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穆迪看衰中國經濟 政治局會議稱要加碼財政政策

過去一周,國際評級公司穆迪連續發佈報告——12月5日穆迪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A1不變,但將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12月6日穆迪將香港、澳門政府的信用評級維持「Aa3」不變,但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

此外,穆迪還把18家中國企業和8家中國銀行的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至「負面」。企業名單上有13家央企及其子公司、兩家地方國企及子公司,以及三家民營企業,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銀行名單上有三家政策性銀行和五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

上次類似動作是2016年3月,穆迪同樣將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更嚴重的舉措是2017年,穆迪下調了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3下調至A1。

一連串動作引發中國、香港政府的反對,同時中港股市連續下跌。外界則探討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明年的經濟復蘇延續今年疲弱的態勢?

「這是一場金融戰爭」,瀧韜資產創始人和投資總監袁玉瑋認為,穆迪此舉將引發外資減少中國資產,也將推高中國的融資成本,可能導致資產質量惡化。

本周五(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星期五召開會議,分析研究明年經濟工作,稱要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原因與回應

穆迪報告稱,此次將中國信用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的主要理由有:

  • 政府和更廣泛的公共部門將向財政緊張的地方政府和國企提供財政支持,這將對中國的財政、經濟和體制實力構成廣泛的下行風險。
  • 與中期經濟持續較低增長和房地產市場縮水相關的風險增加。
  • 政策的有效性也就是如何在支持經濟恢復的同時,防範道德風險、遏制對主權資產負債表的影響,也面臨挑戰。

簡而言之,地方債過高,使中國政府刺激經濟的財力下降;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使中期經濟受到影響;而這兩者也互相影響,因為房地產下行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帶來較大衝擊。去年土地出讓收入佔中國地方財政收入的37%左右。

此外穆迪還認為,中國政府今年發行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資債券、增發1萬億元國債,去年還增加了中央轉移支付規模(指中央政府給地方政府的撥款額度),這些措施將短期緩解地方政府壓力,但會給主權財政實力帶來負面影響。

中國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回應稱,對穆迪的決定「感到失望」,中國的經濟持續向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因此穆迪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財政可持續性等方面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

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表示,近年來,受房地產市場影響,房地產相關稅收有所下降,但其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沒有大幅回落。總的來看,房地產市場下行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帶來的影響是可控的、結構性的。

100 Yuan

Getty Images

對於地方債的問題,中國財政部表示,中國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制度體系已經建立,地方政府違法違規無序舉債的蔓延擴張態勢得到初步遏制。

中國地方債問題由來已久。在2020年中國土地出讓收入飆升至創紀錄的8.4萬億元,相當於澳大利亞國內生產總值,支撐了疫情第一年的財政預算。

與此同時,針對房地產市場的政策突然收緊,深刻改變房地產金融格局,火熱的樓市驟然遇冷,包括恆大在內的房地產企業陷入困境,相應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收入也罕見地出現大幅下滑。

從中國各省情況可以粗略歸納出,根據各地疫情嚴重情況不同,防疫投入大致在財政總支出的2%-6%之間,由此推算去年中國防疫總支出可能在5200億元至1.56萬億之間。

防疫支出的這部分增量是往年財政安排中沒有的,再加上土地出讓收入減少,「一增一減」下,使地方政府財政吃緊。

多重信號交織

與2017年穆迪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3下調至A1不同,本次調整僅針對評級展望,但維持了現有評級。

穆迪稱,這反映出中國財政和體制資源能夠有序管理這一轉變。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和放緩但仍強勁的潛在增長率,可以有效應對沖擊。由於擁有大量國內儲蓄,中國有較高的債務承受能力,外部風險和融資成本較低。

此外,較強的經濟實力也支撐了政府收入,如果能夠有效配置,就可以調動財政資源來支持地方政府以及間接支持地方融資平台。儘管政策有效性正經受檢驗,但過去中國政策實施的有效記錄也支持A1評級。

不過,花旗銀行在其最新的研究報告中,卻將中國發行人的投資級債券展望從低配上調為市場配置,稱中國的投資級債券有一定價值。

另一家評級公司「標凖普爾」近期的報告稱,中國房地產的市場情緒和價格均開始出現正常化跡象,已接近見底。

標凖普爾在近期一場電話會議上也表示,該機構最大的擔憂是,房地產危機惡化的「溢出效應」可能會使中國明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低於3%」。

一個月前,穆迪也將美國的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原因歸結為美國赤字上升,利率高,以及政治兩極分化加大了達成可持續財政方案的難度。

值得一提的是,穆迪對香港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時提到,有跡象顯示,香港政治和法律機構的自主權有所削弱,特別是在2020年實施《香港國安法》及香港選舉制度發生變化之後;該機構預計香港在政治、機構和經濟方面的決策權將繼續逐步削弱。

香港政府對此予以反駁,稱與穆迪的評論相反,《香港國安法》的實施終止了混亂局面,恢復穩定並增強外界信心,而且今年年11月,香港銀行體系的存款總額達到約2萬億美元,比《香港國安法》實施前增長了約10%。

中國經濟未來展望究竟如何?

從採訪來看,可以概括為樂觀但脆弱。

經濟學人智庫(EIU)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蘇月向BBC中文表示,該機構已將中國的GDP預測從5.2%上調至 5.5%。第三季度的表現強於預期,加上政府近期支持房地產開發商的舉措以及特別國債的發行,都將有助於第四季度的持續復蘇。

另外,中國有望在2024年實現穩定增長。預計GDP同比增速將放緩至4.8%,比2023年下降超過半個百分點,但與2023年後經濟危機後的復蘇階段相比,中國經濟的基礎將更加穩固,預計消費者情緒將逐步改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信心依然脆弱,任何(哪怕是輕微的)衝擊都有可能使需求再次放緩。低通脹環境不僅會刺激人們推遲消費,還會阻礙工業利潤的增長,尤其是在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蘇月稱。

本周五,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明年經濟工作,稱要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凖有效。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

仲量聯行(JLL)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認為,「毫無疑問,財政政策將在2024年發揮主導作用」。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