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英國新外相拉米首次訪華 重啟中英關係面臨諸多複雜問題

Britain's Foreign Secretary David Lammy (R) and British Ambassador to China Caroline Wilson (2-R) arrive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China, 18 October 2024.

EPA
英國外相拉米周五(10月18日)開始為期兩天的訪華行程。

英國與中國的關係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尤其在工黨睽違十多年重返唐寧街之際,外界對中英未來的走向格外關注。

英國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林德偉)今日(10月18日)抵達北京,開啟英國工黨重新執政後的首次高層訪華。拉米在今日下午已經先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會面,之後與中國外長王毅會談。根據路透社報導,拉米和王毅討論的議題包括貿易以及俄烏戰爭等。拉米明日則會在上海與中英貿易人士碰面。

王毅會見拉米時表示,工黨新政府提出要發展長期、穩定且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英雙邊關係,「我對此給予積極的評價。因為這符合兩國關係的歷史邏輯和現實需要,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也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和走向。」

他還說,中英過去曾經參與和締造了戰後的國際秩序。現在兩國應該共同支撐以聯合國為核心的當代國際體系,成為國際秩序的重要維護者。

拉米則回應王毅稱,當然在某些領域中英有不同的觀點:「我希望我們能夠找到空間來建設性地討論這些領域。」

拉米還說,兩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國際社會負有特殊義務,可以向全球展示外交能夠並且確實發揮作用,「像我們這樣具有不同歷史和觀點的國家仍然能夠找到應對複雜挑戰的務實解決方案,並表明這些問題並非無法克服。」

Britain's Foreign Secretary David Lammy and Chinese Vice Premier Ding Xuexiang shake hands before their meeting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China October 18, 2024.

Reuters
10月18日,拉米在北京與中國副總理丁薛祥會面。

這是六年來英國外交大臣六年來的第二次訪華,有分析稱這突顯了中英關係這些年來因香港示威、人權議題和中國間諜活動指控而惡化。英國政府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是英國第六大貿易伙伴,佔貿易總額的5%。綜合分析稱,拉米的訪問預計不會產生重大外交協議,也非標誌著兩國關係的重新調整。

拉米訪華前夕,英國外交部官網發佈相關資訊,強調工黨政府將以「務實」的態度與中國展開對話。聲明中指出,「英國和中國不會總是達成協議。我們在民主價值觀、自由、香港問題,以及俄羅斯在烏克蘭的非法戰爭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但同時,我們也擁有共同利益,包括全球綠色能源轉型及與中國(包括香港,英國第四大貿易伙伴)之間的深厚經濟聯繫。」

聲明中還提到,拉米還將在上海與中國經貿高層人士交流。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教授曾銳生(Steve Tsang)向BBC解釋,拉米此行確實是一場「熟悉性訪問」,旨在雙方試水溫、互相了解。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中國研究所主任凱瑞·布朗(Kerry Brown)則表示,英國和中國需要重新建立聯繫。布朗認為,隨著工黨新政府的上任,這是一個重啟中英關係的機會,並有助於緩解兩國之間以往存在的一些負面情緒。他告訴BBC中文:「儘管仍有少數人對與中國的任何聯繫持懷疑態度,但絕大多數的共識是,與這一對英國經濟、地緣政治及環境利益至關重要的強權建立務實、清晰和現實的關係是必要的……拉米的訪問至少將促進對話。」

中國問題專家、英國諾丁漢大學副教授傅洛達(Andreas Martin Fulda)則強調,拉米此次訪華時,香港將成為一個重要議題。他認為,英中關係難以擺脫「一國兩制」的突然終結,以及對黎智英及其他民主派活動人士的迫害,以及對在英國的香港人的跨國鎮壓等問題。

拉米訪華要面對的諸多問題

本周三,英國反對黨保守黨領袖、前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辛偉誠)在下議院首先發難。他追問新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施紀賢)有關香港及台灣的敏感問題,掀起不小波瀾。蘇納克詢問施紀賢是否會譴責北京最近在台灣周圍進行的大規模軍演,同時要求拉米在訪問北京時提出解除對英國議員的制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wVkCbmLXYk

施紀賢即時回應稱,台灣海峽的區域穩定「符合我們的全面利益,而在台海的持續軍事活動無助於和平與穩定」。他還表示,促使英籍香港民主活動人士黎智英獲釋是英國政府的「優先事項」。

有分析指出,施紀賢的發言對中英關係構成挑戰。原因在於中國對外界提及或介入港台事務一直持強烈反對態度,幾乎沒有談判空間,工黨政府的表態極有可能引發北京的反彈。拉米此次訪華時間短促且低調,可能正是因為這一原因。

不過,英國貿易大臣雷諾茲在本周強調,唐寧街不會跟隨歐盟(EU)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關稅,並批評過去保守黨政府對中國的接觸過少,工黨將更積極與中國互動;同時,反對黨人士也指出,工黨政府因忌憚中國反彈,要求正在歐洲訪問的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延遲甚至取消訪英之行,並稱英國政府屈服於北京的壓力。工黨則未對此做出回應。英國新政府針對中國問題的「一軟一硬」表態,使中英關係前景變得更加複雜。

目前,蔡英文正獲歐洲議會議員邀請,在布魯塞爾準備演說。接下來,蔡英文能否如願訪問倫敦,會與誰碰面以及在何處會晤,將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布朗教授向BBC中文表示,北京當然會對蔡英文訪英提出抗議並表達不滿,但由於這是一場非正式的官方訪問,即使真的發生,中英雙方至少仍留有一定的空間,以確保不會直接影響兩國關係。

曾銳生教授表示,從北京的立場來看,他們希望新工黨政府能對中國友善並接受北京的立場。然而,曾教授強調,對於比保守黨政府更關注人權的工黨政府而言,這將面臨相當的困難。中國當然也希望看到唐寧街的新主人能更關注經貿合作,而非價值觀、人權或香港問題。

中英關係「打掉重練」

自十多年前保守黨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啟動中英關係「黃金時代」(Golden Age)以來,兩國關係經歷數次起伏:隨著英國脫歐,唐寧街先後經歷數任保守黨首相,但兩國關係卻持續降溫。特別是經歷了2019年香港示威及2020年新冠疫情後,中英關係似乎跌至谷底。然而,有分析指出,今年工黨上台可能意味著英國外交政策將出現新調整。過去,工黨對中國的態度相對謹慎,既不冷也不熱,但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特別是美中之間的競爭及摩擦持續,工黨可能會在平衡經濟利益與人權議題上採取更細緻的戰略。

在今年的英國大選中,工黨大獲全勝後施紀賢成為14年來首位工黨首相,彼時他承諾在三個月內對英中關係進行全面審查,同時提出對中國交往的三個原則:競爭(compete)、合作(cooperate)和挑戰(challenge)。不過,許多分析認為在英美特殊關係的主導下,只要美國對北京的強硬戰略不變,工黨政府可能會遵循這一基調。但也有專家指出,中英關係的變化仍受今年美國大選的影響。若特朗普再次當選,則美國的抗中態勢可能升級,導致英美在對北京的策略上無法達成一致。

國王學院的布朗教授向BBC解釋,十多年前所謂的「黃金時代」實際上只是修辭口號,重返2015至2016年的局面「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布朗強調,經歷特朗普當選、英國脫歐、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國際局勢早已改變,英國無法回到那個時期,但與中國進行清晰、平衡和務實的接觸仍然是必要的。

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出現一輛倫敦紅色雙層巴士

PA Media
2008年8月,倫敦雙層巴士作為下屆奧運會主辦地的標誌出現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

曾銳生教授認為「黃金時代」從未真正存在過,他指出這更像是卡梅倫政府中幾位高級官員的幻想,他們不清楚如何處理與北京的關係,同時維繫住英國一貫堅持的價值。曾銳生進一步指出,隨著習近平在外交上採取強硬的戰狼策略,並在人權和民主問題上持強硬態度,目前的工黨政府幾乎不可能接受「黃金時代」期間英國及西方對習近平強勢反民主行為之漠視。

《德國與中國》一書的作者傅洛達教授表達相似意見。他告訴BBC說,英國新政府將尋求加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因為脫歐後新政府必須尋求重振經濟,增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是其戰略之一。不過,傅洛達對記者說,儘管經歷多年戰狼外交,中南海高層現在也需要採取一些行動來建立他國對中國的外交信心。例如,若中國對英國公民提供單方面免簽證旅行的政策,將可以是善意的表示,拉米也可以將其視為英國外交上的成功。

布朗教授強調,在工黨執政下,處理中英兩國的外交關係至少出現了一些新面孔,但這種情況能持續多久尚不明朗。「然而,這至少提供了一個嘗試不同做法的機會。」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