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中國開放邊境引發多重憂慮 多國對入境旅客加強防疫

飛機場

Getty Images

自中國周一(12月26日)宣佈將於明年1月8日開放邊境以來,美國成為最新宣佈對中國入境旅客進行強制檢測的國家。

截至12月29日,意大利、日本、馬來西亞、台灣、印度等地都已經宣佈類似的入境檢測及陽性隔離措施。

許多觀察者驚呼,彷彿回到疫情之初的2020年。當年,新冠病毒最初在中國武漢蔓延,多個國家宣佈對中國關閉邊境。而兩年後的今天,奧密克戎變種毒株正在中國肆虐,以「疫情海嘯」為題的報道登上許多國際媒體的頭條。

「中國在凖備不充分、監管不到位、缺乏數據檢測的情況下過於急速的放開,一些國家做出相應的自衛性防護是可以理解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陸曦對BBC中文說。

多個國家加強防疫

美國周三宣佈,從1月5日起,所有來自中國(包括香港和澳門)的旅客都要出示新冠病毒檢測陰性結果才能入境。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旅客需要在出發前兩天內進行檢測,無論國籍和疫苗接種狀況。出發前10天以上感染的人可以提供恢康復證明代替。這些措施適用於從中國出發經第三國轉機的旅客,以及經美國轉機前往其地方的人。

意大利也於周三宣佈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進行抗原和病毒測序。根據意大利《共和國報》(la Repubblica),26日從中國抵達米蘭的兩架航班上,分別有38%和52%的乘客檢測呈陽性。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英國將於周四考慮是否對從中國入境的旅客實施新限制。

日本從周五開始將對來自中國的遊客以及7天內到訪過日本的遊客將在抵達日本時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如果檢測呈陽性,則需要隔離7天,如果無症狀,則需要隔離5天。

歐盟周四將在布魯塞爾召開緊急會議,協調應對政策。

也有國家表示對中國旅客的入境規定沒有改變,包括澳大利亞等。

接種疫苗

Getty Images

疫情高峰期開放邊境

根據預測,中國下月8日開放邊境之時正值疫情高峰期。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中國今年冬天的疫情可以用「一峰三波」概括,第一波從12月中旬持續到1月中旬。春節期間進入第二波,從1月下旬至2月中旬;春節後返崗期間進入第三波,從2月下旬至3月中旬。

中國國家衛健委從上周開始已經停止發佈每日感染數字和死亡病例。在人口約6500萬的浙江省,其政府25日估計,單日新增病例突破了100萬。在人口約1000萬的山東省青島市,當地新聞23日引述一名衛生官員估計,每天約有50萬新增病例。

陸曦表示,對中國來說,主要城市的感染率已經很高,此時放開邊境管制給國內帶來的影響相對較小,因開放帶來的感染率增加和對醫療資源的擠兌也相對較小。

但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中國此時開放邊境可能帶來不利影響。

東京大學法學博士林泉忠對BBC中文表示,中國開放邊境的時機是日本加強防疫的一個重要考慮。「根據他們的部分消息,中國這一波疫情海嘯會在過年前尤其是1月份達到高峰,所以認為目前有必要進行限制,甚至也有人提出強化日本國內的防疫措施。」

林泉忠說,日本一直以來都以較為謹慎的態度對待疫情。他今年7月從香港去日本時,被要求提供48小時內的核酸陰性證明,並且要在日本認可的少數幾間機構做檢測,花費了上千港幣。

僅僅兩個月前,日本才開始對遊客放鬆入境管制。

發熱門診

Getty Images
東莞一個發熱門診

缺乏病例數據

目前中國缺乏整體確診數據及死亡病例等相關信息,也是許多國家擔憂的關鍵。

美國在宣佈對中國入境旅客加強檢測時表示,中國未能提供「充分且透明」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對於「有效」監測感染激增,以及降低新病毒變種出現的機會「至關重要」。

在中國國家衛健委停止發佈每日感染信息後,中國疾控中心承擔起發佈數據的任務,改為每月一次。目前對疫情的發展只能參考各地官員估算的感染數據,以及社交媒體上通過投票得出的數據。對於死亡病例數據,更難以獲得。

香港、台灣、日本等地目前仍有確診後向政府報告的機制,中國大陸並沒有相關機制。

目前在新加坡的學者陸曦表示,直到現在,新加坡政府還依然在發放抗原檢測盒。

根據中國官方信息,抗原檢測試劑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單位進行儲備,每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只能儲存到服務人口總數的15-20%。

新冠病毒

Getty Images

擔憂出現新變種

許多專家還擔憂,中國短時間內大爆發可能出現新病毒變種。

彭博社引述美國達特茅斯大學(Dartmouth University)醫學教授丹尼爾·盧西(Daniel Lucey)說:「在未來幾天、幾周和幾個月裏,中國一定會出現更多的歐米克隆亞變種,為了及早發現並迅速採取行動,世界必須有所預見。」「它可能更具傳染性,更加致命,或者抗藥、逃逸疫苗和現有檢測。」

盧西說,2020年底印度疫情預示著可能發生的情況,當時數百萬人在短時間內感染,致命的病毒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他說,雖然這並非不可避免的,但全世界必須做好保護性凖備,凖備好疫苗、治療方法和其他必要的措施。

不過,也有學者對於美國等地採取的最新措施表示質疑。

美國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全球衛生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黃嚴忠在Twitter上表示,「我不確定是否真有必要這麼做,除非我們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證明中國正在出現新的變種。」

美國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Twitter上回應稱,「大多數發達國家正在進行大量基因組測序,並且共享數據。中國顯然做得太少。因此有人擔心中國正出現新的變種,只是尚未被確認罷了。」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20日在北京新聞發佈會上說,中國正「實時動態監測」奧密克戎系列變異株在中國流行的動態,並建立國家新冠病毒基因組數據庫,具體措施包括每周將從每個省份的三家醫院進行基因組測序和分析。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