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香港區議會選舉2023:「整頓」後的候選人名單告訴了我們什麼?

香港元朗街頭一位女士帶著小孩走過一幅政府宣傳區議會選舉的橫幅(BBC中文圖片19/11/2023)

BBC News Chinese
經「整改」的香港區議會選舉只有約20%由選民直選產生,但參選人事先要取得特首委任的地區「三會」委員提名。

中國香港特區18個區議會經過特區政府一輪「整頓」後,將於12月10日舉行新制度下首次換屆選舉。據特區政府公報,62個地區委員會界別與地方選區合共399名參選人全數通過資格審查——即通過國家安全審查——可投入競選活動。

這基本確定新一屆區議會將全面由建制派取代:候選人中無人報稱來自任何昔日泛民主派政團,泛民陣營中最大政黨民主黨也證實無人取得足夠提名參選。

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示威期間,民主派擴大陣營在區議會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引起北京強烈警惕。中國全國人大修法,廢止香港《基本法》下立法會與選舉委員會內的所有區議員席位,特區政府也先後整頓了立法會與區議會的選舉制度。

在官方強調新制度旨在確保「愛國者治港」的同時,BBC中文接觸到的評論人士認為,香港政治生態將進一步向中國大陸靠齊。

香港區議會選舉經整頓後有何特徵?

經整頓後的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全香港18區共470個議席裏面,264席將經由投票程序產生。

其中,176席「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將由統稱「三會」的各區撲滅罪行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和分區委員會委員互選產生,競逐議席候選人有228名。「三會」委員均由特區政府委任。

88席地方選區議員分屬44個選區——2019年時分為452個選區——171名取得「三會」委員提名後「入閘」的候選人將透過「雙議席單票制」決出所有議席。

將「地區委員會界別」與地方選區合併計算,建制派第一大黨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與建制派第一大工會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派出了超過40%的候選人;特區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領導的新民黨佔7%;代表商界的自由黨與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經民聯)合共佔不到7%;約39%參選人報稱獨立、無政治聯繫或未標明政治聯繫。

香港2023年區議會選舉候選人政治背景. 地區委員會界別與地方選區(人數). 圖表:香港2023年區議會選舉候選人政治背景 .


自1985年英屬香港政府首次舉辦區議會選舉至今38年來,民主派首次全面缺席地方選舉。曾研究香港選舉多年,並參與民調工作的旅英香港社會政策及公共行政學者鍾劍華博士認為是意料中事。

鍾劍華對BBC中文評論說:「誰當選都一樣,都得聽阿爺(北京)的話。」

但讓輿論稍感意外的是,建制派內一些靠攏中間路線的政團也難以把黨友送入選戰,遑論將他們送進議會——中國全國人大港區代表兼香港立法會議員田北辰領導的「實證圓桌」,以及特區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資深大律師領導的智庫「民主思路」,各只有一人成功獲得足夠的「三會」成員提名。

10月30日截止提名當天,田北辰在一場街頭新聞發佈會上抱怨:「我們根本接觸不到大部分的『三會』成員,沒辦法告訴他們我們都做了什麼工作,為什麼值得他們去提名。」

田北辰甚至質疑沒有理睬他們的「三會」成員「背棄了作為提名人的責任」:「我們『敲門』(登門拜訪)的那些,連聽介紹都不想聽的,那一類人政府將來不應該委任。」

他還形容,區議會的提名門檻,比立法會「難上十倍」。

香港新界大埔墟民建聯舉行區議會選舉誓師大會(17/10/2023)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本屆香港區議會選舉候選人以民建聯佔最多。

鍾劍華對BBC中文記者說:「區議會改變了,只剩80多個議席,根本就不夠分——大家都覺得自己有資格去收割支持北京的成果,那自然就得親疏有別……先分給『子弟兵』。」

香港《信報》引述北京官方智庫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教授說:「傳統愛國組織的成員肯定加分,這些組織發揮擔保人、監督人和紀律審查人的作用。」

劉兆佳解釋說,有意參選者若知名度低,其「政治軌跡」無跡可尋,不易被提名人看到,則提名人不敢貿然承擔風險,提名不熟悉的人,除非這些擬參選人本身就來自傳統愛國組織,或有明顯的公開言行證明自己是個「愛國者」。

然而,沒能「進場」的中間派也許不用等到四年後下屆換屆選舉才能再次獲得效力特區政府的機會:新制度下179名委任議員重新登場,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年底前公布任命。

民營親政府報章《星島日報》11月20日刊登對特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的專訪。曾擔任26年區議員和十餘年立法會議員,於2019年區議會換屆選舉中被中國官方媒體標籤為被「反中亂港」政黨擊敗的麥美娟說,委任原則是用人唯才、「愛國者」、熟悉地區需要。

根據特區政府於2023年5月公布的「完善地區治理」方案,新制度下470名區議員中,除新界地區27名鄉事委員會主席當然議員外,其餘議席按照行政長官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地方選區議員,約4:4:2比例產生。

候選人、委任議員和當然議員資格獲確認前,須接受資格審查,由區議會資格審查委員會根據中國香港特區國安委的「意見」,裁定其是否「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未能通過者,不得參選、就職。

中國香港特首李家超巡視一處公共屋邨之後在區議會選舉宣傳海報前向媒體記者講話(15/11/2023)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中國香港特首李家超:「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爭取提名人的提名票。」

特區政府此前表明,整頓後的區議會「擔當配合政府的角色,令政府能更有效地策劃和推展地區服務」。區議會主席不再由議員互選產生,而是由相當於區長的當區民政事務專員兼任。所有議員均須受「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監督。

麥美娟先後對《星島日報》與中共在港官方報章《文匯報》稱,「履職監察制度」將訂立「負面行為清單」,而「負面行為」將包括「阻礙區議員進行會議」、「侮辱其他議員或官員」、「禁錮官員」等。

麥美娟稱這是擴大了選民的權力。她稍早前對《文匯報》稱:「我們加入了履職監察機制,可真正體現和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一詞源於2021年11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的言論。同年12月4日,中國國務院發表《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稱中國發展的是「全過程人民民主」。

兩周多後的12月20日——經整頓後首次香港特區立法會選舉以建制派取89席,自稱民主派政團取得一席的結果落下帷幕當天——中國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宣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民主制度的設計者、創立者、維護者和推進者」。

那麼,只有建制派參選的區議會,是否符合北京要求?

總部設於美國華盛頓的國際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中國、香港和台灣議題研究主任王亞秋對BBC中文評論說:「要是自2019年以來在香港發生的事情具有任何指標性,要是中共幾十年來對中國的統治具有任何指標性,那麼中共不會滿足於這個提名結果。」

「對於黨來說,控制總要加強,總會有更多的『不穩定因素』需要排除。」

前歐盟駐華外交官,英國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RUSI)資深副研究員彭朝思(Charles Parton)對香港政治也有研究。他對BBC中文稱:「北京的要求總是含糊的,指引總是故意籠統的。這意味著在地方上有能力影響事情走向的那些人,為了確保他們不會遭受北京批評,總會比中共原意走得更前。」

從數字上看,在「地區委員會界別」與地方選區兩組選舉中,男候選人合共佔比72.9%,女性只佔27.1%。然而,若只計算地方選區,女候選人比例為28%,已比去屆2019年選舉增加了8個百分點,更是1999年以來最高。

香港2023年區議會選舉候選人性別. 地區委員會界別與地方選區. 圖表:香港2023年區議會選舉候選人性別 .


王亞秋對女性參選比例遠低於男性的局面不感意外,她指出,世界各地女性參政面對著重重困難,香港也不例外。彭朝思稱他無法肯定女候選人多寡與整頓選舉制度是否有關,但他說:「這剛好跟中共黨內女性佔比差不多吧!」

鍾劍華博士認為,香港要是循自由、開放、公開的路線去走的話,自然要給女性更多機會,首任中國香港特首董建華也曾提出要增加女性參與政府諮詢組織及法定機構,「到頭來不還是一群男人主導?」

「中共也說過『婦女能頂半邊天』,但長期以來有多少女性能當政治局常委?……我覺得這是父權世界的一個自然後果。」

泛民主派「清零」後等著消亡?

香港區議會選舉提名結果公布後,中共《人民日報》旗下小報《環球時報》引述劉兆佳教授稱,這次提名情況是向非建制派示範,如果日後仍希望參與特區管理工作,就要想辦法證明自己「脫胎換骨」成為「愛國者」,爭取中國中央當局信任。

作為老牌泛民大黨,香港民主黨無人取得足夠提名參選,從此議會議席「清零」的結果,受到了關注。民主黨在提名截止後發表聲明說:「縱使前路艱難,民主黨將一如既往,透過不同渠道繼續為留下來的港人發聲,真實地反映不同市民的想法,提出我們認為對香港和香港人最有益處的建議。」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束後新當選的民主派議員在尖沙咀東集合聲援被圍困於理工大學本部內的示威者(25/11/2019)

Reuters
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大多數議席由民主派奪得,但許多人後來因為宣誓問題提前辭職。

規模較小,但同屬老牌泛民主派政團的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也在這次區議會選舉中無法取得提名參選,議席「清零」。民協主席廖成利引述《論語》批評「三會」提名制度是「過猶不及」和「矯枉過正」,促請取消。

香港民主黨內也有人嘗試抗爭:因經常對政府決策提起訴訟而為人認識的「長洲覆核王」郭卓堅質疑「三會」提名制度違反香港《基本法》對公民選舉權的保障,以民主黨黨員身份提出司法覆核,要求廢止。特區高等法院目前排期於11月30日開庭審理。

香港特區官員在提名期內多次將無法取得提名的責任歸咎於有意參選人員身上。特首李家超曾在例行記者會上說,要是有人拿不到提名,「很可能」是提名人不相信參選人「愛國愛港」,或不「真誠」地「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

「如果符合不到這些基本條件,就該自我研究為什麼會出現問題。」

香港民青局局長麥美娟也曾以「攞嚟講」(扯淡)來形容無法取得提名的情況,《文匯報》稱她此言是在質疑民主黨「借機抹黑」特區政府。

中國香港特區民青局局長麥美娟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區議會整改方案(2/5/2023)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民青局局長麥美娟在當官前曾擔任26年區議員,但在2019年尋求連任時遭民主派對手擊敗。

麥美娟說:「有人說自己做了好久地區服務,但就是不認識『三會』成員,我覺得有些匪夷所思。」

「不要騙我啦,有些是校長、有些是街坊會主席、有社福機構代表、有業主立案法團主席,在區內做了那麼多年都不認識,怪不得現在沒得做議員。」

「他們一定有自己的目的,究竟所謂的『不認識』,是不想認識,明明認識都特意說不認識,還是在做地區服務的時候根本不理睬他人,覺得根本無必要認識?」

剛在9月卸任的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4月時曾在《明報》撰文,警告民主黨等泛民黨派沒有參選2021年立法會選舉是「軟性杯葛」(軟性抵制),若再不參加整改後的區議會選舉便是「自尋死路,無可救藥」。如今無法參選,再也沒有議席的民主黨前路如何?

從目前的表態來看,解散並未出現在民主黨的議事日程上。曾擔任將近10年區議員的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在《明報》撰文稱:「我堅信仍有很多香港市民覺得香港應該比現在好,無力感強烈,卻也不喜歡這種無力感。」

https://www.instagram.com/p/CzI9w4qv0jD/


自北京於2019年示威後開始立法整頓香港政治制度以來,一直有觀察人士在討論香港是否要「新加坡化」,而成立於1980年的新加坡民主黨自1990年代以來也從未贏得任何新加坡國會議席,但仍活躍至今。

然而,英國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彭朝思不認為香港民主黨能像新加坡民主黨一樣發展下去。

「中共想要的是徹底服從的香港……我懷疑香港將出現相當於中國大陸『八大民主黨派』的團體:名義上是獨立的,予人多元印象,但現實中僅僅是為了響應中共的政策而存在。」

在中國,「八個民主黨派」指的是分裂自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中國民主同盟(民盟)、中國民主建國會(民建)、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中國農工民主黨(農工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和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旅英公共政策學者鍾劍華指出,盧文端的文章發表後,民主黨參選,但旋即遇到「靖海侯」文章的「六點要求」。「就是明擺著要你下跪,全面投降,才有望走運。」

對於「靖海侯」這位作者,目前外界普遍認知的身份僅限於中國大陸「知名博客」,他在2023年7月發表的一篇微信公眾號文章在香港建制派圈子廣傳,引起討論。《信報》前副社長,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專業應用教授陳景祥其後撰文分析「靖海侯現象」,指出香港政圈揣摩這類身份神秘人士所撰,被認為代表北京官方聲音的文章有何「玄機」的情況日趨普遍。

靖海侯9月底發文質疑民主黨參選「意欲何為」,並提出了民主黨「徹底更生」以獲取參選機會的六項條件:

  • 「公開宣示與反中亂港勢力決裂」
  • 「公開承認2019年修例風波屬『顏色革命』的性質」
  • 「公開為過往的煽暴反中行為道歉」
  • 「公開清除其黨內的反中亂港分子」
  • 「公開表達對《香港國安法》和新選制的擁護」
  • 「公開其徹底反省後的政治綱領和行動規劃」
香港維多利亞公園一群老婦在「由治及興」花牌下合照(30/6/2023)

EPA
北京稱香港整頓區議會「必將為推動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發揮重要作用」。

鍾劍華說:「所以,民主黨要是不全面呼應『阿爺』的期望,我相信(民主黨的生存空間)很小,有沒有機會存在下去都成問題。」

「可問題是,要是它呼應『阿爺』的期望,它事實上也會把『老本』賠掉——那些原本支持民主黨的『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理念支持者)也許會慢慢心淡。所以它是兩難的。」

「自由之家」的中港台議題研究主任王亞秋則認為,這並非香港人自己選擇的提名結果,即使泛民陣營沒能取得議席,其代表性不會就此消失,民主派仍將在香港政治中擔當重要角色。

「民主派在2019年選舉中壓倒性獲勝,表明他們在群眾之間廣受歡迎……我不認為這情緒會很快消沉。」

新制度下的香港區議會選舉能有多熱鬧?

經整頓的香港區議會制度公布後,英國外交部9月份發佈的最新《香港半年報告書》與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11月份發表的週年報告均有提及此事。英方報告批評整頓「進一步背離在香港實行普選」的目標;美方報告形容這是「李家超消滅關鍵的地方選舉」。

一如此前多份同類報告,北京與香港當局以強烈措辭反駁英美兩國報告「詆譭『一國兩制』」、「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和香港事務」。中國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針對美方報告的聲明稱:「在香港國安法和新選舉制度的護佑下,香港社會秩序井然,法治得到捍衛,正義得到伸張,市民各項合法權利在更加安全的環境中得到更好保障。」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束後某投票站開箱點票(25/11/2019)

Reuters
英美質疑整改區議會選舉進一步削弱香港民主,北京指責西方「詆譭」中國。

特區政府開展了被本地媒體形容為「總動員」的選舉宣傳攻勢,並宣佈再次設立靠近邊境的專用投票站,讓預先登記的常住大陸港人在選舉當天過境返港投票,同時發函全體公務員,呼籲他們帶上家人一同投票;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帶領女官員以潮州話、福州話和上海話拍攝宣傳視頻。

在微信上,東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發佈了「倡議書」,促請在莞港人返港投票;在廣州番禺知名港人聚居住宅小區祈福新村,開發商兼管理公司宣佈在投票當日開辦「免費專車」接送住戶到深圳福田口岸,「便利業主們過關回港到各自所屬選區投票」。

由於投票站多為學校,政府宣佈投票翌日為學校假期,一些輿論指出,這可能導致家長請假照顧小孩,變相形成三天長周末,反會影響投票率。

不過,特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接受《星島日報》專訪時稱:「最重要的是市民有沒有去投票的新,要是沒這個心,哪怕只有一天假日,他們也能照樣北上,甚至於沒有假期也不會去投票。」

對於呼籲公務員帶同家屬投票,陳國基稱,這是要提醒公務員,參與投票具備履行公民責任與公務員支持政府政策的「雙重責任」。

但陳國基稱不同意選舉投票率高便是好事:「2019年投票率超過71%,是很高,但大家看到的情況又是怎樣呢?是一個亂局。大家都不會覺得那是一個很成功的區議會。」

「香港夜繽紛」灣仔海濱夜市上的區議會選舉宣傳遊戲攤位(22/10/2023)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香港特區政府「總動員」宣傳整頓後的區議會選舉,專門在為振興經濟而開設的夜市裏擺設宣傳遊戲攤位。

「自由之家」的王亞秋對BBC中文評論說:「不論候選人還是選民,對這次選舉都沒很大熱情,整座城市的士氣低沉,要是投票率高我會覺得很意外。我不覺得人們對選舉體制,無論是立法會的還是區議會的,還留有多少信心。」

英國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的彭朝思也對BBC中文說:「我預期投票率會很低。」

「香港民眾都知道何謂真正民主,為什麼要出去走過場?」

民青局局長麥美娟表示不會在投票率上追求特定數字,又稱只要社會相對穩定,市民便不會想去投票,甚至不會登記為選民。

香港選民登記數字過去幾年出現先升後跌的變化:2019年區議會選舉時,登記選民為413萬餘人,其後上升至2021年的447萬餘人,但來到2023年,總登記選民回落至433萬餘人。

經歷2019年的高投票率後,2021年經整改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裏,地方直選投票率只有30.2%,比2016年跌28個百分點。

香港登記選民人數. 地方選區(2014-2023). 圖表:香港登記選民人數 .


在輿論觀望投票率高低之際,特區政府尚未透露投票當天將派出多少警力執法,但分管選舉舞弊執法的廉政公署已公開表示將派出800餘人駐守投票站等地方。他們的職務包括查處「呼籲不投票」。

香港特區廉政專員胡英明接受有線新聞專訪時說:「在2021年新法例實施後我們嚴格執行此法例,成功起訴了10人,全部被定罪,相信我們的執法和法庭的判決,給予公眾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所有破壞或控制選舉的行為,呼籲別人投白票、投無效票,或很簡單轉載一些相關的訊息也是違法的。」

根據經修訂的《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任何人的言行被視為慫恿他人不投票、投白票或投廢票等,均屬刑事犯罪,可被法庭判處最高三年監禁,並罰款20萬港元(2.57萬美元;18.27萬元人民幣;80.9萬元新台幣)。

旅英學者鍾劍華博士對BBC中文說:「現在香港很多人實質上確是在『軟對抗』,對政府的呼籲冷言相對,投票率必然偏低。」

但從事民調工作多年的鍾劍華說,如今缺乏民調數據,他也無法對投票率作任何推斷。

他說:「大家到時候看吧。」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元朗雞地一處投票站外選民排隊等候進入(24/11/2019)

Reuters
2019年區議會選舉投票率高達71%,但中國香港特區官員稱這不一定是好事。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