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調,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川普,Donald Trump)有望在11月的總統大選中重掌權力,但現在還難分勝負。
無論誰獲勝,選舉結果都將波及全世界,影響到美國境外數百萬人的生活。
特朗普將在今年7月舉行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被確認為該黨的總統候選人,他對自己的施政計劃並不總是很明確。
但很明顯,在許多領域他的政策都將與民主黨籍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大相徑庭。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特朗普長期以來對此持批評態度。
他在擔任總統期間曾公開讚揚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而他曾承諾如果當選,將在「24小時內」結束戰爭。他沒有說明他將如何行事,但該言論引發了人們對他將向烏克蘭施壓,迫使其向俄羅斯割讓領土的擔憂。
數月來,特朗普的共和黨支持者一直設法阻撓美國國會通過一項包括向基輔提供600億美元軍事援助的法案,儘管當該法案最終在4月份獲得通過時,他沒有置評太多。
然而,特朗普的盟友之一、匈牙利總理維克托·歐爾班(Viktor Orban)在3月前往佛羅里達拜訪他後表示,如果特朗普勝選,將「不會給烏克蘭一分錢」。
在被問及歐爾班的言論時,特朗普告訴《時代》雜誌:「除非歐洲開始有公平方案,否則我不會支付。」
特朗普說,他「將嘗試幫助烏克蘭,」但歐洲「沒有支付他們應付的份額。」
削減軍援引起了共和黨選民的共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5月8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49%受訪的共和黨人認為華盛頓在烏克蘭問題上花費過多,而持這一觀點的民主黨選民只有17%。
倫敦皇家霍洛威大學(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的國際關係專家米歇爾·本特利(Michelle Bentley)表示,特朗普表達的訊息可能已經產生了影響,因為普京現在可能因特朗普有望勝選而感到「有恃無恐」。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是一個由包括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在內的32個國家組成的軍事聯盟,是特朗普最討厭的組織之一。
在任總統時,特朗普經常威脅說,如果其他成員國未能達到所約定的在防務上投入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資金的目標,美國將退出該組織。
根據北約規定,對北約任何一個成員國的攻擊都被視為對該集團內所有國家的攻擊。
但他在今年2月表示,他不會保護一個「沒有付錢"的國家,並會鼓勵莫斯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他的競選網站稱,特朗普的目標是「從根本上重新評估」北約的宗旨和使命。
人們對他是否會讓美國退出北約存在分歧。
總部設在倫敦的防務智庫皇家聯合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的埃德·阿諾德(Ed Arnold)表示,特朗普在美國不退出北約的情況下仍可以「削弱它」——例如減少駐歐美軍的數量,或者在俄羅斯入侵北約成員國時對美國的反應提出條件。
特朗普在總統任內推行了激進的移民政策,他曾誓言若能重返白宮,他將更進一步。
他說,他上任首日就將「開始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國內驅逐行動。」
這位共和黨人還承諾終止非法移民子女的出生公民權,並向墨西哥販毒集團宣戰。
去年,他還表示將擴大此前極具爭議的旅行禁令,禁止來自穆斯林佔多數的幾個國家的人士入境。
多麗絲·邁斯納(Doris Meissner)是已解散的美國移民和歸化局(INS)前局長,現為華盛頓的移民政策研究所(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專家。她說:「除了尋求驅逐數百萬非法移民,包括許多已在美國生活了幾十年的人,特朗普還試圖減少合法移民。」
特朗普的網站強調,他在任期間曾暫停美國的難民安置計劃,邁斯納說他很可能會再次嘗試這樣做。
她認為,這位前總統的計劃會遇到法律障礙,就像他在第一任期時一樣,當時法院對旅行禁令等決定進行了干預。
此外,他的驅逐計劃「將直接面對一個現實,即聯邦政府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拘留和驅逐接近特朗普所承諾的人數,」她補充道。
拜登總統承諾在移民問題上採取更加「人道」的政策,並暫停或取消了特朗普時代的幾項邊境政策。但民調顯示,左翼和右翼選民都對移民數量感到擔憂,這讓他面臨一個微妙的平衡問題。
6月,拜登政府發佈了一項全面命令,允許官員在不處理庇護申請的情況下迅速驅逐非法進入美國的移民。兩周後,他公布了一項政策,保護數十萬美國公民的無證配偶免於被驅逐出境。
在擔任總統期間,特朗普曾公開支持以色列及其右翼政府。
他推翻了數十年來美國的官方政策,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美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
這兩項舉措被巴勒斯坦人視為是在耶路撒冷地位這一備受爭議的問題上偏袒一方,但拜登並沒有撤銷。
特朗普政府支持在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建立猶太人定居點。根據國際法,絕大多數國家認為這些定居點是非法的,但以色列對此並不認同。
他的政府還促成了以色列與巴林、阿聯酋、蘇丹和摩洛哥四個阿拉伯聯盟國家關係正常化的協議。
但一些人認為,他對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心生嫌隙,因為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時,內塔尼亞胡在特朗普仍對大選結果提出異議時,就致電拜登表示祝賀。
在去年10月7日的襲擊發生後,特朗普稱內塔尼亞對哈馬斯的襲擊「沒有做好凖備」,並稱黎巴嫩的激進伊斯蘭組織真主黨「聰明」,這引發了支持以色列的共和黨人的憤怒。
特朗普繼續強調他對以色列的支持,並稱以色列必須「完成"他們在加沙對哈馬斯武裝分子發起的行動,但需要「盡快結束」,因為該國正在「輸掉公關戰」。
他在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表示,如果以色列與伊朗開戰,他會「保護以色列」,但沒有詳細說明他將如何做。作為總統,他讓美國退出了伊朗核協議並加大了制裁力度,還授權發動了一次襲擊,殺死了伊朗最強大的軍事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
特朗普在任時開啟了與中國激烈的貿易戰。如果再次當選,他建議對中國商品徵收60%以上的關稅。
去年,他還談到了打算採取「積極的新限制措施」,以「阻止中國未來購買」美國能源和電信等關鍵領域的基礎設施。
隨著南海和台灣緊張局勢加劇,特朗普圈子內的一些人士希望看到美國的安全政策更加關注中國。
埃爾布里奇·科爾比(Elbridge Colby)是特朗普政府時期的國防部顧問,他已成為共和黨內安全問題上的重要發聲者,並有望在特朗普政府中擔任要職。
這位保守派知識分子是希望華盛頓將北京作為其海外主要優先事項的共和黨人中的一員。
「這並不是說我們應該對烏克蘭置之不理,而是說在中國對美國利益的威脅遠大於俄羅斯的情況下,支持烏克蘭不應該成為優先事項,」科爾比說。
他補充說,他確信特朗普「非常清楚這一點」。
台灣實行自治,認為自己有別於中國大陸,有自己的憲法和民選領導人。
但北京將其視為自己的一個省份,最終將與大陸統一,並且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島的可能性。
根據美國傳統,華府故意對中國攻台一事採取模糊政策,儘管拜登是迄今為止最明確表示美國將保衛台灣的領導人。
特朗普則拒絕透露他將採取什麼行動。不過,他在2016年大選獲勝後接受了台灣總統的祝賀電話,打破了美國數十年來不與台灣有官方聯繫的政策,引發中國不滿。
特朗普在任期間讓美國退出了2015年有關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拜登扭轉了這一舉動——特朗普的競選網站稱他將再次退出。
他還承諾要在能源領域採取「鑽吧,寶貝,鑽吧」(Drill, Baby, Drill)的政策,提供更便宜的能源。
他的競選網站還稱,他將停止環保主義者的「無聊訴訟」,終止對風力發電的補貼,削減對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生產商的稅收,並撤銷拜登提出的汽車尾氣排放法規。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氣候變化專家大衛·維克多(David G Victor)教授說,過去30年來,沒有哪兩位總統候選人在氣候問題上的分歧如此之大。
維克多也曾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主要作者。他說,特朗普勝選對美國政府現有的氣候目標來說將是一場「災難」。
「他會疏遠我們的盟友……所以會有很多恐慌,」他說。
知名氣候變化網站「碳簡報」(Carbon Brief)的副主編西蒙·埃文斯(Simon Evans)博士說,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宮,美國將"非常不可能"實現其國際氣候承諾。
他與人合作撰寫了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認為,在拜登的領導下,美國也有可能無法實現其氣候目標,但差距會更小。
拜登通過其《降低通脹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向清潔能源和氣候倡議投入了歷史性的3000億美元(2390億英鎊)。但一些氣候活動人士反對他為提高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所採取的行動,包括阿拉斯加的「柳樹」(Willow)油田項目。
「我認為拜登已經盡他所能,」維克多說。
「他做出了大膽的減排承諾,但我們幾乎肯定無法實現。但毫無疑問,他的政府在氣候政策方面做得比歷史上任何一屆政府都多。」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05/07/2024 08:00AM
04/07/2024 05:00PM
04/07/2024 11: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