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烏克蘭外長訪華四天「過京不入」:從外交細節剖析中國對俄烏問題的態度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上周訪華,是該國自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首次有高層官員到訪中國,引起國際關注。

但值得留意的是,他在長達四天的旅程中完全沒有踏足首都北京。庫列巴首先在廣州與中國外長王毅會談,其後現身香港與特首李家超見面。

更吊詭的是,庫列巴的訪華行程還沒結束,王毅隨即已轉到寮國(老撾)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晤。

多名學者對BBC中文分析指,有關行程安排反映了中國冷待烏克蘭,「打發」意味甚濃,雙方會談也沒有實質成果,但認為這是11月美國大選前的摸底。

行程安排透露了什麼訊息?

庫列巴這次訪問中國的時機微妙,恰逢在美國大選亂局之際,特朗普遇刺未遂後聲勢大振,堅定援烏的拜登宣佈退選。而他訪華首天,正是巴勒斯坦各派別在北京舉行內部和解對話會議的最後一天。

這讓外界密切觀察北京對來訪的庫列巴有何態度,但他的行程安排引發很多揣測。

回顧官方最初發佈的消息,中國外交部7月22日公布,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邀請,庫列巴於7月23日至26日來華訪問。當局沒有公布具體議程。

烏克蘭外交部在訪問前的聲明則指,與中方會談的主要議題將是「尋找制止俄羅斯侵略的途徑以及中國在實現穩定和公正和平方面可能發揮的作用」。

7月23日,庫列巴抵達中國,官方沒有透露他下飛機的時間和地點。外界原本預期他會在北京與王毅見面,但在7月24日,官方發佈消息指他與王毅在南方城市廣州舉行會談。

就在外界疑惑廣州的選址及預料他可能將轉到北京之際,7月25日,庫列巴突然現身香港與特首李家超見面。直到7月26日訪華行程結束,都沒有消息顯示他曾到北京。

「的確,這一點相當令人驚訝。」研究中俄關係的德國前進學院國際關係學者杜本(Björn Alexander Düben)博士對BBC中文說。他月前曾因接受外媒採訪,從中國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被辭退助理教授的職位。

杜本博士指出,在中國外交傳統,這類安排很少是巧合的,北京有可能刻意安排會談在首都以外的地方進行,象徵式地降低會議層次。「外界一直認為北京拒絕與基輔接觸,儘管中國政府希望消除這個誤解,但仍刻意將與烏克蘭政府的外交互動保持在最低限度。」

選址廣州的另一個考慮,可能是希望減低外界的直接比較。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4月曾訪問北京兩天,與王毅會談後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親自接見。

王毅5月在北京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其後親自接見。

Reuters
王毅5月在北京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其後親自接見。

「根據外交禮節,國家元首通常不會與到訪的外長會面,習近平破例會見拉夫羅夫,在庫列巴訪華期間卻堅持遵守一般禮節,兩者形成了有趣的對比。也許選在廣州是為了讓這種對比看起來不那麼突兀,訪問期間在習近平與庫列巴之間製造一個空間距離。」

廣州之後的香港行程也耐人尋味。烏克蘭外交部圖文並茂發稿指庫列巴在香港與特首李家超見面,促請香港不要被俄羅斯利用作迴避制裁的窗口,港府則在媒體追問前對該會面隻字不提。

「俄羅斯通過香港逃避制裁,絕非微不足道的事,我毫不懷疑這是基輔很關心的議題。但我並不相信李家超能在這方面決定什麼。」杜本博士說。

李家超在「一國兩制」下作為香港行政長官,沒有任何外交權力。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劉蕭翔對BBC中文指出,從外交角度,中方安排庫列巴到香港甚有「打發」意味,「在不重要的地點,見不重要的人,讓你知難而退」。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卡耐基中國項目研究員莊嘉穎也對BBC中文表示,庫列巴訪華行程長達四天之久,顯示其重視程度,但他都只停留在廣東一帶,可見遭中方冷待。

他以天朝主義的角度比喻說:「像明清帝國,出使去中國朝貢的第一站先到廣州,再看有沒有資格入京,現在歷史重演。連巴勒斯坦代表都可以去北京,烏克蘭反而不行,因為要給普京面子。」

就在庫列巴抵達中國首天,7月23日,包括法塔赫和哈馬斯在內的巴勒斯坦14個派別代表,在北京簽署《關於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簡稱《北京宣言》),提到要獨立建國,王毅出席當天舉行的閉幕式並致辭。

而這次王毅與庫列巴在廣州會談後翌日,隨即轉到寮國出席東盟外長會議與拉夫羅夫見面。

「中國認為俄國是強勢,烏克蘭是弱勢。北京刻意做出這些動作,去表明對俄羅斯的支持。」莊嘉穎說。

庫列巴和王毅談了什麼?

路透社引述烏克蘭隨行官員稱,庫列巴與王毅在廣州的會談長達三個多小時,時間比計劃中長,形容是「非常深入和具體的對話」。

那這次對話有什麼實質成果?學者都認為寥寥無幾。

根據中國外交部的聲明,王毅指出,烏克蘭危機進入第三個年頭,中方堅定致力於推動危機政治解決,最後都要回到談判桌前,一切爭端的化解總要通過政治途徑實現。中方關注烏方人道主義局勢,將繼續提供人道主義物資援助。

中方聲明提到,庫列巴表示,烏方支持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烏方希望共同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加固政治互信,激活經貿、農業等各領域合作,加強地方友城交流。烏方願意並凖備同俄方開展對話談判,並指談判應是理智和有實質意義的,「旨在實現公正持久的和平」。

烏克蘭外交部發表的聲明就沒有提及台灣問題,指庫列巴重申基輔的既定立場,即當俄羅斯願意真誠地進行談判時,烏克蘭凖備在某個階段讓俄羅斯參與談判,但強調俄方未展示出這種意願。

庫列巴其後在社交平台Instagram提到,「中國堅定不移地重申尊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並強調只要中方繼續堅持烏克蘭主權和持久和平的雙重原則,「我們可以進行任何形式的對話」。這一點在中方的聲明中沒有出現。

事實上,中國和烏克蘭2013年曾簽署的《友好合作條約》,指「在涉及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是兩國戰略伙伴關係」,中方又承諾在烏克蘭遭核武侵略時會提供相應安全保證。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告訴BBC中文,這次廣州會談後,北京沒有公開作出「維護烏方領土主權」的表述,顯示其所謂的「政治(非軍事)方法」都變相為普京的軍事侵略「背書」而已。

另一方面,庫列巴與王毅會後沒有舉行聯合記者會或發表聯合聲明。台灣學者劉蕭翔認為,這反映出會談沒有重大進展,明顯保持低調。「中國安撫一下、敷衍一下烏克蘭,也許有幕後操作,靠北京去傳話,但畢竟在戰場上,主動權在俄方。」

他續指,中烏在經貿、農業上的合作不痛不癢,不是影響戰況的關鍵因素,「烏克蘭的糧食賣去非洲也可以,而且中國同一時間在進口俄羅斯的糧食和燃料」。

他補充指,以前中國很多武器和軍事科技來自烏克蘭,但烏克蘭也賣得差不多了,「有點像敗家子,可以賣的都賣光了,利用價值沒有了,從利益來講中國一定倒向俄羅斯」。

廣州會談結束後,王毅次日旋即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中國外交部新聞稿沒有提及烏克蘭局勢,但表示雙方就「事關和平與安全的重大議題」交換意見。

俄羅斯官方塔斯社則引述拉夫羅夫指,王毅向他通報了近期與庫列巴的談話情況,「我們認為中方的立場沒有改變。我再說一遍,中方的立場是關注(烏克蘭衝突的)根源」。

事實上,中方一直用行動表明立場。迄今,習近平僅在2023年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過一次電話,卻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頻繁接觸。

自2012年上任以來,習近平與普京已會晤40多次。最近一次是在今年5月,第五度連任的普京上任後隨即訪問北京並與習近平見面,雙方稱中俄關係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此前,兩國領導人在俄烏戰爭爆發前夕稱中俄伙伴關係「無上限」。

美國大選前的摸底

目前烏克蘭戰況不樂觀,俄羅斯佔優勢。而在距離美國大選前4個月之際,共和黨參選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遇刺未遂,現任總統拜登宣佈放棄連任。若特朗普重返白宮,有可能降低對烏克蘭的支持。

學者莊嘉穎認為,各方都在為此提早部署和摸底,北京試探烏克蘭現在是否更願意妥協,讓中國找到可以讓莫斯科接受的條件,基輔也希望能夠更掌握情況,好拿捏選項。

中國一直拒絕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行為,試圖扮演成戰爭的調停者,派遣特使李輝前往歐洲開展「穿梭外交」。

但北約(NATO)32國領袖7月11日在美國華盛頓的峰會上發表聲明,批評中國成為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決定性助推者」(decisive enabler),並特別點名了「軍民兩用物資」的轉讓。這是北約迄今對中國最嚴厲的指控,也是首次明確指責習近平政府向莫斯科提供軍事援助。

瑞士和平峰會

EPA
主要西方國家領袖都出席了6月在瑞士舉行的和平峰會

6月在瑞士舉行的第一次烏克蘭和平峰會,俄羅斯被排除在外,中國也以「條件不成熟」為由缺席。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計劃在今年11月舉行第二次和平峰會,並認為俄羅斯代表應出席峰會。

德國學者杜本預料,中國將堅持與第一次峰會相同的條件,即俄羅斯參加才會出席,但就算中國真的參加峰會,也未必扮演重要角色。

他說:「到目前為止,北京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總體做法是製造一種印象,讓人以為它是和平進程的主要貢獻者,但卻只做出極少的實質貢獻,只發表一些沒有具體措施的普通聲明,並在事實上堅決支持俄羅斯。我無法想像這種情況在未來幾個月內會有重大改變。」

學者陳家洛也表示,北京要取得國際信任實在困難,「北京叫做『勸和促談』,但這四個字並沒有實質內容,不要忘記普京都講和談,但沒有人會相信」。

他指出,中國在這埸消耗戰中有自己定位,著眼美俄動靜多於烏方的災難,北京深知特朗普會針對中國多於俄羅斯,但美歐關係亦大有可能又再轉壞,特朗普隨時直接和普京會談,所以變數很多,「北京同樣被動,最好不要幻想有什麼作用」。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