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烏克蘭放棄核武30年後:有新的想法?

軍人

BBC/Kostas Kallergis
當年作為一名哈爾科夫軍事學院的年輕畢業生,奧列克桑德·蘇申科正好趕上去除核武器的過程。他因此目睹了導彈被運走和筒倉被炸毀的情景。

在陰沉的灰色天空和薄薄的積雪下,龐大灰綠色的冷戰遺跡喚起了烏克蘭人的前蘇聯記憶。

當年留下的導彈、發射器和運輸車輛矗立著,成為那個時代的紀念碑。

彼時,烏克蘭在蘇聯的核武器計畫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成為其計畫最後的防線。

在部分升起的混凝土和鋼鐵筒蓋下,一枚龐大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探出頭來。

但這枚導彈只是複製品,表面龜裂且發霉。近三十年來,這個筒倉裡充滿了瓦礫。

事實上,位於烏克蘭中部城市佩爾沃邁斯克(Pervomais’k)附近的龐大的核基地,早已變成了一座博物館。

在1990年代初,烏克蘭剛從莫斯科的陰影中走出來時,基輔決定放棄核武器。

然而,隨著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快滿三年,且盟友之間對如何保證烏克蘭戰後安全尚無明確共識,許多人開始感到這是一個錯誤。

30年前,1994年12月5日,在布達佩斯的一場儀式上,烏克蘭與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哈薩克)一起,放棄了他們的核武庫,以換取來自美國、中國、法國、英國和俄羅斯的安全保障。

嚴格來說,這些導彈屬於前蘇聯,而非其新獨立的前共和國。但三分之一的蘇聯核武庫位於烏克蘭土地上,交還這些武器被視為一個重要時刻,值得國際認可。

「我們對這三個國家的安全保證承諾,彰顯了我們對這些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承諾,」時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在布達佩斯說。

當年作為一名哈爾科夫軍事學院的年輕畢業生,奧列克桑德·蘇申科(Oleksandr Sushchenko)在兩年後來到佩爾沃邁斯克,正好趕上去除核武器的過程。他因此目睹了導彈被運走和筒倉被炸毀的情景。

如今,他回到了這個基地,成為博物館的一名策展人。

回顧過去十年,俄羅斯帶來的苦難讓國際社會似乎無法或不願阻止,他得出了一個必然的結論:「看到現在烏克蘭的情況,我個人認為完全摧毀所有核武器是一個錯誤,」他告訴BBC說。

「但這是一個政治問題。高層領導做出了決定,我們只是執行命令。」他又說

軍人

BBC/Kostas Kallergis
1994年12月5日,在布達佩斯,烏克蘭與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 哈薩克)一起,放棄了他們的核武庫。

事實上,當時摧毀核武器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人認為俄羅斯會在20年內攻擊烏克蘭。

「我們天真,但我們也信任,」1994年擔任烏克蘭駐倫敦大使的謝爾希·科米薩連科(Serhiy Komisarenko,)表示。他又說,「當英國、美國和法國加入時,我們認為這已經足夠了,甚至還有俄羅斯。」

對於一個剛從數十年蘇聯統治中脫離的貧窮國家,維持一個代價高昂的核武庫幾乎毫無意義。

「如果能把錢用於工業、促進繁榮,為什麼還要花錢來製造或保留核武器?」科米薩連科說。

而如今,1994年那個關鍵協議的週年紀念正在被烏克蘭用來表達一個觀點。

就在本週舉行的北約(NATO)外長會議上,烏克蘭外長安德里·希比哈(Andriy Sybiha)手上揮舞著一個綠色文件夾,裡面是布達佩斯備忘錄的副本。

「這份文件未能保障烏克蘭和跨大西洋的安全,我們必須避免重蹈覆轍。」他說。

希比哈的部門發表聲明,稱該備忘錄是「戰略安全決策短視的紀念碑。」

烏克蘭下一步如何走?

現在,對於烏克蘭及其盟友來說,問題是找到其他方式來保證國家的安全。

對於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來說,答案早已顯而易見。

「對我們來說,最好的安全保障就是北約,」他在周日重申這個立場。

「對烏克蘭而言,北約和歐盟是不可談判的!」他補充強調。

然而,儘管澤連斯基熱情地堅持只有烏克蘭成為西方聯盟的成員,才能確保基輔在貪婪鄰國面前的安全。但是,顯然北約成員在這一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

面對幾個成員國的反對,該聯盟迄今僅表示烏克蘭最終成為成員的道路是「不可逆轉的」,但並未設置時間表。

在此期間,烏克蘭盟友之間的討論主要是關於「以強維和」,確保在明年可能由重返白宮的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主導的和平談判中,基輔能處於最強的地位。

「我們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越強,他們在談判桌上的籌碼就越大,」北約秘書長馬克·魯特於(Mark Rutte)周二表示。

不過,對於特朗普將如何處理烏克蘭的問題,主要的軍事援助提供者,包括美國和德國,在他上任之前正向烏克蘭發送大量的新裝備。

舊的核武庫

BBC
烏克蘭的核導彈筒倉現在已全部毀棄了。

重擁核武?

展望未來,烏克蘭一些人認為若要真正保護自己,必須考慮重新擁抱核武器,特別是在其最重要的盟友美國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顯得不可依靠的情況下。

上個月,基輔官員們否認了國防部內部流傳的一份文件的報導,該文件暗示可以在幾個月內研發出一種簡單的核裝置。

這顯然不在當前的議程上,但該國前副國防部長愛琳娜·弗羅洛娃(Alina Frolova)宣稱,這一文件洩漏可能並非偶然。

「這顯然是烏克蘭專家之間討論的一個選項,」她告訴BBC。

弗羅洛娃補充強調:「如果我們發現沒有支持,且在這場戰爭中失利,迫切需要保護人民……我認為這可能是一個選項。」

不過,在佩爾沃邁斯克的雪地上,短期內重返核武器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特朗普

Reuters
在此期間,烏克蘭盟友之間的討論主要是關於「以強維和」,確保在明年可能由特朗普主導的和平談判中,基輔能處於最強的地位。

基地中僅剩一個30米深的指揮井仍然完好無損,保存得與1979年建成時一樣。

這是一個重防禦的結構,設計用來抵禦核攻擊,配有厚重的鋼門和地下隧道,連接著基地的其他部分。

在一個狹小擁擠的控制室裡,通過一部更加狹小的電梯可以到達,那裡會接收、解碼並執行發射洲際彈道導彈的命令。

前導彈技術員蘇申科向我們展示了兩名操作員如何轉動鑰匙,並按下導彈按鈕(是灰色的,而非紅色),然後播放了一段好萊塢風格的模擬全球核武交換的影片。

這情景既有些滑稽,又引人深思。

奧列克桑德告訴BBC,當時毀棄掉我們最大的洲際彈道導彈顯然是明智的。90年代中期,美國已不再是敵人。

但是,烏克蘭的核武庫中還包括各種戰術武器,射程在100到1000公里之間。

「事實證明,敵人距離我們更近,」奧列克桑德說。

「我們本可以保留幾十枚戰術核彈頭。那將保證我們國家的安全!」他補充說。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