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西部蒙大拿州之後,美國國防部2月3日晚間表示,發現另一個中國氣球飛越拉丁美洲。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空軍准將賴德(Patrick Ryder)在聲明中表示,「我們看到一顆氣球正通過拉丁美洲的報告,評估又是一顆中國偵察氣球」。他沒有透露該氣球的具體位置,但據報目前沒有跡象顯示該氣球正飛往美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中國在美國上空的氣球是侵犯美國主權,中國此舉不可接受和不負責任,「尤其發生在計劃已久的訪問前夕,更是不負責任的」。
他表示,已告知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他決定押後訪華行程。
布林肯原定於2月5日至6日訪問北京,成為在2018年後訪華的最高級美國官員,曾有報導指他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中國外交部網站在2月4日刊登發言人答記者問說,「事實上中美雙方都沒有宣佈過什麼訪問,美方發佈有關消息是美方自己的事情,我們予以尊重」,重申「無意也從不侵犯任何主權國家的領土和領空」,中方「堅決反對」美國一些政客和媒體「借題發揮,對中國攻擊抹黑」。
中國官方新華社報道,王毅2月3日晚間與布林肯通電話時指,中方不接受任何無端的臆測和炒作,面對意外情況,中美雙方要保持定力,及時溝通,避免誤判,管控分歧。
中國外交部2月3日晚間表示,有關氣球是「民用氣象飛艇」,用於氣象等科研,受西風帶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對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表示遺憾」,將繼續同美方保持溝通,妥善處理這次「意外情況」。
美國駁斥中方說法,指該氣球是在進行監視活動,侵犯美國領空和違反國際法。
美國國防部日前證實,發現一顆確信是屬於中國的「高空偵察氣球」,飛過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然後出現在蒙大拿州——該地區有美國重要的核導彈基地。
據美國國防部一位匿名官員表示,氣球目前的飛行路線飛越多個敏感地點,不過該名官員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美國媒體報道稱,蒙大拿州上空發現中國間諜氣球,儘管不清楚該氣球的目標,但蒙大拿州是美國「第341導彈聯隊的駐扎地點,也就是馬姆斯特羅姆空軍基地的所在地,它是美國三個運營和維護洲際彈道導彈的空軍基地之一」。
美國當局表示,該氣球所在的高度高於一般商務航空交通,對地面人員不構成軍事或物理威脅,基於安全考慮不直接擊落氣球,以免碎片墜落造成傷害。
多名共和黨人都要求總統拜登對中國採取強硬行動。前總統特朗普在其Truth Social社交媒體平台上寫道:「擊落氣球。」
美國國會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推特說,氣球事件是「必須解決的破壞穩定的行動」。
拜登政府現在要與政治光譜兩邊的對華強硬派抗衡。代表蒙大拿州的民主黨參議員泰斯特(Jon Tester)在聲明中表示,他「仍在等候真正的答案」。
有美國官員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氣球監視設備有兩三輛校車那麼大,而氣球本身的體積更加巨大。
中國官員此前曾公開表示對氣球的潛在軍事和情報收集潛力感興趣,《解放軍報》去年的一篇文章說,「技術進步為使用氣球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台灣中央社2月4日引述氣象局局長鄭明典表示,同樣的氣球曾在2021年9月及2022年3月出現在台北上空,停留時間約3小時。
他說2021年那次,氣象局同事有拍下照片,2022年那次出現在台北松山機場上空,有民眾拍到還要求民航局取締。
2020年6月,日本媒體報導宮城縣出現不明氣球,當時並無任何國家承認,後來有日本網民查到氣球是在中東生產,用於通訊實驗。
鄭明典指,台灣上空出現的氣球與日本宮城縣出現的完全相同,和在美國領空出現的也一樣,不是氣象探測氣球。
他解釋,氣象高空探測氣球是橡膠製,直徑約2米,最高飛行高度是30公里,不能飄太遠;日本、台灣、美國上空出現的氣球則直徑至少20米,能在高空飄行這麼遠,一定是相當特殊的材質。
BBC記者黃思琪(Kelly Ng)
據稱中國「間諜氣球」漂浮在美國上空的消息讓許多人想知道為什麼北京要使用相對簡單的工具來監視美國大陸。
中國外交部表示,在美國蒙大拿州上空發現的氣球只是一艘「嚴重偏離預定航線」的「民用性質」的無人飛艇,但美方懷疑這是一種「高空監視」裝置。
無論這個特殊氣球的能力如何,美國都非常重視這一威脅,以至於推遲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定於2月5日至6日的訪華行程。
氣球是最古老的監視技術形式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方用它們在美國發射燃燒彈。它們在冷戰期間也被美國和蘇聯廣泛使用。
就在最近,美國據報一直在考慮在五角大樓的監視網絡中增加高空充氣裝置。現代氣球通常懸停在地球表面上方24公里至37公里之間。
獨立空中力量分析師何元明對BBC表示:「北京可能試圖向華盛頓發出信號——『雖然我們希望改善關係,但我們也隨時凖備好進行持續競爭,使用任何必要的手段』,而不會嚴重加劇緊張局勢」。
「還有什麼比看似無害的氣球更好的工具呢?」
何元明說,氣球的預期飛行路線靠近某些導彈基地,這表明它不太可能偏離航線。
美國國防部周四表示,該氣球所在的高度高於一般商務航空交通。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Singapore’s 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國問題專家何子恩(Benjamin Ho)對BBC表示,北京擁有更先進的監控技術。
該研究院中國項目協調員何子恩博士解釋說,「他們(中方)有其他手段來監視美國的基礎設施,或者他們想獲得的任何信息。氣球是為了向美國人發出信號,同時也是為了看看美國人會如何反應」。
甚至有可能是中國想讓美國探測到氣球。
美國卡內基國際事務倫理委員會的阿瑟·霍蘭德·米歇爾(Arthur Holland Michel)表示,「被人發現可能是關鍵所在。中國可能正在使用氣球來證明它擁有先進的技術能力,可以穿透美國領空,而不會冒嚴重升級的風險。在這方面,氣球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選擇。」
儘管如此,專家們指出,氣球可以配備間諜相機和雷達傳感器等現代技術,使用氣球進行監視有一些優勢——主要是它比無人機或衛星更便宜、更容易部署。
氣球較慢的飛行速度還允許它在目標區域上空盤旋和監視更長時間。另一方面,衛星的運動則局限於軌道。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7/02/2023 09:00AM
17/02/2023 09:00AM
17/02/2023 03: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