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李克強逝世、香港施政報告、富士康遭稅務調查和本周更多重要故事

李克強(資料圖片)

EPA
李克強在卸任總理七個月後病逝。

過去一周,中共高層的突發消息佔據新聞頭條。

先是在公眾視線中消失兩個月的國防部長李尚福宣告被罷免,連同此前的外交部長秦剛,中國高層官員接連在毫無解釋的疑雲下遭免職。

在周五,中國官方媒體報道,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海休息期間因突發心臟病猝逝,終年68歲。

較早前,香港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將維護國安政策放在首位,確認將在2024年內完成備受爭議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

在南海,菲律賓與中國在爭議島礁對峙數十年,但近月事情有了變化。菲律賓記者數周來第二次,在第二湯馬仕島礁附近拍攝到兩國船隻近距離「相撞」的畫面。

在台灣,以獨立身份參選台灣總統的郭台銘所創辦的鴻海富士康集團,在中國多地受到稅務和土地使用調查,引發廣泛關注。

剛剛過去的一周,BBC中文以上新聞內容受到讀者的關注。如果你錯過了它們,我們帶你一一回顧。


1.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逝世,終年68歲

官方新華社與中國中央電視台報道,李克強星期四(10月26日)晚在上海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星期五(27日)北京時間00:10逝世,終年68歲。

李克強的逝世事出突然,引發各種揣測和解讀。消息公布不到兩小時,微博已開始過濾有關評論,目前搜索「李克強」只能看到官方媒體的報道。

李克強被視為作風務實的經濟自由主義者,上任初期外界期待他改革中國經濟結構。但隨著習近平不斷鞏固權力,其總理生涯後期被邊緣化,權力被架空,甚至有「最弱勢總理」之稱。

有學者表示,擁有經濟學博士的李克強體現一種「專家治國」的理念,但是他推出的一些政策往往遇到阻力,可能顯示他受到掣肘,而他的逝世或令中共黨內溫和改革派的聲音被削弱。

2. 李尚福與秦剛雙雙遭罷免,對習近平意味著什麼?

Newly-elected Chinese state councilor Qin Gang, state councilor and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State Council Wu Zhenglong, state councilor Li Shangfu swear an oath after they were elected during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on March 12, 2023. (Photo by NOEL CELIS / AFP)

Reuters
秦剛(左)和李尚福(右)都是在今年3月中共兩會上升任國務委員,躋身副國家級領導人,但上任半年多就被罷免。

消失於公眾視線兩個月後,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在周二(10月24日)被正式宣告罷免。官方沒有交代原因,或說明由誰接替。

這是繼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之後,又一名中國高層官員在毫無解釋的疑雲下遭免職。

如此頻繁的高層變動,出現在習近平進入歷史性第三任期的頭一年裏,引發外界對於其領導層的猜測和傳言。

專家表示,二人被免職的原因沒有明確的官方說法,反映「在外交和軍隊的體系中,有某些原因讓習近平感到不安或不滿」。有學者甚至認為,習近平可能「遇到了很大的危機」。

另一方面,二人都是習近平的親信,卻在上任不到一年後被撤換,讓外界質疑中國政府的穩定性和公信力,但專家表示在中國政治的語境中,這或許正反映了習近平的權威。

3. 香港施政報告:國安愛國先行,確定2024年內完成「23條」立法

李家超(中)走進中國香港立法會會議廳(25/10/2023)

AFP
李家超(中)以「拼經濟」為他的第二份施政報告起題,但放在首位的是維護中國國家安全與宣揚愛國主義教育政策。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其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儘管以「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為題,但他將維護國安政策放在首位,確認將在2024年內完成備受爭議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

李家超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演辭,開首警告防範反華外部勢力「繼續插手干預香港事務」,重申要警惕「軟對抗」,同時提出多項政策,配合在港實施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剛通過的《愛國主義教育法》。

香港移民潮導致人口流失,李家超繼續推銷其「搶企業,搶人才」策略,首次確認傳聞已久的新版投資移民「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將以3000萬港元(383萬美元)為門檻。

但多名學者對BBC中文評論說,國安政策與吸引投資之間將產生一定矛盾,對境外人才的吸引力也將在某程度上受到折損。

4. 南海爭端:菲律賓與中國為何走上衝突之路

A Philippine flagged boat is blocked by a China Coast Guard vessel

Reuters
菲律賓補給船運送物資到馬德雷山號

馬尼拉與北京已經為了南海島礁相互對峙數十年,但近月事情有了變化。

上周日(10月22日)拍攝到的南海影片,可以看到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船隻與中國海上民兵船隻之間的「碰撞」。

南海爭端正在電視媒體的鎂光燈下展開,這已是菲律賓記者數周來第二次,在第二湯馬仕島礁附近拍攝到兩國船隻近距離「相撞」的畫面。

這並非偶然,而是菲律賓政府有意採取的戰略之一,目的是讓人們聚焦馬尼拉所稱,中國強行用「野蠻手段」控制菲律賓宣稱擁有的水域。

自今年一月,菲律賓政府開始向當地媒體提供更多船隻相遇影片。到了夏季,菲國政府帶著更多記者包括BBC,登上船隻和飛機前往有爭議的水域。

5. 郭台銘宣佈參選台灣總統兩個月後,其創辦的富士康在中國遭稅務調查

g

BBC

中國官媒稱,台灣的鴻海富士康集團在中國多地受到稅務和土地使用調查。該公司創始人郭台銘早前宣佈以無黨派身份參選台灣總統。

有學者認為,北京對鴻海出手與台灣選舉有關係——北京可能認為從國民黨出走的郭台銘,會瓜分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侯友宜的不少選票。

分析人士指,北京或在判斷,若國民黨在總統選舉贏面不大的情況下,至少明年大選的另個重要戰場,亦即立法委員選舉上,不能因為「郭柯配」的衝擊也慘敗,落得國民黨總統立委雙輸的情況,這是中南海最不樂見的情況,因此需要在此刻出手。

「我們因此能看到,北京對台灣選舉,其實總統戰場之外,也開始進一步介入立委選舉。「


本周其他重要故事: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