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巨擘華為在本周推出一款新的智能手機Mate XT再次吸引全球關注。在中美科技戰持續延燒的當下,這款三折疊屏式的超高單價手機不僅搭載了先進的技術,產品的推出立即再次引爆了華為是否已經克服美國制裁的辯論。
有分析人士稱,華為選擇與美國蘋果iphone 16手機同一天發佈新機,不僅代表華為似乎想與蘋果一較高下的意圖,背後還折射出中國抵制美國制裁所發出的強烈信號。
華為作為中國最重要的電子巨擘,隨著打造自主科技生態體系(ecosystem)的完善——例如自主研發的鴻蒙系統(HarmonyOS)技術不斷更新,推出許多高科技的智慧手機等,讓許多中國民族主義者及華為粉絲都樂觀地認定中國半導體(至少在智慧型手機上)業已突破美國這幾年來祭出的各種制裁。換言之,美國對中國的制裁似乎已經失效。
譬如,上個月底,日經亞洲(Nikkei Asia)就指出,根據每年拆解百種電子產品的日本半導體調查企業TechanaLye東京中央區社長清水洋治的最新報告指出,中國晶片的實力已經達到比台積電僅落後三年的水凖。據清水洋治分析,中國中芯國際以7奈米制程發揮了與台積電5奈米相同的性能。清水洋治解析了華為去年推出的最新款智慧手機,其結論是,美國政府迄今的管制僅是「略微減慢了中國的技術創新,但推動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自主生產」。
台灣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藍濤亞洲公司(FCC Partners)總裁黃齊元最近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時亦呼應相似觀點,稱華為已經自製一套科技生態圈,美國的制裁加速華為研發的「在地化」,甚至還能自己研發出「類輝達」(Nvidia,英偉達)的高階晶片,運用在產品上面。
不過,半導體研究者、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和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講師艾力克斯·卡普裏(Alex Capri)接受BBC中文採訪時強調,當下華為及其合作伙伴找到了有效規避華盛頓出口管制的方法,因為他們繼續獲得關鍵的外國技術,尤其是先進芯片和芯片製造設備。
但卡普裏指出,目前還沒有壓倒性證據表明華為擁有這些關鍵技術的完全本土供應鏈。他並解釋,華為在此時不能公開手機晶片及各種技術參數,「原因是華為自給自足的敘述,相當程度上宣傳了美國出口管制的失敗,這給中國技術官僚提供了巨大的內外宣價值」,但華為因此也面臨著相當大的壓力,無法透露手機的技術細節。
台北智庫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也告訴BBC中文說,現階段中國本土產業要「自主可控」仍有許多挑戰。劉佩真認為,若未來荷蘭芯片光刻機大廠艾司摩爾(ASML)正式停止對中國半導體企業的維修服務,恐再次衝擊對岸半導體製造端的發展進程。
但美國的制裁擴大是否真的有效?
劉佩真對BBC中文表示,若以公司市值達150億人民幣,曾被號稱是中國輝達(Nvidia)的重慶「象帝半導體」公司先前傳出大舉裁員重整,甚至一度被傳將清盤關閉,或是上海梧升電子科技集團也遭強制清算等等,這些都是白宮制裁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取得的成效。
上海半導體分析師李通宇也對BBC分析說,華為自主研發的鴻蒙OS系統的建立,其實尚不能證明美國對其的制裁是否還有效。他解釋說,原因是這款系統至今為止仍然沒有被正式推向全球市場,目前只在華為Mate 60的用戶上做了測試,而宣稱要搭載鴻蒙純血系統的Mate 70手機遲遲還沒上市。
李通宇強調,手機硬件如果不想成為板磚一塊,便需要同軟件開發者的積極適配,「就如同蘋果現在最賺錢的不是賣手機,而是ios應用商店的軟件收費」。然而,他亦表示,鴻蒙系統和ios系統、安卓(Android)系統完全不一樣,這讓很多軟件開發者很難在短時間適配出和IOS系統的APP功能完全一致的APP產品。
他又稱,從表面上看,華為獲得了很多開發者的適配,但實際上,這些適配的APP大多是測試(demo)版本,只有基礎核心功能,而沒有全部功能的遷移。因此,這對於華為生態本身有沒有真正的促進作用,還需要觀察。
本周華為更選擇與蘋果手機同一天發佈新手機產品,這直接導致兩款新手機的相關話題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大熱,此起彼伏地登上熱搜榜前列。相關話題包括「華為三折疊預約已超300萬」、「iPhone16起售價5999元(人民幣)」、「iPhone16配色」、「iPhone16國行版暫不支持蘋果AI」、「三折疊手機特色配置」、「華為三疊屏價格19999起」等等。
以華為Mate XT來說,該款號稱全球首款三折疊屏手機,完全展開後的屏幕尺寸堪比一台小型電腦或者平板電腦。此外,華為剛剛公布的售價為19999到23999人民幣 ,中文社交媒體上將其稱為史上最貴「機皇」,又被戲稱為「電子茅台」。
根據「華為商城」上的數據,此款手機從9月7日開始接受預約,截至發佈會前預約人數為340萬左右。中國一名博主唐辰便在澎湃博客讚譽華為推出此款新機,力抗了中國「消費降級」潮流,「不止是巔峰之作」。他下結論稱,「任正非曾說,只要我們能活下來,我們就是勝利者。這也是華為品牌,對於當下中國科技品牌最大的意義。」
不過,華為發表全新的三折疊屏手機時,並沒有同時宣佈搭配的晶片訊息,但許多中國媒體預測此款手機應是搭載與華為Pure 70 Pro手機同款的麒麟9010超頻版晶片。
新加坡國立大學卡普裏博士稱,華為Meta XT手機的超高分辨率熒幕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攝像頭範圍,融入到薄型可折疊手機配置中,都令外界驚艷。但他強調外界須等到手機上市拆解研究後,才能清楚知道這款手機所使用的技術。他指出:「回想一下最近有傳言稱華為青雲L540 筆記本電腦使用了中芯國際生產的自製5納米晶片,但拆解後顯示這些晶片實際上是台積電芯片。」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則解釋說,以日商主管清水洋治發佈的報告來分析,在其公司拆解今年4月上市的華為「Pura 70 Pro」,可看出其最新的麒麟9010超頻版晶片(由中芯國際製造,線路線寬為7奈米)的已可發揮與台積電5奈米相同的性能。但她對BBC中文分析,從該報導可看出,現在不論是中芯國際的7奈米或5奈米制程的量產、良率和效能,皆與台積電相差有一大段距離。
美國奧本海默投顧資深分析師馬丁‧楊(Martin Yang 音譯)也向美國媒體CNBC稱,華為的晶片技術目前還落後最先進晶片的水凖大約2到3年。楊先生認為,華為對手蘋果iPhone 16手機現有第二代的3奈米晶片,展現了比去年的手機強10%到15%的性能,因此接下來華為行銷重點不會放在晶片,而將重點放在Mate XT的硬件上,即市場首支三折疊屏機。
分析師李通宇還強調,此款手機的超高單價,可能反應華為面臨自主研發的晶片短缺困境。
他判斷,華為另一款號稱搭載「純鴻蒙血統」的手機「MATE 70」延遲發佈,還有此款手機高達29999這個遠超於中國市場平均消費能力的價格說明了華為並非真的想要大規模銷售這款手機,因為未必有那麼多的芯片供應得上。李通宇還表示,他更傾向於認為,華為在被迫延Mate 70的發佈後推出Mate XT,是想要在輿論上對抗蘋果的「緩兵之計」。
不過,台灣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朱岳中助理教授便向BBC解釋,這次華為手機的產品除了三折疊屏手機的厚度及電池能做到如此輕薄且電池容量極高令人驚訝之外,在這麼薄的手機可以配載上潛望長焦(Periscope lens)的技術是十分驚人的,以iPhone來說僅有極高階的手機可以具備這種鏡頭。
朱教授又強調,華為並非在被美國痛擊之後技術才開始高速發展。他認為,在美國制裁之前華為的科技就很驚人地成長。他說,「我過去被贈與了一個平板電腦,意外發現功能十分好,驚為天人,用了十年還運行順暢,之後好奇去買了華為手機來看看,發現其技術也十分高超。」
朱岳中表示,他估計美國應是擔心製造高階科技的品牌被華為奪去,因此需要趕緊介入華為。至於這款新手機用什麼晶片,他認為這並不是重點。「除非是極為高階的遊戲玩家,才需要高階的晶片搭載在手機;現有的晶片應該都能支援華為這款手機」,他補充道。
事實上,美國對華為的制裁行動開啟於2019年,彼時特朗普政府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打擊了華為手機的生產。2020年白宮更沿用「外國直接產品規則」,限制外國公司,除非獲得美國商務部許可,任何使用到美國的技術或設備所生產的產品都不准賣給華為及其相關企業。
半導體方面,2020年12月,美國將中國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和其他幾十間中企列入貿易黑名單。
2022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嚴格禁止未來十年內所有聯邦政府資助的美國科技公司繼續在中國從事半導體先進制程的經營。同年9月,白宮禁止輝達和超微( AMD) 的高階AI與伺服器晶片出口中國。
同年10月,美國又發佈對中國新一輪晶片制裁,被稱為30多年來針對中國最大規模的技術封鎖,明確規定美系廠商中包含AI、圖形處理器(GPU)和人工智慧加速器(AI accelerator)等等,都需要經過審核方可出口至中國。並規定凡是美國公民(包括本國人和持有綠卡身分者),均不得在中國從事晶片研究、開發與經營工作。
2022年底,美國又聯合日本與荷蘭入團,要求日本「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 Ltd.)和荷蘭光刻機巨擘「艾司摩爾」(ASML)加入對中國出口先進晶片製造設備的管制。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再度將中國36家晶片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2024年3月,拜登政府無預警宣佈以國家安全為由,再次修訂了防止中國取得美國AI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的規定。此次新修訂在發佈後不到一周的4月4日迅速生效。根據這個新規則,出口管制也適用於內載相關晶片的筆記型電腦。專家分析稱,這將影響未來中國個人電腦(PC產業)的發展。
如同兩個好勝的家長,不知疲倦著與對方小孩在校園中比拼著各種表現,蘋果公司與華為公司選在同一天發表新款智慧手機,大大地激起各自支持者的強力簇擁。以華為來說,去年8月底無預警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問北京之行時,宣佈發售新5G智慧型手機Mate 60 Pro ,便在全球半導體界掀起千堆雪。當時許多分析稱華為此舉是針對主導美國制裁中國戰略的雷蒙多示威的意味濃厚,華為激勵了廣大支持者,以「遙遙領先」叫板美國。
在中國投資數十年的銀行家黃齊元便向台灣媒體強調,如同台積電,華為的發展是民營企業及高端的人才靠自己茁壯成長,絕不是政府介入或支援,所謂中國半導體「國進民退」的說法,對黃先生來說並不正確。
然而,《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特·米勒(Christ Miller)教授便在該著作的結論中稱,華為的高速發展,是因為公司獲得中國政府的強力協助。他分析說,華為在不同發展階段分別獲得深圳地方政府、國有銀行及中央政府的支持。
《華爾街日報》的分析指出,中國給予華為的補貼高達750億美元,形式包含賦稅減免、補貼土地及國家擔保的信貸等等,規模遠遠大於多數西方國家從母國獲得的補貼。米勒說,這是因為「華為的崛起,符合中國政府的利益,因為華為搶佔了市佔率,並把自家設備嵌入世界各地的電信網路」。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卡普裏也向BBC中文解釋,華為公司確實擁有中國「高淨值」的高科技人力,是中國最具戰略意義和象徵意義的公司。他強調,華為代表了中國技術實力的前沿,因此是中國在全球經濟乃至地緣政治權力擴張的重要組成部分。
卡普裏表示,華為還肩負著主導中國建立本土半導體生態系統的重責大任:「儘管美國試圖阻撓,但華為仍能繼續蓬勃發展,這使其成為中國國家偶像和其他中國企業的榜樣。因此,華為將繼續獲得所需的任何國家支持。」
分析師劉佩真則說,儘管北京積極推動「新質生產力」並不惜巨資自製晶片甚至是大量對外採購半導體設備,但半導體生產要素仍掌控於美國,譬如設計及原料等等,「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腳步逼近,未來美中兩強的摩擦僅會有增無減,美國與盟友圍堵中國半導體的規模會繼續擴大」。
無論如何,華為的新手機在硬體和軟體方面均有顯著的大躍進,特別是在相機技術、人工智慧和用戶體驗方面。這些創新使得以「狼性」軍事文化著名的華為在市場上自信滿滿地與蘋果和三星等對手競爭,甚至在一些技術上已經領先了對手。
但是,華為的發展不僅依賴於其技術實力,還受到國際市場環境和地緣政治的影響。隨著美中科技戰的加劇,各國對於科技自主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這也為華為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未來中國半導體能否在美國制裁的天羅地網下突破,仍是全球關注的核心議題。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20/12/2024 05:00PM
20/12/2024 05:00PM
20/12/2024 11: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