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300多項改革出台 2029年中國人的生活將是什麼樣?

習近平

Getty Images

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一份2.2萬字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想從中找到幾個詞句,組成個新聞標題並不容易。十年前報道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記者們則方便的多,「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幾乎不約而同地稱為中外媒體的聚焦點,不少人樂觀地認為,彼時剛剛上任一年的習近平,將會推進更為自由化的經濟改革。

在此次全會前,類似的樂觀情緒同樣洋溢,中國央媒也在不斷鋪墊這次全會的重要性,甚至將習近平任內的兩次三中全會,與46年前開啟改革開放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比肩而立;另一篇新華社特稿《改革家習近平》中,則稱「習近平被認為是鄧小平之後的又一位卓越的改革家」,不過這篇稿子刊發不久即被刪除。

會後發佈《決定》,雖然「提出了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但不少專家表達了失望——經濟學人智庫(EIU)認為,決議印證了該機構此前的觀點,即這次三中全會是漸進式改革,而非突破性。聖母大學學者瑪麗·加拉格爾(Mary Gallagher)認為,從公報到決議,都沒有透露出建立國內信心、恢復外國投資者興趣和熱情的新宏偉戰略。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覆蓋面極廣的改革文件,為其300多項改革任務,設定了一個完成日期——202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80週年。

這意味著,未來五年,這些改革事項如果真的可以實現,那麼中國人的生活勢必將受到影響。

延遲退休:著墨不多,反響巨大

如果你是身處中國的打工者,尤其是年輕人,延遲退休的政策可能對你產生影響。

三中全會後,延遲退休立即成為中文互聯網的討論熱點。《決定》中的原文是,「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

從中文社交媒體的輿論來看,「延遲退休」帶來的關注度一騎絕塵,一條「1990年後出生的一律延遲到65歲退休」的消息被廣泛轉發,但後被證實並非來自官方渠道。大多數網友以吐槽為主,比如,「房價上漲,三胎政策,醫保改革,延遲退休,還能給年輕人留條活路嗎,壓力大的我感覺自己活不到65了 ​」。

中國當前規定,男性退休年齡為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

中國的養老金結餘也讓人擔憂。據中國社科院《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預測,養老金收不抵支會出現在2028年,並在2035年耗盡累計結餘。

今年中國全國"兩會"上人口問題帶來的老齡化危機,也變為熱點話題

Getty Images
今年中國全國「兩會」上人口問題帶來的老齡化危機,也變為熱點話題。

「中國推遲退休年齡不可避免。」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研究員易富賢向BBC中文表示,中國今後的養老危機,比英美都要嚴重得多,中國今後的退休年齡,也必然會比英國和美國晚,而退休之後,老百姓拿得到拿不到養老金還是個問題。

2020年中國1個65歲及以上老人對應5個勞動力;易富賢測算,到2035年只對應2.4個勞動力;到2050年,只對應1.5個勞動力(美國對應2.4-2.5個)。中國65以上歲老人佔比,從2020年的14%增加到2035年的25%,2050年的35%。

這種情況下,易富賢認為,中國面臨兩難:如果推遲退休年齡,將加劇失業危機。但如果現在還不推遲,今後猛然大幅推遲,又將導致社會抗議、甚至動蕩。

經濟學人智庫也認為,中國未來勞動力短缺將主要通過延遲退休來解決。該智庫的基凖假設是在10至15年內分階段嘗試將法定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楊燕綏向中文媒體表示,這次《決定》中把「自願、彈性」列為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基本原則。「自願」尊重了個人的勞動能力與勞動狀況,「彈性」意味著能留出空間討論,有利於形成一個有共識的方案。很多發達國家實行彈性退休制度,不「一刀切」,注重運用經濟手段形成調節退休年齡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中國希望推行「延遲退休」由來已久,早在2013年就提出研究相關政策,2021年明確要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但政策遲遲未落地。

按照此次三中全會的時間表,將在2029年前出台一項漸進式延遲退休的政策,那麼對於屆時還未退休的大部分中國人都將產生影響。

房地產與財稅:「一體兩面」的改革

房地產市場的動蕩,牽動著中國普通老百姓的錢包——房產在居民財富中佔比70%左右。

《決定》中關於房地產篇幅增加,聚焦房地產的中國智庫「中指研究院」分析認為,用了整段、接近160字的篇幅著重提及了房地產,一方面表明中央對於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重視,另一方面,也為未來幾年房地產政策指明瞭方向。

其中兩項關注度較高:「改革房地產開發融資方式和商品房預售制度。完善房地產稅收制度。」

近年來,隨著中國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強力監管,長期高槓桿運營的不少房企倒下,留下數以十萬計的「爛尾樓」,稱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中指研究院認為,本次《決定》強調「改革房地產開發融資方式和商品房預售制度」,或意味著未來預售制改革進程將加快,取消預售制或是大勢所趨。

中國長期實施商品房預售制,意味著先交錢,1-3年甚至更久後再交房,由此房企可以拿著預售款,投入下一個房產項目的開發中,資金流轉快,但風險更高。

「轉向現房銷售後,企業開發貸使用時間延長,金融機構配套的資金支持如何優化調整,需要研究。」中指研究院稱,在全面推進現房銷售前,部分城市或需進一步完善供給端政策,穩定供給預期。

如果這些困難都能可以克服,可能意味著在2029年中國人能夠直接買建好的新房,從而規避「爛尾樓」的風險。

相比之下,《決定》中關於房產稅的信息則模糊得多,僅僅九個字,「完善房地產稅收制度」。

而早在十年前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中,曾明確說「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

過去十年,中國不僅完成了房地產稅法草案的編纂和徵詢意見,甚至進行了試點。

2017年,時任財政部長肖捷發文稱在持有環節徵收的房產稅是未來地方稅收的重要來源,而且「不會因為罵聲而改變」。

但在2021年底擴大試點時被叫停。因為當時房價大跌,連累地方財政也出了問題。

從2020年到2021年,中國政府強力限制房企的高槓桿,使土地市場遇冷,政府土地出讓收入快速下行,尤其是以往對土地財政依賴度較高的地方。

中指研究院稱,當前房地產市場處於深度調整階段,房地產稅的出台時機尚不成熟,預計短期房地產稅出台預期較弱。但「中長期來看,房地產稅相關立法和改革或仍將持續推進」。

在中國稅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也需要房地產稅。

習近平在第一個任期推進了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改革後,地方政府的稅種進一步減少。此次《決定》將消費稅收入下放給地方政府,而長期來看,地方政府還有望掌握房地產稅,充實地方財政,以應對當前糟糕的債務負擔。

總結而言,在2029年之前,中國老百姓被徵收房地產稅的機率並不高。

產業與創新:扶持自主產業鏈

聖母大學學者瑪麗·加拉格爾(Mary Gallagher)認為,此次三中全會《決定》的改革內容,與2013年習近平上台後首次公布的緊急戰略極為相似。

背後的原因,加拉格爾解釋稱,簡而言之,習近平野心過去是、現在仍然是 「經濟結構改革」:重塑中國經濟,使其更有效率、更協調地跨區域發展、減少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兩極分化,並由北京的權威政府進行更有效的調控。

如果你是一個深處中國的大學畢業生或者投資者,那麼對於產業方向的選擇,《決定》中直接點名了八個予以支持的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

相比2015年5月推出《中國製造2025》中的十個產業有所調整,增加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十個重點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牀和機器人、航天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 。

過去十年,對於上述高新技術行業的支持,讓中國經濟吃到甜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從一無所有到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國。

中國扶持的方法也很直接——補貼。根據中國媒體測算,政府向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了1500億元。

在最新的《決定》中,也加強了這一印象。經濟學人智庫發給BBC中文的分析報告指出,未來中國政府將加倍努力推動技術創新和提高生產率,文件中提到要建立全面的創新機制是當務之急,但是中國將採取「全國一盤棋」的戰略,在創新過程中,強調公共資金和國有企業的作用,而不是以市場為導向、由商業驅動創新。

這種模式也有副作用。高強度的扶持和補貼,容易激發貿易伙伴的關稅回擊,從2018年特朗普的貿易戰,到2024年歐盟對新能源汽車的新關稅。

針對來自西方的封鎖和對峙,此次三中全會也有相應的條目。

其中大篇幅強調要「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等。這也符合一些專家對《決定》中的熱詞「新質生產力」的理解,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近期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意涵應該是,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科技發展的不確定性納入考量後,能夠提高中國國家競爭力的改革。

經濟學人智庫由此判斷,私營企業和外國企業的市場准入,預計這方面的改善甚微。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一個關鍵要素——與產權相關的改革措辭沒有出現在報告中。

「中國在很大程度上仍將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但國家管理更有可能加強而非削弱。」經濟學人智庫分析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不再強調市場的 「決定性作用」,這一原則是在2013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確立的。相反,他們呼籲需要 「維護市場秩序 」和 「糾正市場失靈」。不過在國內則進一步強調 「全國統一市場」,估計未來會抑制地方保護主義,以及其帶來的質化競爭、產能過剩等結構性問題。

這些判斷呼應了這次三中全會的主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此前專家向BBC中文解釋,這個詞包含兩個方面:市場經濟高度發展帶來的物質現代化;以及由黨自上而下的強力主導。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