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台灣LGBTQ:性小眾政治人物破冰走上前台 ,但他們的戰鬥還未結束

Ms Huang was one of two prominent gay politicians who ran in January's election

Getty Images
今年1月,31歲的黃捷在台灣大選中贏得立委席位,成為台灣首位公開出櫃的立委。

即使是在充滿活力的台灣政壇中,黃捷也是獨樹一幟的人物,這不僅是因為她的粉紅色頭髮和對角色扮演的熱愛。

黃捷因其激情四溢的演講和支持革新的觀點而聞名,今年1月,這位31歲的女政客在台灣大選中贏得立委席位,成為台灣首位公開出櫃的立委。

「我當然覺得這也算是台灣的新里程碑,」黃捷告訴BBC,「所以我覺得蠻感謝的,覺得台灣人願意走到這一步。」

「當然,作為第一個被給予了這樣子標籤的立委,我也承擔某種責任,就是我在性別權益上的推動,也必須要更加地讓大家看到我的努力。」她補充道。

台灣是亞洲保障同志權益最前衛的地方之一。2019年,台灣成為亞洲首個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地方。現在台灣還承認同性跨國性小眾伴侶,並允許同性伴侶收養小孩。

除黃捷外,活動人士估計現在台灣有十幾位自詡為性小眾的政治人物。

這其中包括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她和黃捷是今年1月台灣大選中最知名的兩位性小眾政治人物。2016年,台灣出現全球第一位跨性別內閣部長,時任總統蔡英文任命唐鳳執掌數位發展部。

一些人仍然擔心保守政治勢力的復辟,與此同時另一些人則夢想著一個性取向不再成為討論焦點的時代。

黃捷在民進黨大本營高雄勝選,讓自己近年來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達到頂峰。短暫從事環境衛生研究和新聞工作的她曾加入小型進步政黨時代力量,並在2018年贏得高雄地方議會的席位。

次年,她因與備受爭議的保守派政治人物韓國瑜交鋒而一舉成名。在一次議會的交鋒中,她被攝像機拍到翻白眼後做出機智回擊。

這種肆無忌憚的憤怒表達贏得台灣網友的歡心,網友送她「白眼女神」外號,她因此斬獲新的追隨者。

但這也引來輿論監督。一家小報刊登關於她感情生活的報道,黃捷否認其中的一些指控,並出面澄清稱自己是雙性戀。

她稱自己被媒體強行公開性取向,看到媒體報道,父母才知道此事。如果可以選擇,她不會揭露自己身份。

「我從來不避諱去談論我的性傾向,但我也不認為我有義務要特別去交代我的性傾向,」她說,「當我們必須標榜自己是性小眾群體時,代表這個社會……還是覺得同志是例外的、特別的、不正常的。」

黃捷後來接受自己作為出櫃的同性戀公眾人物的角色,並在採訪中談及自己的經歷。

她還明確表示,她將在台灣議會中推動性小眾平權。她告訴BBC,她的首要任務之一是倡導同性伴侶自然生育。台灣目前正考慮允許同性伴侶用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技術生孩子。

台灣立法院以好鬥聞名。現在立法院由韓國瑜領導,韓國瑜正是當年黃捷翻白眼的對象。作為立法院唯一的同性戀議員,黃捷也預計批評者會「把我的性傾向的身份加諸在我身上」。

「我已經可以想到這樣的情況:如果表現不如他們預期,他們會說這是因為我是同志立委……這是性小眾公眾人物會面臨的共同處境。」

她說,這是「一個還不夠友善的社會環境」的例子。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在台灣,大家覺得好像同志已經很開放了,但實際上仍然有很多公眾人物或主管級的人物還是不太敢去揭露自己的身份」。

黃捷指出,她的異性戀同事常和伴侶一起出現在公眾面前,自己則總是獨自一人。她的伴侶害怕陪她,「因為覺得必須承受負面目光」。

其他性小眾的政界人士也表示,他們面臨障礙。

Miao Poya was one of the first openly gay persons to enter politics

Getty Images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是另一位台灣知名的性小眾政治人物。

苗博雅告訴 BBC,剛從政時,黨內高層建議她「淡化同志身份」。他們建議她留長頭髮,在競選活動中使用更多粉紅色的文宣材料。

她拒絕了。

苗博雅說,挑戰在於,說服選民不要單一地從性取向看待她。「一旦你公開自己身份,那麼選民對你的認識跟關注都會集中在性取向上……簡單地說,你就會被貼上標籤。」

在一個看似已接納性小眾群體的社會裏,這是一場微妙的鬥爭。

台灣過去在同性戀者權利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但政府民調顯示,過去五年來,支持率有所上升。約69%的人現在支持同性婚姻,約77%的人支持同性伴侶收養小孩。

數萬人參加台灣一年一度的同志遊行,這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此類遊行。一年四季,還有更多的同性戀遊客湧向首都台北,體驗其充滿活力的性小眾活動場景,台北也因此獲得「東方舊金山」的稱號。

今年5月,贏得熱門真人秀節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的變裝皇后妮妃雅(Nymphia Wind)在總統府受到時任總統蔡英文的接見:這不僅是認可的標誌,也是接納的標誌。

觀察人士說,雖然台灣政府走在前列,但社會上仍有一些地方不那麼容易接受。研究華語社區酷兒議題的台灣中央民族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劉文表示,儘管人們的態度,尤其是年輕父母的態度正發生變化,但「在台灣社會,我們認為別人的孩子可以是多元性別,但自己的孩子不行」。

一些人擔心,台灣大選後,揮之不去的保守主義可能會抬頭。「我對我們是否能繼續變得更加進步,並沒有百分之百的樂觀……我們不能自滿,因為我們的確看到了保守主義意識形態的抬頭。」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學者張竹芩(Rita Jhang)博士說。

台灣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鄧筑媛(Joyce Teng) 表示,同性戀議題「仍然可能被保守的政治勢力操弄」。

選舉期間,來自新興的台灣民眾黨(Taiwan People’s Party) 的一名候選人質疑苗博雅的外貌和性別表達。另外,一個小黨派以反跨性別者的政綱進行競選,而一個保守團體則警告不要投票給性小眾的立法委員。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1月的選舉中獲得許多年輕人的支持,他因將同性戀視為心理問題的言論而受到批評。他對同性婚姻的立場發生變化,被指責在該議題上出爾反爾以爭取選票。柯文哲堅稱他從未反對過同性婚姻。

保守態度再次抬頭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台灣取得的進步。苗博雅說:「正因為社會是在走向友善走向開放……一些反對意見才會變得更加強烈。」

但她希望台灣的民主能夠克服這一點。「台灣社會非常多元。極度開放和極度保守的意見都可以共存。」

Taipei's annual pride parade draws tens of thousands of participan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Getty Images
台北每年舉辦的同志大遊行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參與者。

台灣未來會出現一位同志總統嗎?會成為亞洲第一個擁有公開出櫃領導人的地方嗎?

一些人希望這個問題變得無關緊要。苗博雅說:「我希望未來台灣選民在選擇總統時,不會將個人身份,比如他們是男生或女生,或者他是異性戀還是同志,作為關鍵的決定因素。」

黃捷對此表示贊同。自上任以來,她一直致力於各種議題,而不僅僅是性小眾議題。她領導最近關於議會改革的抗議活動,並且還擔任一個與香港建立聯繫的議會小組的主席職務,因為中國正加強對香港的控制。

她說,自己的目標是表明「我也沒有什麼跟大家有什麼不一樣,我還是可以在公共領域通過表現去獲得大家的認同」。

她夢想著一個「沒有所謂玻璃天花板的台灣,甚至也不會因為我的這個身份覺得處處碰壁」。

(蔣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