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40多年來首次,中國向太平洋海域發射一枚洲際彈道導彈意味著什麼

中國官方證實本周在國際水域進行了一次罕見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試射,這引發了許多鄰國抗議。周三(9月25)的洲際導彈發射是40多年來的首次,但是北京稱此次行動屬「例行性安排」,並非針對任何國家或目標。

中國官媒也報導,政府也對「相關國家」發出了通知。然而,日本表示未收到任何警告,並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紐西蘭)一同對此表達了擔憂。

有分析稱,此次發射加劇了印太地區的緊張局勢,因為這突顯了中國日益增強的遠程核能力。

美國去年便曾警告稱中國已經擴充其核武庫,作為國防升級的一部分。而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可超過5,500公里,讓中國的打擊範圍涵蓋美國本土和夏威夷州。

不過據估計,中國的核武庫規模仍不到美國和俄羅斯的五分之一,而且中國長期以來堅稱其維持核武只是為了威懾。

北京在周三宣佈,當地時間上午08:44(格林尼治標凖時間04:44),發射了一枚長程導彈。這枚導彈搭載了一枚假彈頭,並在指定區域著陸——據信落點位於南太平洋。

China's hypersonic glide vehicles featured in a 2019 Beijing parade

Getty Images
北京2019年閲兵式上展出的東風17中程彈道導彈。 據稱東風17裝備了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在飛行途中可以變換彈道。

中國國防部補充說,這次試射是「例行性安排」,屬於其「年度訓練」的一部分。

不過,分析人士向BBC指出,中國上次在領土外測試洲際彈道導彈是在1980年代。過往中國通常會進行內部測試,之前曾將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到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

「這類測試對其他國家,包括美國來說並不罕見,但對中國而言卻是非常特殊的,」核導彈分析師安基特·潘達(Ankit Panda)告訴BBC。

潘達分析稱,中國的「持續核現代化」已經導致了重大變化,這次發射似乎也顯示出其戰略的變化。因此,昨日的導彈試射立即引發了許多國家反應。

東京表示未收到任何通知,並對北京的軍事擴張表達了「嚴重關切」。與此同時,澳大利亞表示此行動「不穩定,增加了區域內誤判的風險」,並已向北京尋求「解釋」。新西蘭則說這是一個「不受歡迎且令人擔憂的發展」。

潘達認為,他不同意中國的行動主要是為了發出政治訊息,「但毫無疑問,這將對該區域和美國構成明確的警示,因為亞洲的核動態正在迅速改變」。

其他分析人士則進一步指出,這是對美國及其在該地區盟友的又一警鐘。

「對華盛頓而言,訊息是,若直接介入台灣海峽的衝突,將使美國本土暴露於攻擊之下,」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萊夫-埃里克·伊斯利(Leif-Eric Easley)向BBC強調。

他又說,對於美國在亞洲的盟友來說,「這次挑釁性的測試……顯示了中國能夠同時在多個戰線作戰的能力,」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資深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在社交平台「X」上寫道:「時機是關鍵。」

他解釋:「(中國的)這個聲明稱此次發射並未針對任何國家,但中國與日本、菲律賓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及與台灣的持久緊張,都是顯而易見的。」

儘管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關係在過去一年有些改善,但中國在區域間日益增強的強硬姿態仍然是個障礙。隨著中菲兩國船隻在爭議水域中屢次碰撞,緊張局勢也在加劇。

此外,上個月東京在指控一架中國間諜飛機侵犯其空域後,緊急出動了戰鬥機,並稱此舉「完全不可接受」。

另外,北京與台灣之間的關係是另一個緊張源頭。

譬如,台灣國防部在周三早些時候表示,中國近期進行了「密集」的導彈發射和其他演習。該聲明提到,台灣偵測到有23架中國軍用飛機在台灣周圍執行「遠程任務」。

中國解放軍還經常向台灣水域和空域派遣艦艇和飛機,這被稱為「灰色地帶戰爭」策略,旨在使這些侵擾行為正常化。

在今年七月,中國因美國持續對台軍售而暫停與華盛頓的核武軍控談判。美國2023年就曾警告稱中國的核武現代化,儘管中國的數量仍遠遠低於華盛頓的核武庫。

五角大廈估計,中國擁有超過500枚可操作的核彈頭,其中約350枚為洲際彈道導彈。

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將超過1,000枚;而美國和俄羅斯各自表示擁有超過5,000枚核彈頭。

此外,中國軍方的火箭軍,這個管理其核武庫的精英單位,近期也發生了一些衝突。一場激烈的反貪腐運動導致該單位的兩位領導者在去年被罷黜下台。

習近平

Getty Images
在今年七月,中國因美國持續對台軍售而暫停與華盛頓的核武軍控談判。美國2023年就曾警告稱中國的核武現代化,儘管中國的數量仍遠遠低於華盛頓的核武庫。

分析:減少誤判或劍指美國?

BBC中文

雖然東京及坎培拉等都對中國此次導彈試射表達事先不知情,並對北京此舉表達擔憂。不過,美國國防部發言人隨後證實,中國在試射前其實通知了美方。

美國國防部副發言人辛格(Sabrina Singh)在美東時間周三的記者會上說:「這是朝著減少誤解和誤判風險的方向邁出的正確一步」。

但美國國防部也同時表示,期待中國針對彈道飛彈和太空火箭等發射行動明訂出一套更有規範的雙邊通知機制。

辛格稱:「我們也會繼續推動與中國針對核武擴張的問題進行實質雙邊對話,並開始採取應對中國核武擴張風險的措施」。

不過,中國軍事專家、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林穎佑助理教授則向BBC中文說,此次解放軍發射導彈有給美國下馬威的意味在裏面。

他提到,在中國「十一」國慶前夕,並傳出「習拜會」可能舉行的背景下,中南海此次試射最大射程能覆蓋美國本土的東風31甲改(AG)型洲際彈道導彈,中南海其實有向美國「秀肌肉」的戰略考量。

林穎佑指出:「中共也希望透過此舉反擊近年來外界對火箭軍的種種質疑及謠言,展演火箭軍的實力。」

美國夏威夷太平洋論壇智庫研究員亞歷山大·尼爾(Alexander Neill)便向路透社稱,考量到中國火箭軍近來深陷貪腐醜聞,習近平應該也想借此表態「中國的戰略威懾手段仍可發揮作用」。


東風-21D彈道導彈

EPA
分析說,改裝的轟6-N可以攜帶空中發射的反艦彈道導彈,即被稱為「航母殺手」的東風-21D彈道導彈。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