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國官媒新華社發佈了《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公報本身並未列出改革的各項細節,但提到這次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該文件公布後會列出更詳細的改革事項。
值得一提的是,公報提到,「到202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週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在10年前的三中全會公報中並未設定時間節點。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認為,公報釋放了習近平連任四屆的信號。其內容稱,要「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還提出2029年完成本輪改革目標。那麼意味著習近平將在2029年,也就是他的第四個任期內領導改革。
「公報只是會議的總結,改革細節可能會在幾天后的另一份文件中披露。」經濟學人智庫高級分析師徐天辰向BBC中文表示,儘管如此,會議結果符合其預期,即三中全會是現有政策調整的延續——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將走向不同的政策方向。
值得關注的是,公報最後提及,「全會決定,接受秦剛同志辭職申請,免去秦剛同志中央委員會委員職務。」
中共對這位前外交部長依然保留了「同志」的稱謂,並未像之前的兩位國防部長一樣開除黨籍,也並未透露他所涉及的政治或經濟問題,以及他辭職的原因。
相比之下,對與秦剛差不多時間被撤職的前國防部長李尚福等人,公報中的表述則更為嚴重——「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李尚福、李玉超、孫金明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審查報告,確認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給予李尚福、李玉超、孫金明開除黨籍的處分。」
去年7月,中國政府突然宣佈免去秦剛的外交部部長職務,由他的前任王毅重新接任。秦剛當時僅上任七個月,這被視為是中國多年來最大的政壇意外事件之一。
現年57歲的秦剛曾是中國半世紀以來最年輕的外交部長,並被視為習近平一手提拔的政治新星,但之後成為中共建政以來最「短命」的外長。
今年2月,中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宣佈秦剛辭去全國人大代表職務。當時外界同樣關注並未使用像針對其他「落馬」官員時所慣用的「罷免」一詞,而是稱其主動「辭去」職務。
此後,秦剛只剩下中共中央委員的身份,直到本次三中全會,一直未被開除黨籍。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楊大利(Dali L. Yang)對於2月時秦剛「辭去」人大代表職務,曾向BBC中文表示,當局允許秦剛自行請辭表明,無論他可能涉及到什麼錯誤,都或許不會「上升到被視為犯罪的程度」。
「因此,他不會鋃鐺入獄,而且很可能被允許保留中共黨員身份。根據他違規的具體情況,他甚至可能在被降職後被賦予一些角色。」楊大利分析說。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表示,撇開各種傳言不談,客觀地講,秦剛的晉升速度幾乎是史無前例的——他在三個月內連升兩級(從副部長到副國級)。這一安排即使沒有習近平的積極干預,也只有在習近平的允許下才能實現。 也就是說,秦和習的形象在某種程度上是捆綁在一起的——沒有辦法在讓習不出醜的情況下讓秦出醜。
「因此,有充分的理由讓秦剛更體面地退出,即『主動辭職』。」宋文笛認為,前國防部長李尚福的晉升雖快,但並不特別。提拔李尚福的決定可以歸咎於他的前任、前國防部長魏鳳和(他已經被清洗了)。當一個人和他的政治靠山已經倒台時,踢他一腳就容易多了。
習近平在2012年11月成為中共總書記,2013年3月的「兩會」上當選國家主席,一個月後就宣佈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
按照中共之後公布的文件內容推算,他當時已「親自」擔任決議起草小組組長(此前未有),200多天后,推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廣為傳播的「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口號,據中共官媒報道稱,為習近平親自拍板。當時一度被認為這是中國將進一步實現經濟自由化的標誌。
上述2萬字的文件在之後的10年中主導了中國的改革進程。但隨後中國政府對互聯網、房地產、教育培訓、金融等行業強力監管和干預,尤其是房地產和教育培訓行業,前者造成多家房企垮台和「爛尾樓」,後者造成教培行業的集體失業。
十多年後的今日,在備受關注的經濟改革領域,本次三中全會提出,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
同時,也在強調監管——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此外全會還提出,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但並沒有看到堪比十年前(「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新口號。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郝福滿(Bert Hofman)在其社交媒體上表示,相比之下,十年前(「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這一次(「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至少從公報上來看,力度有所減弱。
郝福滿認為,往好的方面看,「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地支持國有經濟、毫不動搖地支持非國有經濟)寫進了公報。 此外,財政、金融、土地、社會保障制度、宏觀經濟管理體制、創新體制等方面的改革也被寫入公報,但細節不多。 如果沒有更多細節,將很難評估這些改革是否能在202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80週年的最後期限之前真正實現。
徐天辰認為需要強調的是,「創新和有效管理的市場」是此次三中全會的兩大關鍵詞。
他進一步解釋稱,在中美競爭的大背景下,創新和提高生產力幾乎毫無意外地成為優先事項中的重中之重。在這方面,將有一種「中國式」的改革,不是通過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而是通過圍繞創新或強制採用國內技術而設定的關鍵績效指標。
「雖然公報大談市場,但其措辭與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相比並無太大出入。因此,我們認為任何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都將是有分寸的,並在不損害國家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徐天辰表示仍然對財政改革抱有很高的期望,儘管公報對這一話題的表述非常簡短。
公報在列舉幾個改革領域時,將財稅、金融稱為「重點領域」,後文又再次提到「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2/08/2024 08:00AM
11/08/2024 05:00PM
10/08/2024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