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反常,今年過了「立冬」之日的11月中旬,多地仍在放颱風假,引起民眾關注。
位於太平洋西北側的地區,正在經歷史上最多颱風的晚秋。台灣自有氣象紀錄以來,66年來首度在11月出現「四颱共存」,香港也掛上「史上最晚」的八號風球,停班停課。
颱風頻繁來襲且持續至深秋,各國學者都對BBC中文表示今年「確實不尋常」。
是什麼造成異常現象?和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是否有關?以下將從數量、推測原因、影響區域這三大面向,解答今年的颱風之謎。
菲律賓、台灣、日本、中國東南沿岸等地,幾乎每年都難逃颱風災害。
這是因為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氣旋,一般在菲律賓以東海上形成,颱風隨著高氣壓邊緣,往西至西北方向行進。
根據台灣中央氣象署1991年至2020年的統計數據,每年西北太平洋平均生成25.4個颱風,多集中於7到10月,佔了全年生成數的七成。2024年至今,有25個颱風生成,並沒有異常多。
「今年颱風數量沒有變多,但重點是秋天,9到11月的生成數量偏多。」台灣氣象署氣候預報科科長羅資婷對BBC中文說。
以11月「四颱共存」的現象為例,11月12日衛星雲圖清晰可見四個颱風——由西到東分別為銀杏、桔梗(國際命名:TORAJI,港譯桃芝)、天兔、萬宜,分佈範圍從越南東部,橫跨到太平洋上的美國屬地關島。
但颱風在海上生成後,不一定對陸地構成影響,主要視乎其路徑。
台灣氣象署資料顯示,平均每年有3至4個颱風對台灣陸地造成影響——有些是颱風中心登陸,有些是中心沒有登陸但其外圍的暴風圈為陸地帶來風雨。
以往10月已是颱風季尾聲,但今年10到11月還有兩個颱風登陸台灣,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新高。
羅資婷解釋,今年台灣民眾感覺颱風變多,是生成的颱風直撲台灣而來,而且在晚秋還有颱風警報,確實較罕見,因此「民眾會更有感」。
熱帶氣旋在不同地區被稱為颶風(hurricane)或颱風(typhoon),其能量來源是熱帶地區的海面,溫暖的海水蒸發到空中,形成低氣壓中心,隨着氣壓旋轉起來並形成空氣漩渦。
對於今年出現罕見的「四颱共存」,香港天文台的「天氣隨筆」提供了一個解釋。
該文引用初步分析指出,在11月上旬,不利熱帶氣旋生成的副熱帶高壓脊比平常更強,位置也較正常偏北和向西擴展,沒覆蓋到熱帶氣旋主要生成的區域。這亦使這些熱帶氣旋向西移動,避開了不利其發展的環境,例如北面較涼海域。
此外,四個熱帶氣旋彼此距離較遠,各自有足夠的空間發展。
至於氣候變遷是否對今年不尋常的颱風有影響,多名專家均說數據不足難下定論,但都認為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西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升高。
菲律賓大學大氣環境學院教授巴他薩(Gerry Bagtasa)對BBC中文指,以數百年時間尺度來看,近年來西太平洋的海水比以往溫暖得多,越暖的海水,讓風力越強、雨量越大的熱帶氣旋得以成形。
他指出,從現階段研究來看,更強烈的颱風未來可能更頻繁地出現。
從目前觀測到的海溫數據可見,太平洋西邊較暖、東邊較冷,符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預測2024年下半年可能出現「反聖嬰現象」(La Niña,又稱拉尼娜)。
「反聖嬰現象」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度異常變冷,一般會提高澳洲、東南亞和印度等地的降雨量。
與它相反的是「聖嬰現象」(El Niño,又稱厄爾尼諾),即赤道東太平洋海水異常增溫,約每隔2到7年發生一次,東南亞、澳大利亞會出現乾旱。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進入了「反聖嬰年」的氣候模式,本來應該變冷的海水溫度,仍異常偏高。
台灣氣象署的羅資婷分析,今年西太平洋異常暖和的海溫持續長達數月,且範圍更大。暖海溫區域的西北側,就是颱風容易生成的區域,大致符合今年秋颱生成的位置。
以往在反聖嬰年,颱風生成的位置距離台灣較近,約在東經130度線附近。
但今年出現異常,颱風生成的位置東移至東經140至150度線一帶,離台灣較遠,有更多空間可以一路席捲溫暖的海水,增強成更具破壞力的颱風。
今年秋季的西太平洋各地,特別不平靜——9月16日,颱風「貝碧嘉」登陸上海,這是上海自1949年以來遭遇的最強颱風。
9月底颱風「山陀兒」吹襲台灣,因為其路徑詭譎且移動緩慢,台灣部分地區連放三天颱風假。
10月24日,颱風「潭美」重創菲律賓,造成116人喪生、39人失蹤。11月12日,颱風「銀杏」在菲律賓帶來強風豪雨,造成土石流。
11月13日,颱風「桃芝」(即「桔梗」)掠過香港,天文台發出有紀錄以來一年之中最晚發出的八號風球。
研究菲律賓大氣環境的巴他薩教授表示,過去20年來,生成於11、12月的颱風數量上升,近年在以往不易受颱風侵襲的菲律賓南部地區造成災情。
颱風的異常現象,一路向北延伸至日本。今年8月底,珊珊颱風侵襲日本,在九州地區帶來破紀錄的大雨。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颱風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筆保弘德對BBC中文表示,由於海水溫度異常地高,珊珊颱風的強度不斷增強,造成預測困難,加上其移動速度異常緩慢,這都不是常見的颱風樣態。
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 WWA)研究員克拉克(Ben Clarke)分析,近年強烈颱風生成的頻率正在增加,而全球暖化導致颱風更容易帶來致災性大雨。
他研判,隨著暖化加劇,強颱數量會更多,而颱風吹襲的範圍將進一步向北移動,原本不受颱風影響的區域,會逐漸籠罩在颱風的威脅中。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5/11/2024 05:00PM
15/11/2024 05:00PM
15/11/2024 11: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