的成因,並因此得知自己是跨性別。

在河北上大學期間,她開始主動購買女裝,她坦言自己只有在穿裙裝的時候感到自己是和諧的,畢業後更是以女裝形象簽約公司進行直播工作。放假時,她把買來的裙子帶回老家,哪怕在告知父母「這些衣服都是工作需要」的情況下,依然遭致父親厭惡的眼神,有時父親會把她的裙子直接扔進垃圾箱。

「都是新買的,幾百塊呢,我很心疼。」靈兒回憶說。

她自疫情前開始以女裝身份直播,最初直播效益很好。但這幾年下來,她明顯感受到對於跨性別的惡意增多,有直播公司的老闆在她應聘時針對她的形象直接破口大罵,說她「噁心」,揚言要封鎖她。

2021年春節,靈兒再次以長髮、著女裝的身份回到秦皇島老家過年,並順勢向父母出櫃。彼時靈兒已經25歲,有穩定的工作,且經濟獨立。

靈兒的父母曾以為她是男同性戀。事實擺在他們面前後,他們無法接受自己的兒子想要做「女生」這件事,並自此開始無情地稱呼她「二椅子」。在秦皇島方言裡,這是形容男性不男不女、沒有陽剛之氣的貶義詞。

接下來的時間裡,靈兒試著讓父母更了解跨性別的身份,但這樣的對話總是以父母怒喝結束——她父母更傾向於透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中謾罵跨性別者為「變性人」的方式去了解這個群體,雙方對話從不在平等的位置。

在秦皇島市九龍山醫院,醫生認定靈兒是同性戀,因此,靈兒的診斷書上寫著「焦慮障礙」和「自我不和諧的性取向」,前者特別指代靈兒長期且堅定的跨性別需求,後者則通用於概括性別認同或性取向沒有疑問,但是由於相關心理和行為障礙,個人希望它是不同的,並可能尋求治療來進行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這個歸類用詞、還是病歷本上記載的疾病編碼和分類昭示這家醫院依然在沿用《國際疾病分類第十次修訂本(ICD-10)》,但早在2020年,中國衛健委已經發文要求全國印發使用ICD-11。

和舊版相比,ICD-11對跨性別進行了去病理化,將「跨性別」從心理疾病板塊中移至「性健康板塊」。

靈兒的主任醫師常駁斥靈兒提出的非二元性別的說法,他曾對中國媒體表示,「那是國外講『去除』(病理化),在美國英國這些西方國家,咱們中國診斷的癔症,他們還沒有呢。」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的副教授郭勤,長期關注中港青年性別焦慮和針對LGBT群體的學校教育和社會關懷問題,她對BBC指出,這樣的疾病分類選擇體現該醫院醫生缺乏基本訓練,沒有學習、沒有更新專業認知。同時,這種沒有得到當事人同意、沒有將「治療手法」解釋給當事人所知的操作方式也值得考慮。

最終,在靈兒的父母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情況下,這家精神病醫院以「惡劣心境」為由將靈兒收入院。值得注意的是,在她的《非自願住院治療入院告知書》上寫著,靈兒的醫生檢查評估靈兒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險,符合強制收容的條件。

靈兒住院期間的病歷本有119頁之長,BBC中文閱覽後發現其誠實地記載了在醫院的97天裡:靈兒沒有攻擊行為,沒有自殺自傷行為,思維清明,只是由於父母意見不合而情緒低落。

今年8月,靈兒的主任醫師提及強制收容這一舉措時更是提出:「如果靈兒的爸爸媽媽因為這個自殺了,(靈兒)影不影響社會治安?」

靈兒回憶入院這件事時提出:當時自己想著,如果這樣可以讓父母接受自己的樣子,那麼怎樣都可以。她多次強調,她曾以為接受「治療」是能讓自己和父母和解的契機和橋樑。

但事與願違,結束這次「治療」並離開秦皇島市九龍山醫院後,父母接她出院即立刻帶她去挑選了男士服裝多件,要求她以男性身份生活。

中國多位跨性別相關科室醫生多次在社交媒體和公開演講中表示,他們的工作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勸慰家長接受子女的身份認同,並向他們闡述跨性別不是病這件事。

「兩個性別在爭奪同一個身體,我當時覺得有兩個自己,」靈兒回憶道。不久後的一個夜晚,她和父母再次爆發爭吵,她母親對她大吼:「你只要走出這個門,以後還是這種狀態,就永遠不用再登大門。」

靈兒沒有回頭,買票前往天津,就算打地鋪長達半年之久也不再回家。

「我依然掛念二老,我不恨他們,」靈兒在電話裡這樣說。 「我真的很想他們。」

「扭轉」治療

「電擊」治療即MECT最初並不是為了「扭轉」治療而發明的。

中國的「扭轉」治療也不僅為LGBT族群而生,網路成癮、不夠聽父母的話、性格不討喜、甚至僅是因為小孩反抗父母規定的人生選擇一項,即可被送往中國現存的多種形式的扭轉中心。

靈兒所遇見的秦皇島九龍山醫院提供的扭轉治療是一種形式;醫院以外的、直接標明的「扭轉」中心是另一種形式,以曾震驚中國的楊永信所開辦的戒網癮學校為代表;還有一種較常見的是多種形式的訓練營,以馴化、培養「聽話的」小孩為唯一目的,例如國學訓練營和武術訓練營,去年,中國媒體曾報道一起青島8歲男孩在此類訓練營被武術教練毆打致死的案例。

中國的LGBT群體常被隨機送往這三類機構經受「扭轉治療」。

郭勤指出,扭轉治療不論從國際上或專業上來考慮,都一定會為治療對象帶來情緒傷害,不一定有療效。

2022年,聯合國人權專家發布報告表示扭轉治療會為全年齡層的LGBT受害者帶來巨大身心創傷,聯合國反酷刑機制認為,這些做法可能等同於酷刑,殘忍、不人道且有辱人格。

2015年,北京同誌中心發布的《精神衛生與心理諮商從業人員對性少數群體態度》研究報告中顯示,接受研究的接待過同性戀來訪的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商師中,有36.2%表示支持扭轉治療,其中73名明確表示曾對性少數族群的來訪者進行「扭轉治療」。

早在2019年,大量中國高校LGBT相關社群被迫解散,2020年,大量NGO受壓撤出中國,多所高校LGBT社群微信公眾號被「炸號」,2023年,北京同誌中心也宣布解散。同時,中國官方對於LGBT議題諱莫如深,導致中國境內的LGBT研究報告和數據出現空白,可參考的數據久遠。

陳軍米曾在非營利組織紀安德諮詢中心任職,2020年,NGO撤出中國,這個性別議題相關的NGO也宣布結束。今年,陳軍米聯合多位社工開始研究此類扭轉治療對中國LGBT族群的傷害,在數十小時的訪談對話中,他們發現73%受訪者在接受扭轉後產生嚴重的創傷壓力障礙,部分出現幻覺、妄想。

「其中一個照理說他事後長期看到地上有血跡,」陳軍米這樣說。 「你能看到,在這些案例裡,個體的權利是鮮少被考慮的。」

此外,扭轉治療發起人常見於家庭成員,這也導致扭轉治療往往最先破壞和消耗的就是親情和信任。

中國LGBT參與泰國驕傲遊行

Getty Images
2024年,大量中國LGBT群體湧入泰國參與驕傲遊行。

飽受爭議的電休克療法

改良式電休克療法(MECT)和電休克療法(ECT)是針對精神分裂症、嚴重抑鬱症和癲癇而發明的,旨在短時間內通過適量的脈衝電流刺激大腦,促發大腦皮質廣泛放電,引起一系列神經生理、生化反應來達到效果。

和ECT相比,MECT加入了肌鬆劑和麻醉藥,減少了副作用和不良效果,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認定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由於電休克療法出現在媒體報導中時,常與「電擊」直接關聯,且常見於臭名昭著的扭轉、規訓中心,這導致它在中國飽受爭議。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表述,在一些藥物失效的臨床情況下,ETC有時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今,如果病患在抗抑鬱藥物效果較差、藥物產生嚴重副作用、病情導致無法安全服藥或者有強烈自殺傾向的情況下,ETC和MECT就會被推薦使用,因為和動輒兩週才能起效的藥物治療相比,ECT和MECT能在短短一週內極大改善病患情況。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無抽搐治療室主任黃文升曾對中國媒體表示,儘管MECT比較安全有效,因治療造成死亡的病例很少,大概在5萬~8萬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電休克療法必須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進行。

20世紀50年代中期,電休克療法一度被濫用,在沒有任何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強制對患者進行數百次電休克療法的案例也存在。

以美國為例,目前雖然沒有全國性的ECT監管條例,但是各州都對這種療法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包括誰可以接受ECT、誰可以提供知情同意、誰可以開立或執行ECT,以及ECT執業者必須滿足哪些行政要求。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