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日本男童深圳遇襲與「偶發事件」:民族主義情緒下的中日關係何去何從

中日國旗。

Getty Images
學者指日本男童遇刺身亡事件將使中日關係越走越遠。

在廣東深圳就讀日本人學校的10歲男孩在上學途中遇刺身亡後,社會多方對此事大慟,有學者分析指日本自民黨選舉當前,此事恐將使中日雙方關係越走越遠。

周三(9月18日)下午,一名男子在深圳刺傷一名10歲兒童,經搶救無效,男童在遇刺次日身亡。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林泉忠表示,日本國內對於這件事的關注度極高,且不同程度地表達出了對中國的不信任,和華人打交道比較多的學者和記者亦因此表達極大的「無奈和憤慨」,這也呈現出該事件對中日關係的影響是「無可避免的」。

「在過去幾年裏,日本社會一直有流言稱日本人去中國會不安全、會被檢查、會遭遇不好的事情,這樣事件的發生無疑坐實了這個說法,」林泉忠這樣表示,同時指出由於此前已有受中方邀請赴中國訪學的的知名學者在官方安排的酒店裏被警方帶走,種種事件使得「盡量不去中國」成為日本社會主流的考慮。

值得注意的是,下周就是日本自由民主黨選舉,由於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宣佈退出,日本新任首相將在下周正式選出。

事件發生後,自民黨總裁候選人都紛紛表達了對此事的意見,林泉忠表示目前三位領跑候選人的對華態度都說不上友好,「已經不可能委任親中人士為外務大臣」。

日本駐華大使館周四(9月19日)發佈聲明,表示對這名兒童的死亡「深感痛心和遺憾」,並表示希望中國政府查明真相,呼籲日本僑民留意周圍環境。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亦在周四發表講話,要求中方盡快說明案件實際情況,並痛斥行刺行為「卑劣」。岸田文雄此前擔任日本外相期間多次前往中國訪問,但上任首相後從未到訪中國。

日本外相、日本外務事務次官都表達了對事件的關注和遺憾。

岸田文雄在發佈會

Getty Images
岸田文雄要求中方盡快說明案件情況。

在周四的中國外交部每日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三家媒體問及日本男童在深圳遇刺身亡事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多次強調「這是一起個案,類似案件在任何國家都有可能發生」,同時指出案件正在調查中,犯罪分子將被懲處。

據悉,遇刺男童為日本籍貫,父親為日本公民,母親是中國公民。

深圳警方對多家內地媒體多次強調這是「偶發個案」,表示嫌疑人已被抓獲,具體動機不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周四還表示:「個別案件不會影響中日兩國交往與合作。」

事件發生後的次日晚間,在深圳日本人學校和東京街頭,深圳市民和海外華人自發獻花、點蠟燭進行悼念。

這是今年第二起針對日本人的犯罪事件,早在今年6月24日,江蘇省蘇州市的一名中國男子襲擊一對日本僑民母子和日本人學校校車上的人,市民胡友平拼死相救。彼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也將這件事形容為「偶發事件」。

蘇州校車遇襲事件發生後,日本駐華大使館為胡友平降半旗,日本外務大臣公開表示哀悼。但行刺的這名男子信息始終沒有公布,案件至今沒有詳細細節披露,這也導致深圳日本人學校男童遇刺事件後,民眾對政府查案是否會如實公布結果一事持懷疑態度。

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主義情緒

儘管官方還沒有對行刺男子的作案動機進行說明,但事發時間9月18日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極為敏感的日期,學者亦指其動機很難不和「九一八」事件聯繫起來。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此後每年「九一八」時,中國東北會拉響防空警報作為對這一事件的警醒和紀念。近年來,在該節日前後中國當局都會加大宣傳,強化愛國主義教育。

中日兩國在1972年實現邦交正常化,又在80年代迎來外交上的「蜜月期」,中國多個城市和高校均有日本捐贈的代表中日關係友好的「櫻花大道」或街道,在每年春季吸引大批市民賞春,日本亦收到中國送養的大熊貓,承接方東京上野動物園外曾大排長龍。

這樣的文化交往在近年來多受打擊,2005年,中國各地爆發大規模「反日」遊行和抗議示威,之後2012年又有釣魚島事件後中國各地市民燒燬日產車輛或日本百貨公司。

林泉忠對BBC中文表示,他曾以為這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但事實是很可惜地看到,「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至今沒有實現軟著陸」。

林泉忠表示,消費愛國主義是穩固政權、一定程度維護統治合法性和維穩的利器,在過去數十年裏,中國政府一直在這樣做。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從男童遇刺身亡事件後,政府對媒體和言論的管控和噤聲就能看出,反思的聲音太大會影響它想要的那個效果。

上海一所小學的語文老師對BBC中文表示,儘管學校並未在課程綱要裏要求加入針對任何國家的「仇恨教育」,但是近年來,她感到「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逐漸增多。

這位老師表示:「仇日這件事不是我們在教,是學生家長和社會主要在負責對他們的熏陶。一般家長討厭日本的話,小孩就會跟著憎恨日本。」

在抖音等平台上,「抗日」神劇、短劇、相關視頻的傳播沒有限制,在男童遇刺身亡事件後,還有博主直播前往深圳日本人學校獵奇,題名為「防護嚴密的日本學校究竟隱藏了什麼」的視頻收獲大量點讚。

學生在教室

Getty Images
關於「日本人學校」的性質的陰謀論討論在中國社交平台上大受歡迎(資料照片)。

而在生活分享平台小紅書上,自我介紹為日本人的博主帖文評論區也多為不友好言論,發帖人也往往在收到這些評論後不再更新。

2023年8月末,日本正式向太平洋排放核廢水,不久,杭州市民即在杭州日本人學校外砸石頭和雞蛋。

日企的離開和日本文化的淡出

民族主義的直接影響是迫使在華日企、兩國文化交流的企業或個人離開中國。

據日經新聞報道,事件發生後,在華日企高度警覺。松下控股允許在華工作的派駐員工及其家屬暫時回國或居家辦公,回國費用由企業承擔。三菱重工、本田等公司也在考慮相應對策。

王子瑜四年前開始成為專業和服著服師,主要工作是為客戶按要求搭配和穿上標凖和服。

此前在北京工作時,她常被日本老師提醒「盡量不要在外穿著和服」,同行也經常提示她不要在大陸社交軟件上發佈自己著有和服的相關內容。

一女子著和服點茶。

Getty Images
現在在中國著和服、宣傳日本文化會招致大量批評(資料照片)。

她本以為只是善意提醒,直到她註冊了抖音賬號宣傳工作,評論區的辱罵從不間斷。一條收獲近8000條評論的視頻下方,僅有幾條是誇讚「好看」,其餘盡數是指責王子瑜,訓誡她不該穿和服。

2021年,福建一女子穿和服做核酸檢測被拒絕,工作人員要求她換一身衣服再來排隊。2022年,另一名中國女子在蘇州街頭因穿著和服被警方以「尋釁滋事」帶走。

王子瑜說:「我不說我是中國人,我會因為被誤以為是日本人挨罵。我說我是中國人,就要因為穿和服被罵得更狠。我在成都穿和服上街買東西,還被人不太禮貌地喊過話。」

在手機上看到中日混血男童遇刺的新聞,王子瑜說她深感痛心,更痛心的是在微信朋友圈裏轉發支持或者「人人都會死,只是被報道或不被報道」言論的消息。常年遭遇不友好評論,王子瑜甚至表示她看完新聞「心有餘悸」,因為這把刀也很有可能在過去或者未來的某一天插在她身上。

疫情開始後,王子瑜的很多中日結合家庭客戶逐漸離開中國、前往日本定居。今年初,她也逐漸將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京都。

在京都,她身邊所有看到男童遇刺新聞的朋友和市民都感到很惶恐。

王子瑜說:「我想離開,但不知道去哪。日本馬上就要選首相了,看到候選人都在討論中日問題,我以為沒凖兒能好起來了,現在看,只會越來越差。」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