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台灣第三大城市,擁有南部第一大港和曾經的美軍駐台海軍基地,直接覆蓋太平洋最繁忙的海運航線之一巴士海峽。陳其邁這位市長對高雄來說不是新人,但他最近幾年促成了一件不僅關係本市、還牽涉全台甚至亞太戰略布局的大事。
全球高階晶片製造龍頭台積電(TSMC)2021年宣佈在高雄設立新廠時,消息震撼了半導體界。台積電近期宣佈2025年高雄廠將開始量產全球最先進的二奈米晶片,5千名員工屆時將進駐高雄。
中美晶片戰開打正值兩岸關係走向緊張之時,台灣將之前以台積電為代表的半導體產業視為護佑自己的「矽盾」。如今,被視為第二「矽盾」的高雄半導體產業群即將破繭而出。
但龐大的半導體新產業群給高雄帶來的不僅是欣喜。「高雄除了有台積電之外,也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運中心之一,」高雄市長陳其邁接受BBC中文採訪時說,「各種船艦要前往東北亞或東南亞,多半都要經過高雄。可以說,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的中心,而高雄則面對台灣南部的巴士海峽,美國的潛艦也在那裏出沒。作為一個軍事重鎮,如果高雄港被封鎖,整個南海大概也會被敵人控制,未來美國從太平洋過來將會變得非常困難。」
他強調: 「台灣若有事,影響的將是全世界。」
遠離首都的高雄長期在國際政治中的角色並未受到特多關注。然而,自從台積電宣佈在此設立二奈米高階晶片廠之後,美國兩大人工智慧(AI)晶片廠商輝達(Nvidia)和超微(AMD)也相繼在當地設立研發中心,加上多國參與的台灣「國造潛艦」計劃亦在高雄海軍基地執行,高雄的能見度迅速上升。
2021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半導體晶片在美中科技戰白熱化的背景下,迅速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新石油」,影響全球貿易和區域政治。知名東亞研究學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及其他兩位學者在其著作《晶三角》中說,台灣在半導體製造領域的技術優勢,打破了晶片競爭中各國互賴的平衡。台灣在高階晶片產業上的優勢已在全球產業鏈中形成重要的壟斷地位,猶如過去的石油產地,成為中美戰略思考中最關切的核心之一。
台積電過去在台灣的經營戰略一直是以「分散風險」為主。 2000年該公司首度離開新竹科學園區本廠,在台南科學園區設立新廠,2011年再到台中科學園區設廠。2017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後,晶片逐漸成為區域政治的戰略物品。在美國的壓力之下,亞洲半導體大廠韓國三星和台積電都到美國設廠。之後,台積電再宣佈在日本熊本及德國德勒斯登建立晶圓廠。但是,台積電強調將目前最高階的晶片廠留在台灣。
經歷一番各縣市內部的激烈競爭後,高雄獲得台積電的青睞。
陳其邁對記者說:「頭過身就過!」意思是萬事起頭難,只要通過第一關的考驗,後續的工作便能夠推進。
半導體廠的土地、水、電力及人才等多項關卡一步一步被打通。土地方面,陳其邁與台灣中央政府經過多次溝通,終於向台積電提供了高雄北部原中油廠的一大塊地皮(約169.5公頃)。這片土地幾年前曾被前市長韓國瑜提議改建為「賽馬場」,但陳其邁將該地段整治後,又在市內新蓋兩座再生水廠,滿足台積電100%使用再生水的要求。軟體方面,高雄市政府強力邀請台灣的半導體工程師搖籃、名校清華大學及陽明交通大學在高雄設立分校。最終台積電同意在高雄設廠。
因為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的核心角色,其美國大客戶輝達、超微及德商思愛普(SAP)等公司也來到高雄成立研發中心。
「與其說這是超前部署,不如說是一場生死存亡之戰,高雄拼了命想要彎道超車。」陳其邁說。
陳其邁解釋台積電進駐高雄的原因時說,從高雄廠到半小時車程之外的鄰居台南科學園區,許多半導體廠商都已經存在了,包含材料、封裝、零組件、測試等,這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半導體生態系,因此高雄可以雀屏中選。他還笑著說,從高雄高鐵站到台積電新廠只要700公尺,「用走的都可以到」。
「台積電說這個地方過關了,上下游相關產業跟著台積電來投資的意願,就會跟著提高。」
有分析指出,高雄已成為繼台灣北部新竹科學園區之後,最新的一塊「矽盾」(Silicon Shield)。這個矽盾會成功嚇阻北京的入侵,還是可能成為北京未來攻擊台灣的前線,始終是近年來受到熱議的焦點。
矽盾理論的提出者、澳洲安全專家克雷格·艾迪生認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如果受到威脅,將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及科技發展,進而可能引發國際軍事干預。因此,基於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地位,解放軍會打消武力犯台的意願。
但也有評論說,台海若真的兵戎相見,半導體供應鏈對戰爭的影響無足輕重。在克林頓政府擔任海軍副部長的丹吉格(Richard Danzig)曾告訴《紐約時報》說,和平時期,半導體產業與全球經濟安全的相互依存關係看似重要,但若戰爭要發生了,這些都會被淹沒在戰火當中。
高雄的第二「矽盾」在戰略上是否能有效嚇阻北京的進攻?台積電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潛在的戰爭危機下,高雄是否會捲入緊張的台海及區域政治中?許多國際智庫的「兵推」報告指出,解放軍若對台灣發動戰爭,高雄港一直被認為是首要搶佔的據點。
對此,陳其邁向BBC強調,從歷史看來,高雄自太平洋戰爭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面對巴士海峽和台灣海峽北部的高雄港,一直是區域軍事中心。換言之,若台海有事,不僅因為高雄有台積電,而是整個台灣都將面臨考驗。他表示,若高雄港被敵人封鎖,那麼整個南海也更容易被敵人掌控,美國日後從太平洋過來會變得非常困難。
陳其邁稱,自美中貿易戰爆發後,全球半導體產業板塊發生重組。作為民主陣營的一部分,台灣在相關產業,特別是資訊安全領域,擁有可信度和優勢。他對高雄參與其中感到欣喜。「台積電在日本熊本設廠,我接待日本朋友時,都會主張以台積電及晶片產業為核心,希望高雄與熊本、台灣與日本能發展國際安保上的戰略伙伴關係。」
陳其邁其人:從政近40年兩遭重創
現年59歲的陳市長即將在2026年底卸任。他被視為民進黨中生代的明星,台灣政壇的重點人物。出身於政治家庭,從醫學院的學生時代便參與野百合運動,之後加入民進黨,從立法委員到行政院副院長,再回鄉成為高雄市長。近40年的從政生涯中,陳市長與現任副總統蕭美琴兩人,被台媒視為前總統蔡英文在內政外交上的左右手,被認為是民進黨內「英系」的主要人物。
陳其邁曾任台灣五屆立法委員,1998年選舉中以全國最高票成功連任。他也曾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與發言人,40歲出任高雄代理市長,並在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期間擔任台灣總統府副秘書長,在蔡英文任內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和民進黨代主席。此外,陳其邁對地方政治的熟悉程度令人驚訝,甚至能馬上喚出記者戶籍地已故多年的老里長全名。然而,在2018年底首次參選市長時,他意外惜敗給在台灣掀起「韓流」的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得票數僅僅相差15萬。當時無情的評論者用「大意失荊州」來形容陳其邁這次的失敗。
不過,外界卻鮮少回顧,這其實並非陳其邁的從政經歷中的唯一敗績。
2005年,高雄捷運工程中泰國外籍勞工因不滿被剝削而集體暴動,他隨後請辭代理市長。此後,他在倫敦政經學院(LSE)訪問一年,向新工黨第三條路的教父紀登斯(Anthony Giddens)及已故教授赫爾德(David Held)求教。
在與BBC的訪談中,陳市長意外提及這段經歷。
他向記者談到曾獨自租車從倫敦一路駛往蘇格蘭,然後搭乘當時在倫敦鐵路私有化市場中異軍突起的維京火車回到倫敦。他除了思考英國左右兩派政治抗衡下的新中間路線,回台後與馬永成將英國工新黨前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的《顛覆左右:新世代的第三條路》翻譯成繁體中文。他又提及,在英國目睹了英格蘭北部工業大城、資本主義發源地曼徹斯特和西南港口城市利物浦的轉型,可以給家鄉高雄的轉變做為參考。
作為前總統蔡英文在倫敦政經學院的學弟,陳其邁說,自己在這所聚集了眾多菁英富豪的名校中親身體驗了倫敦這一「老牌帝國」中心,同時目睹國際政治的變化莫測及殘酷。例如,當年利比亞強人卡扎菲的兒子便在同一科系就讀。因此,儘管留學英國起自他政壇的一大挫敗,但他認為這段經歷成為自己的寶貴養分。
台灣選舉研究專家、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的小笠原欣幸教授觀察到,陳其邁的執政極為謹慎也不浮躁,這應該歸功於他從2018年失敗中吸取的教訓。但他也向BBC強調,明年底陳其邁卸任後,民進黨仍將面對國民黨柯志恩的挑戰。「因為選民意識越來越成熟,對現任給予高評價與對他接班人給予什麼評價是兩回事,一切都要觀察之後民進黨黨內競爭以及整合的情況。」
小笠原欣幸認為,陳之後可能進入由副總統蕭美琴、外交部長林佳龍等人組成的執政黨接班梯隊。不過,陳其邁向BBC記者表示,他每天心心念念的都是高雄市的市政及城市轉型工作,任務繁重,因此對台北的中央政治並無太多想法。
製圖: Arvin Supriyadi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6/10/2024 11:00AM
26/10/2024 08:00AM
25/10/2024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