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李嘉誠長江基建英國第二上市,意味著什麼?

李澤鉅和李嘉誠

Getty Images

香港富豪李嘉誠家族的旗下的長江基建集團(長建)於當地時間周一(8月19日)在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進行第二上市,以股份代碼「CKI」進行買賣。這個舉動引發外界高度關注,被視為是進一步於國際市場布局、減低中港地區投資的風險。

對於外界的揣測,集團主席李澤鉅上周出席長實集團的中期業績會時表示:「我不敢賭香港市場太差,過去歷史告訴我們,誰賭香港長期差都是錯的。」並在分析員會議上指出,系內的其他公司暫時沒有到倫敦作第二上市的打算。

過去十多年間,李嘉誠旗下集團資產配置的舉動,都會引來中國大陸、香港兩地的關注,當中包括拋售香港及中國的資產,並且購入歐洲特別是英國的資產,於2015年的時候遭到中國官媒旗下智庫發文《別讓李嘉誠跑了》,批評此為「撤資」之舉,引發廣泛關注,當時李嘉誠罕有地作出回應否認指控。

翻查資料,早於2000年,當時的「和記黃埔」就已開始在歐洲進行投資,隨後中、港兩地的盈利佔比逐年減低,重組之後的長和集團在歐洲市場的收益至今已佔總額的一半。當長和系不斷在國際市場擴展版圖,另外的香港三大地產商新鴻基地產、新世界發展和恆基地產,其資產分佈則主要仍然留在中、港市場。

「買下半個英國」的李氏家族

李嘉誠家族旗下集團於2015年完成合併重組,分拆成為「長和」(長江和記實業)及「長實集團」(長江實業集團),兩間公司側重的業務有所分別,前者的核心業務包括港口及相關服務、零售、基建及電訊,後者則以物業及酒店資產為主。

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

Getty Images
長江基建表示,在倫敦上市可讓身處不同地域的股東受惠,同時有助提升公司形象。

今次赴倫敦證券交易所的「長建」,屬於長和旗下的基建版塊,本身在香港亦有上市,長和持有長建75.67%股份。長建業務範圍涉及英國、歐洲、北美、澳洲、中港地區等。 1996年長江基建成立並於1999年起開始進軍海外市場。

《金融時報》今年7月報導,當時長建考慮在倫敦等海外證券交易所進行第二上市,而時機選擇在工黨政府壓倒性勝利上台之後,被視為是對英國經濟有信心的舉動。事實上,早於2018年,彭博已有報導指李澤鉅考慮將長建在倫敦公開上市。

除了第二上市外,長建亦公告以3.5億英磅收購Aviva Investors持有及營運中的英國陸上風電資產組合,這是長建於今年的第三項投資。今年上半年,長建先後收購位於北愛爾蘭的配氣網絡 Phoenix Energy、以及英國可再生能源資產組合 Powerlink Renewable Assets(前稱UU Solar)。

過去李嘉誠家族投資在英國不同的公用事業,包括水務、能源、鐵路、港口、連鎖藥房等,根據媒體報道,當中包括約25%配電市場、近30%天然氣供應市場、約7%供水市場、近40%電訊市場、近三分之一英國碼頭、逾50萬平方米土地資源等,外界稱是「買下半個英國」。當中,今次將赴英上市的長江基建,去有超過90%溢利貢獻來自亞洲以外業務,當中英國業務佔長建年內的溢利貢獻約50%。在其公布第二上市的文件顯示,就地域分佈而言,英國為長建的最大市場。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對BBC中文表示,長建選擇到倫敦進行第二上市,亦跟其業務發展所在地有關,李兆波指,由於長和系本身業務亦遍布國際市場,故到海外上市籌集資金本身並不意外,「如果新地(新鴻基)去倫敦上市會有點奇怪,因為主要業務在香港。長和的版圖比較國際化,所以也是順理成章。」

根據公布文件,長建表示在倫敦上市可讓其身處不同地域的股東受惠,同時有助提升公司形象。李澤鉅曾於2022年的股東大會稱,長建的DNA是全球公司。

國際版圖的擴張

翻看長和及其合併前身和記黃埔過去20年的年報,當中按地區劃分的收益總額顯示,歐洲及英國市場的收益自2002年起佔比遂漸上升,直到2005年已佔收益的41%,高於香港市場的20%及中國大陸的8%,已開始看到其開始偏重歐洲市場的走趨。直到2023年的年報顯示,歐洲市場的收益為50%,當中有17%為英國市場收益,而香港及中國大陸分別佔8%及6%,加起來只有約14%。

換言之,近20年來,長和系的業務及盈利對歐洲及英國市場變得愈發倚重。惟在2022年間,集團亦曾經出售在英國的資產,例如英國倫敦甲級辦公室大樓5 Broadgate,同年亦傳出有意出售英國電力資產 UK Power Networks。

英國的風力發電站

EPA
李嘉誠家族投資在英國不同的公用事業,包括水務、能源、鐵路、港口。

香港其餘三大地產商新鴻基地產、新世界發展和恆基地產,其業務發展主要是在中國大陸、香港兩個地方。翻查四大地產商2023年年報,新鴻基三大核心業務為信貸業務、投資管理、基金管理,當中在房地產持倉中,香港地區佔76.8%,在公開市場的企業持股方面,有60.6%為中國內地。新世界發展方面,其主要業務當中的物業發展及投資項目,均集中在大中華地區,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至於恆基地產,其核心業務包括物業發展及物業投資,物業亦主要是集中在香港及中國內地。而李嘉誠家族負責物業、酒店、英式酒館業的「長江實業」,收入來源除了香港及中國內地外,亦包括英國及其他地區。

李兆波表示,由於長和系的業務較為多元化,而地區分佈亦較為國際化,故相較於其他三大地產商的走向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他指地產物業行業較為地區性導向,而過往中、港兩地的地產行業亦相對較容易賺取盈利,加上土地收入曾為政府的收入來源之一,「(以前)太容易賺錢,可能令到發展商沒什麼危機感,李生(李嘉誠)有危機感,這個也是風險管理來的。」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市場吸引力消減

對於長建到倫敦上市一事,外界亦作出不同的揣測與解讀,例如長和系對於中、港未來經濟前景的預測及判斷。李兆波則認為目前不需過於悲觀,作為在海外有業務的上市公司來說,到海外上市能增加股票交易的流動性,在目前香港股票市場低迷的情況之下,海外進行第二上市會有利企業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

「香港目前股市的市值、以至外資基金的投資都是比較低迷,如果交易低、股市的估值和價值低的話,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是不利的。」李兆波指,過去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容易吸引到外來的投資者注意,「如果股市價值低的話,股價只會低迷,對公司來說發揮不到真實的價值。」

過去亦有不少港資及中資選擇到海外上市,惟目的地多選擇美國證券交易所,李兆波認為,如今到美國上市所面對的政治環境不穩,或會存在未知的風險。另一方面,李嘉誠家族過往與英國有比較深厚淵源,不管是保守黨或工黨執政,風險相對來說都會較小。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