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剛剛落幕,距離千里之外的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主權問題上再次掀起波瀾。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小馬科斯)於上週(11月8日)公開簽署了《菲律賓海洋區域法案》(Philippine Maritime Zones Act)及《菲律賓群島海道法案》(Philippine Archipelagic Sea Lanes Act),這些法案涉及南海島嶼的主權問題,隨即引起北京的強烈反彈。
為了回應馬尼拉的舉動,中國於11月10日迅速宣布對其實際控制的黃岩島設定「領海基線」,並公開命名仁愛礁等64個南海島礁的中文名稱及座標。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所謂的領海範圍是指基線12海浬(約22公里)內之海域。
因此,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此舉顯示其對菲律賓及國際社會的強硬立場,重申黃岩島屬於中國的主權。
外界普遍關注,在菲律賓與中國關係不和的背景下,菲律賓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在美國大選勝出後數天便對南海問題展開行動,這一時機頗具微妙意義。
而特朗普在2020年是首位就美國的南海立場明確表態,反對中國在南海主權聲索的美國總統。
國際關係學者、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研究員鍾志東向BBC中文網表示,菲律賓此次提出新法案,應該早有準備,並在特朗普勝選後兩天內公布,這或許是對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態度進行的前期測試。
然而,美國國防部前官員、史丹佛大學國家安全創新中心「海洋之光」主任雷·鮑威爾(Ray Powell)上校則向BBC解釋,菲律賓的新法律並未擴大其主權主張,而是將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現有合法權利納入國內法。
鮑偉爾又強調,菲律賓的這一舉措與美國的選舉無關,「馬尼拉的計劃已經醞釀了數月,早於人們預知2025年美國總統將是誰的時候。」
此外,他指出,馬尼拉的新法律對緊張局勢的影響應該很小,除非該法律能夠將菲律賓過去的合法主張正式編入法典。
鍾志東教授補充指出,中國首次就與菲律賓存在爭端的南海島礁提出基線劃分的主張,這一點值得注意。
然而,與菲律賓的海洋主權法案相似,鍾教授認為,中國在南海各大島礁的基線劃分宣稱早已準備妥當,只是選擇了合適的時機進行公布,「過去在釣魚台及今年在越南北部灣的基線劃分主張也是類似的戰略。」
在菲律賓公布《海洋區域法》後,美國國務院當天發表聲明,重申對菲律賓的支持,並呼籲所有國家的海洋主張必須符合國際海洋法。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Matthew Miller)指出:「美國珍視菲律賓在維護國際法,尤其是在南中國海方面的領導作用,並呼籲所有國家確保其海洋主張與《公約》所體現的國際海洋法相符。」
根據國際關係學者鍾志東的觀察,這顯示出自小馬可仕上任以來,菲律賓與拜登政府之間的戰略外交合作日益緊密。隨著特朗普即將重返白宮,外界對美國如何處理南海問題,尤其是在烏克蘭和加薩等棘手議題的背景下,充滿關注。
過去,美國對南海主權問題採取了戰略模糊的立場。然而,鍾志東教授指出,特朗普在2020年7月明確否定了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聲索,當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中國的領土主張「完全不合法」,這被視為美國首次在南海領土爭議上表明明確立場,並指責中國以「霸凌」方式試圖控制南海,導致北京的激烈反彈。
鍾教授預測,美國對南海主權的立場不會根本改變,畢竟改變以往模糊策略的正是特朗普本人。然而,美國在南海的戰略發展以及中國的反制措施仍然值得密切關注。
根據菲律賓通訊社(PNA)的報導,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上週簽署的兩項法案強調了菲律賓捍衛海洋資源的決心,並旨在將國內法與國際法,特別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與這一套新法案並列,以提升海洋治理能力,促進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
《菲律賓海洋區域法》規定了菲國管轄海域的範圍,包括內水、群島水域、領海(12海里)、毗連區(24海浬)、專屬經濟區(200海浬)和大陸架(200海浬以外)。
這部法律的目的是宣告菲律賓對其海域的權利,並為相關開發建立法律基礎。雖然法律副本尚未公布,但最終版本指出,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建造的所有人工島嶼均歸菲律賓政府所有。
對於菲律賓的法律和宣稱,11月10日北京透過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反對,指出菲律賓的行為是「非法的」,並對其將「屬於中國的」南海大部分島嶼納入其海域表示強烈不滿。
中國海警局也在當日發出聲明,指責菲律賓軍艦在黃岩島周邊的行為損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並宣布將加強對相關海域的巡邏。
中方的具體反制措施是,中國於11月10日先公布了64座南海島礁的「標準名稱」,隨後首次公布黃岩島的中國領海基線。
中國官媒央視旗下的媒體「玉淵譚天」評論稱,此次公布的黃岩島基線是第一步,並表示這條線並非近期才劃出,而是中國在處理周邊海洋問題上始終保持理性和克制的結果。該聲明還提到,未來將繼續有序劃定和公布相關區域的領海基線。
台灣國際關係學者鍾志東向BBC中文強調,這一舉措不僅是針對菲律賓,還可能是在測試特朗普第二任期新政府的反應。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領海」是沿岸國基線起算12海里的海域。根據該公約,原則上包括軍艦在內的外國船隻都可在沿岸國領海「無害通過」(Innocent passage)。
但是,當下中國與南海周遭各國,對於南海的領海主權劃分至今仍爭論不斷。此次中國劃分基線後,將黃岩島周圍領海基線確立,圍繞黃岩島周邊公布16個經緯度座標宣稱黃岩島的領海基線就是這些相鄰點之間的直線連線。
未來,根據中國法律,中國海警單位等能夠在領海範圍內進行盤查搜捕以及相關法律動作,甚至有可能在黃岩島開始「填海造島」。
根據中國央視新聞網,中共解放軍南部戰周三(11月13日)組織海空兵力,在黃岩島「領海、領空」及周邊區域戰備警巡,並指這是南部戰區部隊「依法開展的巡邏警戒活動」。
北京將南海「內海化」的戰略,外界預計將與菲律賓或美國等一些國家在該海域內繼續產生摩擦。
台灣戰略學者蘇紫雲博士曾向告訴BBC中文表示,一般而言,主權國家於領海範圍內有權實施管轄,以保護自己權益。這是國際海洋法、習慣法所承認的。
但他說,前些年中國通過的《海上交通安全法》新規稱的「管轄海域」是北京擴大法律適用範圍,將中國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包含在內,定義比「沿海水域」更寬。
根據公開資料,中國已將在南海與他國有主權爭議的7個島礁進行軍事化,其中包括位於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的美濟礁(菲律賓稱為龐阿尼班礁)。
近期,中菲兩國在南海的摩擦不斷。今年7月,雙方曾就仁愛礁(菲律賓稱為阿雲津礁)的一艘坐灘軍艦達成臨時協議,但隨後在其他島礁的衝突依然持續。
南海專家、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許瑞麟教授分析指出,近年來馬尼拉在面對中國對仁愛礁的封鎖時展現了靈活的應對策略,例如改裝補給船以對抗中國的水炮攻擊。
他預計菲律賓將繼續堅持這種強硬的「透明度做法」,即使尚未迫使中國改變行為,但這種戰略能夠持續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進而審視北京在南海的動作並尋找盟友。
此外,南海專家鮑威爾上校也指出,馬尼拉與河內在反對北京的挑釁行動上長期保持一致,雙方都面臨相同的對手,並且彼此的行動都能從對方的反擊中獲益。
BBC越南語組Thuong Le協助本文部分訪問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1/11/2024 05:00PM
21/11/2024 11:00AM
20/11/2024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