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台灣大選:國共高層會面拋出兩岸政經利多 雙方能否協力「下架」民進黨

台灣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二月初在爭議聲中開啟了此次國民黨訪問北京的行程。夏立言先後接受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等高層邀請會面,格外引人注目。而據日媒《日經亞洲》(Nikkei Asia)2月26日報導,習近平有意派任王滬寧重整對台「一國兩制」戰略,以「新思維解決台灣問題」。

國共高層之後隨即意外宣佈在北京會面,北京高調公開涉台議題,論述溫和,未提「一國兩制」或「武統」等字眼,而是與國民黨複述「九二共識」,拋出願意協助台灣農漁民生計等利多消息。宋濤甚至公開提及,只要反對「台獨」或認同「九二共識」,歡迎民進黨人士來大陸,北京對台態度是否軟化,與國民黨如何合縱連橫,在2024總統大選「拉下」民進黨,在台灣輿論圈引發持續熱議。

因此有分析稱,面對不到一年時間的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舉,北京的主要目的是「拉下」民進黨。去年民進黨在台灣地方選舉中大敗,台灣親北京人士及媒體已經公開表示民進黨打「抗中保台」牌及談論「亡國感」的論述已經失靈,而北京正重新與國民黨將兩岸對話友好的橋樑搭起。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告訴BBC中文,北京正試圖對台灣選民的論調「軟化」一點,因為大陸自己內部也有太多問題要處理了。但北京希望對台灣「軟化」,而不是對台執政黨民進黨政府表現出「軟化」。

至於有關傳出王滬寧將重整對台戰略的消息,據宋文笛觀察,中共對台政策一直在滾動性更新中,因此所謂中共有意就對台政策「尋求新思維」的傳聞不完全是空穴來風。

宋文笛告訴BBC中文,王滬寧掌管台灣政策的時代,未來中共對台「軟硬兩手」策略之間,「軟的一手」的用力方向與分寸將會更加精凖。他說:「王滬寧的學界背景和上海淵源,理應讓他有更多和台灣產官學的直接與間接的二軌交流機會。王對於台灣民情掌握有理由比起純官員出身的前幾位全國政協主席更加全面。」

常駐台北的日本資深評論員矢板明夫則在臉書分析稱,夏立言在會上一直向王滬寧強調「想談經貿問題」,但王滬寧自從政的第一天起,就負責意識形態,從未碰過經貿問題,當下工作也和經貿毫無關係。「夏立言找他談經貿,就好像『到水果店裏去買魚』,王滬寧恐怕也有些不知所措吧?」他說。

不過,台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峻豪則告訴BBC中文,夏立言的大陸之行,其實主要折射了國民黨內部的政治角力,與爭取明年總統大選提名的競逐有關。

長期研究國民黨政治角力的張峻豪說,去年八月美國前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中共展開大規模「封島性」演習,夏立言曾不顧眾人議論前往北京訪問;今年此刻再去大陸,其實都代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權力的展現。換言之,朱立倫想要告訴黨內對手及選民,自己在兩岸關係有更好的主控權及處理能力,「尤其他接下來已經計劃訪美和訪日,」張峻豪告訴記者。

國共高層說了什麼?

此次夏立言訪問中國,受到中共高層款待。他在2月10日抵達北京後,先後會晤王滬寧、宋濤、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及北京市委書記尹力,並在周二(14日)抵達湖北。他在行程中多次強調,訪問大陸的三項目標都達成了,包含「關懷台商及台生」、反映台灣農漁民心聲,以及和新任涉台官員交流。

然而,此訪最令人矚目的是北京如何借著國共會面對台灣釋放出的信息——這些信息是否又會影響明年的總統大選?是否會協助國民黨「下架」執政八年的民進黨?

夏立言此次訪問中國大陸,先與國台辦宋濤會面餐敘。會後夏立言說,宋濤表示,只要接受「九二共識」,歡迎民進黨人士訪問大陸。2月10日,夏立言則在人民大會堂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會面。

王滬寧談話則表示要「解決台灣問題」、並堅持「九二共識」。根據新華社報道,王滬寧表示,「台獨」與和平水火不容、與台胞福祉背道而馳。「沒有誰比我們更重視台灣同胞要和平、要安寧、要過好日子的願望。」

夏立言則只表達了對兩岸經貿問題、加強交流合作的期待,並未針對台海問題有多大表示。因此有分析稱,此次國共會面,給予國民黨高層高規格待遇,國民黨提到的兩岸經貿問題,無須耗費精力到北京去說,因此重點是「北京借著國共會面要釋放給台灣民眾及政壇什麼消息」。

宋文笛告訴BBC中文,北京選擇了一個精凖的時機點向台灣伸出橄欖枝。

他認為,北京在國民黨高層訪問前後,高調且公開地宣佈了多項兩岸議題利多,比如部分解除一些對台經濟制裁,試圖讓國民黨能從兩岸「解凍」中居功。北京甚至宣佈願意因為疫情凍結三年的兩岸直航。

宋文笛據此分析,此局面或對民進黨構成兩難:若是民進黨同意恢復直航,台灣社會容易歸功於國民黨與北京談判成功;但民進黨也不願對北京的提議「斷然拒絕」,以免被貼上「反商黨」的標籤。

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資深顧問趙春山教授對台灣官媒中央社評論稱,宋濤對夏立言所說的話代表中國大陸希望透過國民黨轉達改善關係。「因為民共之間沒有互信,對方(北京)仍願做好對台灣人工作,代表不希望兩岸關係搞壞」。

不過,生長於大陸的矢板明夫則評論國共此次會面是「各說各話」的會談。對急欲想在台灣問題上有所突破的習政權而言,會談的積極意義不大。

他告訴台灣媒體說,中共原本想借著國共會面,向台灣發出猛烈的「統戰攻勢」,但意外發生的中國氣球事件卻打亂布局:「因為這氣球出現了問題,等於說完全破功。所以說現在夏立言去(北京)的話,雙方屬於各說各話,基本上沒有達成什麼很好的成果,所以我認為去中國的話,對國民黨不但沒有加分,而且好像中國跟美國因為氣球問題,在對立非常尖銳的情況之下,國民黨好像站在中國這一邊。」他認為,這會讓中間選民又對國民黨扣了分數。

2024台灣大選

根據台灣媒體《放言新聞網》委託台灣顧問公司「山水民調」在2023年2月9日至11日進行的電話民調顯示,在民眾黨柯文哲參選總統、民進黨由賴清德代表參選的前提下,國民黨若由無黨籍的兩岸「紅頂商人」郭台銘,與現任新北市長侯友宜代表國民黨參選,都將以32%至34%的比率擊敗民進黨籍的現任副總統賴清德,但領先僅有3至4%。

在談到對台灣社會的觀察時,在台北訪學的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者周保松稱,台灣很熱鬧、自由,但面臨很多問題。根據報導,近日出席台北國際書展座談會的周保松表示:「我在台北這半年,當我在計程車上,聽到很多司機說給中國統一不壞、台灣民主沒那麼好。」

周保松強調,北京過去多年一直聲稱自己的政治制度比西方優越,因此有所謂「中國模式」、「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面對北京攻勢,就台灣而言,他認為或需要有個「台灣模式」,讓台灣人嚴肅思考,為何台灣制度更能實現公平正義,或比北京現在的制度能帶來更好、更民主的生活。 周保松說,若「台灣模式」相關論述無法建立,在面對北京更加嚴峻的挑戰下,部分台灣人可能會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失去信心。

譬如,有分析表示,去年底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中大敗,特別是在北部失去關鍵選票,是因為許多台灣人還在大陸經商,甚至定居已久,他們希望兩岸繼續深化往來。裴洛西訪台後,大陸封島演習引發的戰爭焦慮,讓台灣選民更積極秉持「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的態度。這在戰時需要上戰場的年輕族群同樣如此。譬如,高調支持新疆棉的台灣年輕明星許光漢,在台灣上映的影片,連續兩部都賣出上億新台幣票房,成為新一代票房保證,台灣人並不在意他的政治立場。

面對國共挑戰,已經被認為篤定代表民進黨角逐明年總統大位的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回應稱,他想提醒國民黨,任何有關兩岸的對話都該慎重,「避免釋放錯誤訊息」。他強調台灣人民都很清楚,北京當局定義的「九二共識」中,沒有「中華民國」的生存空間,也沒有2300萬台灣人的主權。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