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歐盟電動車:中歐開始就關稅加徵事宜就行磋商,美歐對華態度顯現兩幅面孔

中歐雙方同意就對華進口電動車加徵臨時關稅一事進行談判後,中國電動汽車價格在歐盟飆升的風險可能會有所緩解。

中歐雙方的高級官員周六在電話中談到了關稅問題,並同意進一步磋商,儘管摩擦依然存在。

此次通話是歐盟威脅中國對電動汽車徵收高達38%的關稅以來,雙方首次就此事進行磋商。

歐盟稱中國政府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了不公平的補貼。中國則指責歐盟實行保護主義和違反貿易規則。

歐盟發言人告訴BBC,貿易委員瓦爾蒂斯·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之間的通話是「坦誠和建設性的」。

他們說,雙方將「在未來幾周內繼續在各個層面進行接觸」。

不過,發言人也加倍強調了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融資方式的反對。

他們說,針對擬議關稅的「任何談判結果」都必須解決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傷害性補貼」問題。

中國周六也發表了類似聲明,並明確表示仍不同意歐盟的觀點。

除了與歐盟的通話,王文濤周六還會見了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

中國商務部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關於此次會晤的帖子,稱已向哈貝克表示「堅決反對」加徵關稅。

中國再次威脅將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德國也對關稅表示了批評。

上周,歐盟在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調查後,首次提出征收關稅時,德國交通部長沃爾克·維辛(Volker Wissing)表示,此舉有可能引發與中國政府的「貿易戰」。

「歐盟委員會的懲罰性關稅打擊了德國企業及其頂級產品。」他當時在 X/Twitter上寫道。

歐洲汽車業也提出了批評。

擁有雪鐵龍、標緻、沃克斯豪爾、菲亞特和其他幾個品牌的 Stellantis 說,它不支持「助長世界貿易分散化」的措施。

歐盟計劃在目前對中國生產的所有電動汽車徵收的 10% 的關稅之外,將再徵收額外的稅率,稅率從 17.4%到38.1%不等,取決於品牌及其與歐盟調查談判的程度。

歐盟的加徵關稅政策是在美國上個月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從25%提高到100%這一更大膽的舉動之後宣佈的。

泰國國際汽車展上模特簇擁在一輛上汽名爵ZS電動車旁邊(資料圖片)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分析人士認為中資歐洲汽車品牌也有可能被歐盟反補貼調查波及。

事緩則圓

BBC中文 陳岩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節奏並不快,尤其對比美國。

從啟動調查、企業抽樣、宣佈稅率、雙方談判,經歷九個月,這麼多步驟,一分錢關稅也還沒有加徵,而此時距離立法程序上的正式徵稅還有4個月。

美國從特朗普時代,到最近一次對華加徵電動車關稅,幾乎每次加徵都不留餘地,而且往往會迅速擴大到幾乎所有品類的商品,一旦徵收,延續數年。

造成這種差別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美國把對華貿易問題當作「國家安全」問題;歐盟則當作純粹的貿易問題,因此採取的處理手法和效率,完全處於兩個層面。

另一方面,政治撕裂的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卻出奇的一致,從白宮到國會,同仇敵愾;而歐盟內部恰恰在對華關係這個問題上分歧嚴重,尤其是英國脫歐後主導歐盟的德法兩國,德國更是從官員到企業,不吝於在調查期間屢屢反對關稅。

這些不同之處,讓中歐雙方在談判桌上有了你來我往、討價還價的餘地,如果這個夏天,雙方能夠達成貿易協議,對於目前日漸撕裂的國際貿易體系而言,不是壞事。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