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佈新一年度官方版圖,引起多個與之有領土主權爭議的國家提出抗議,這其中包括了印度。
印度認為中方地圖涵蓋「毫無根據」的印方土地,中國則反駁稱其「依法行使主權」,要求印方「客觀冷靜看待」。
地圖涉及的爭議區域主要為牽涉巴基斯坦的喀什米爾(Kashmir)地區,以及中方稱為藏南地區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中印兩國對這些地區的主權爭議已持續數十年,成為左右兩國關係的重要議題。
與此同時,有關地圖也包括了海洋「十段線」——即中國長期主張的南中國海「九段線」再加上台灣全境——菲律賓、馬來西亞與台灣均表達不滿,印尼也公開呼籲依據國際法來劃線。
中國自然資源部8月28日舉行年度全國測繪法宣傳日,並同時發佈2023年版標凖地圖879幅,其中六幅為中國疆域版圖。
翌日,印度外交部表示,該地圖將與印度有主權爭議的領土納入其版圖,新德里已向北京表示「強烈抗議」。
印方提出主權爭議的地區包括該國東北部的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稱該9萬平方公里土地為藏南地區,是西藏自治區的一部分。該處目前由印度實際控制。
另一片主要爭議區域為阿克賽欽高原(Aksai Chin),中方將其歸屬於西藏,是西藏西部與新疆自治區接壤區域,印度則主張中方所控制的3.8萬平方公里土地為喀什米爾地區拉達克屬地(Ladakh)的一部分。巴基斯坦與印度長期爭議整個喀什米爾地區的主權歸屬,但巴方並未對中方對阿克賽欽高原的控制提出異議。
對於中方地圖的表述,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說:「提出荒謬的主張不會讓別人的領土變成你的領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8月30日被問到對印方抗議的回應。汪文斌說:「這是中方依法行使主權的例行性做法,希望有關方面客觀冷靜看待,不要過度解讀。」
實際上,中國並非首次將這些爭議地區劃入其官方地圖。BBC中文記者從中國自然資源部開放予公眾下載地圖使用的標凖地圖服務系統網站下載了2023年版1:1000萬中國地圖與此前版本作比較,在接壤印度部分並未發現任何分別。
今年4月,中國民政部宣佈對藏南地區的11個地名進行「標凖化處理」,以重新命名,也引發了印度的反對。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最近均出席了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的金磚國家(BRICS)領導人峰會。兩人期間曾經會晤,印方外交官稱,莫迪向習近平表達對印中邊界僵持局勢的擔憂,兩國領導人同意指示各自官員加緊努力,迅速解除對峙,緩和局勢。
中國外交部其後稱,習近平向莫迪指出,雙方應從兩國關係大局出發,妥善處理邊界問題,共同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中印邊界總長3440公里,但自中共建政與印度自英國獨立以來,一直未得到圓滿勘定。湖泊、河流甚至是喜馬拉雅山脈上的積雪移動,均意味著界線發生變化,兩國戍邊軍隊湧至前線對峙,甚至動武。
爭端更早的根源可以追溯至1914年英屬印度帝國、西藏噶廈與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談判後劃定的麥克馬洪線(McMahon Line)。中共建政以來從未承認此段中印邊界,但它成為了兩國認可的「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的一部分。
中印兩國分別在實際控制線己方競相修建基礎設施。其中,印度興建一條通往一處高原空軍基地的公路,被視為2020年6月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衝突事件的導火索。
這次衝突,雙方拳腳、棍棒相向,並未開火,但仍是1975年以來中印最嚴重的軍事衝突。後來的消息稱,至少20名印度士兵和四名中國士兵喪生。
時間回撥到2020年1月,兩國部隊在靠近印度錫金邦地帶發生衝突,雙方士兵各有損傷。該地區處於不丹與尼泊爾兩國之間。
同年9月7日,中國指控印度士兵在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向中方士兵開槍,成為45年來中印控制線首次開火。印度宣稱是中國士兵向天開槍。
兩國曾在1996年簽訂協議,禁止雙方在邊界線附近使用槍支與炸藥。9月衝突發生後不久,兩國同意降級緊張局勢。
而自6月加勒萬河谷衝突後,中印兩國同意建立軍長級會談機制,以溝通雙方分歧。2022年12月,兩軍在藏南(阿魯納恰爾)達旺地區(Tawang)再有衝突,此後緊張局勢稍有鬆弛。
中印兩國在1962年爆發邊境戰爭,印度慘敗。這是兩國目前唯一的全面戰爭。
至2023年8月,中印兩國已舉行過十九輪軍長級會談。中國國防部8月15日發表聲明稱:「在兩國領導人共同指引下,雙方以開放性和前瞻性方式交換了意見,同意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保持溝通對話勢頭,盡快解決剩餘問題。在此期間,雙方同意維護中印邊境和平安寧。」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8/09/2023 09:00AM
18/09/2023 03:00AM
18/09/2023 12: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