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台灣九合一選舉的四個要點:藍勝綠敗,抗中保台,修憲複決和鋪墊大選

蔣萬安勝選台北市長被外界解析為——國民黨的"蔣家"在台灣民主化後重掌台灣政權的第一步。

Reuters
蔣萬安勝選台北市長被外界解析為——國民黨的"蔣家"在台灣民主化後重掌台灣政權的第一步。

11月26日(星期六)台灣九合一選舉落下帷幕,從上午8點至下午4點,台灣各地選民走入投票站,選出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等共 9 類地方公職人員,一共會選出 1 萬 1023 位地方公職人員。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六都(直轄市)市長,以及13 縣 3 市的縣市長,共22個職位。

最終結果是藍勝綠敗,民進黨從七席縮減到五席;國民黨雖然維持14席不變,但奪回最重要的台北市市長,且兩位無黨籍拿下的苗栗縣和金門縣,被認為偏向國民黨;代表「中間路線」的民眾黨拿下科技之都新竹市。

面對該結果,身兼民進黨黨主席的台灣總統蔡英文宣佈辭去主席一職,民進黨內部將為黨主席之位進行權力博弈,也為2024年大選帶來懸念。

本次選舉與「18 歲公民權」修憲案複決同時舉行,但最終沒有通過,這意味著台灣男性在18歲需要服兵役,但依然不能投票選總統。

回顧此次選舉,BBC中文梳理四個看點。

1)民進黨大敗,台北時隔八年重回國民黨之手

此次地方選舉,民進黨再現2018年大敗的結果,僅將澎湖縣從國民黨手中奪回。在22個縣市中,最終得五席,比之前的七席減少兩席,丟掉原本執政的新竹市,桃園及基隆市。更重要的是在台北市長選舉中敗給了國民黨。

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宣佈辭去黨主席。

她表示,要代表民進黨感謝所有國人的支持和鞭策,選舉成績不如預期,虛心接受選舉結果,也接受台灣人民的決定。「我們沒有突破現有地方政治的結構,這顯示我們在地方的經營跟人民的期待仍有不小差距。我們在地方的深耕和人才養成也不足。」

蔡英文還表示,在民意前政黨是渺小的,政治人物是渺小的,「民進黨不是沒有挫敗過、不是沒有跌倒過,我們深刻檢討,人民對我們期待越高、我們就要做得越好。」

對於這次慘敗的原因是不是提名的方式,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表示,會把提名列入檢討範圍。但他也指出各種提名的方式都有,這次大部分以徵召方式,但也經過黨內程序,徵召的過程如果協調不成,也都有做內部民調。

陳時中

Reuters
曾經在全台防疫滿意度上一度高達9成以上的陳時中,卻最終獲得黨內史上參選台北市長倒數第二得票率。

台北作為首都,是選舉的重中之重,自1998年之後,台北市從未有民進黨候選人拿下大位,雖然該黨曾全力支持柯文哲在2014年以無黨籍勝出台北市長選舉,但後者因與民進黨政見不合而疏遠。

本次選舉中,民進黨對台北市長一職積極進取,前防疫總指揮官陳時中由於在防疫中的表現,獲得極高民望。但另外兩位候選人針對防疫和疫苗政策持續攻擊。再加上台北市選民結構,一向以軍公教背景或「外省」家庭居多,這些選民多半在情感上與國民黨較近,在大陸經商定居的家庭者眾。陳時中最終得票率31.93%,是民進黨歷屆台北市長選站中得票率倒數第二。

擊敗陳時中的蔣萬安原名章萬安,1978年出生於台北市。父親為前國民黨副主席、前台灣外交部長及總統府秘書長蔣孝嚴,是國民黨政二代。蔣萬安被視作國民黨中生代最受矚目的政治人物之一。

在台北成長的蔣萬安畢業於台灣政治大學,之後赴美取得美國賓州大學法學博士之後,在加州擔任執業律師。 2005年,其父親蔣孝嚴以「認祖歸宗」為由改姓蔣,蔣萬安亦隨父親改姓。

蔣萬安因此被視為蔣家後代,許多支持者皆認定他為蔣家「第四代」,即台灣威權時代領導人蔣介石的曾孫。不過,蔣家未與蔣家族做過親子關係鑒定,因此尚無法律證據證實雙方血緣關係。但蔣萬安的每一個從政步伐,早已深受輿論關注。

蔣萬安曾表示,「蔣家後代」不是光環,也不是包袱,而是血緣。不過他也說過,高速公路、台積電都是蔣經國的政績,所以自己也會秉持同樣的蔣經國精神好好跟人民站在一起。

2)「抗中保台」議題勢衰,但不代表台灣人開始偏愛中國

由於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在習近平的執政下,多年來北京持續在經濟上施壓台灣為促統手段。2019年,香港示威爆發嚴重警民衝突,後續的國安法及民主人士大抓捕震驚全球。同一年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在台灣引起極大反彈。「抗中保台」被視為台灣現在政治氛圍的主流之一。

許多分析認為,蔡英文在2020年壓倒性連任總統,「抗中保台」是勝選主因。

目前,台灣獨派團體推動《捍衛台灣絕不投降承諾書》連署。其中民進黨六個直轄市候選人都簽署了這一承諾書。

但是,蔣萬安表示,簽署這件事情「很白癡」、「沒人會投降」,柯文哲的民眾黨候選人則拒絕簽署,認為這是意識形態之爭。獨派政黨「台灣基進」台北市議員候選人吳欣岱批評蔣萬安說:「記得你們的副主席夏立言才剛從中國回來嗎?如果連個抗中保台都不願意表態,選民要如何將台北市的未來託付給你?」

然而「抗中保台」並未給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加分,曾經在全台防疫滿意度上一度高達9成以上的他,卻最終獲得史上倒數第二得票率。

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宋文笛對BBC中文分析指,從這次選舉看到「抗中保台」牌已出現邊際效應遞減。「民進黨已經運用抗中保台牌贏得2014至2016兩場(『太陽花運動』之後的)選舉,以及2020總統大選,在缺乏更多重大外部事件刺激的情形下, 這張牌再而衰三而竭。」

選舉前蔡英文在拉票過程中表示,如果選舉結果不好,國際間會猜問「台灣人民是不是改變主意了」,結果此言在網絡輿論引發反彈。

台灣政治評論人士丘琦欣認為,台灣中期地方選舉傳統上更多是關於台灣內部政治問題之爭論,較少在兩岸問題中著墨,即便歷史上台灣的主要政治分歧是在統獨之間。「事實上,泛綠政黨如果過於倚重對中國的恐懼來勸阻對選民支持國民黨,就會使自己面臨被批評的風險,」他說。

最終結果雖然是綠敗藍勝,但不意味著「抗中保台」不再是主流民意。丘琦欣分析,國民黨在地方上根深蒂固,因此即使國民黨在選舉中表現良好,也不應該被解釋為是由於中國因素,或者是台灣人現在開始偏愛中國的指標。

。

Getty Images

3)18歲,可以當兵,但依然不能投票

與這次選舉一同舉行的是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如果投票通過,台灣投票選總統或立法委員等門檻將從20歲降到18歲。

之所以要修憲「複決」,因為台灣法律關於成年人的定義並不一致——《刑法》規定滿18歲者應負「完全行為責任」;《憲法》規定20歲才有公民權;《民法》訂明20歲才是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推動此複決案的「台灣青年民主協會」說,現在台灣滿18歲的公民需要承擔賦稅、繳納健保費,但僅能參加公投這一類的公民投票,犯罪也要負擔完全的刑事責任,男性需要強制服兵役,但卻不能透過選票投出理想的市長,總統或民意代表。他們認為責任與權利應該平等,而非僅要求滿18歲公民履行公民義務,而沒有給予權力。

目前,全球76個完全或部分民主政體,僅剩台灣及另3個政體沒有將投票年齡調降到18歲。據此,台灣立法院在2022年3月25日,各大黨主難得有所共識,當日出席的立委,全部都對這一投票議程投下同意票。

此案若要過關,根據台灣法律規定,需要將近962萬張同意票,不過最終同意票數僅約512萬票。雖然此案幾乎是各黨各派罕見一致支持,但選民投下451萬1916票反對。發起者稱要用下個四年繼續推動。

許多分析認為,年輕人關心的就業或性別議題,也勢必影響台灣未來政治走向。而一旦修憲的公民複決通過,台灣將新增約41萬名青年選民,似乎意味著選民當中的「天然獨」世代比例增加。

台大政治學系名譽教授趙永茂對BBC中文分析指,整體而言這對綠營更有利,但是也不能忽略年輕人對民進黨日漸不滿的現象。 「年輕人比較不像老一代有政黨慣性,他們的票是流動的。 台灣已經有反對社會的形成,意思是做不好你就下台,我投給你不是因為支持你,而是因為反對另外一個,這是民主發展的一種進步,台灣也慢慢發展到了這個階段。」

4)2024年潛在總統候選人浮現?

距離下屆總統大選(預計2024年1月)僅一年多,本次九合一選舉中是否會浮現出各黨派的候選人?

其中台北市市長選舉成為最受矚目的焦點。就台灣政治而言,台北市長選舉一直被視為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台北市長往往會成為下一屆總統的有力競爭者,事關台灣政黨版圖及氣勢消長。

蔣萬安勝選台北市長被外界解析為——國民黨的「蔣家」在台灣民主化後重掌台灣政權的第一步。

台灣政治大學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表示,即便國民黨此次表現不錯,但對於2024的總統大選能幫助多少仍是個問號。因為,這次選舉國民黨勝選多半是在台灣內部的一些爭論上佔上風。但在總統大選上,從當下的美中台三角關係的結構上,民進黨在防衛以及外交事務上仍比國民黨來得有優勢。

台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峻豪表示,蔣萬安現在的參選策略都是在走中間路線,試圖淡化掉其過於老的國民黨「深藍」路線,並希望獲得年輕選票。從蔣萬安近日的言行及宣傳策略可以看出,他想要拉近與年輕選民之間的距離,以「文青」形象示人,其拋出的政策盡可能避免與中國相關。

許多支持他的選民認為,蔣萬安父親蔣孝嚴多年遊走兩岸,甚至與習近平會面過,蔣萬安勝出可以維繫兩岸和平。一位70歲的退休人士王女士(Kathy Wang)告訴彭博社說:「現在只希望我有生之年不要看到戰爭發生。」她來自所謂的藍營家庭,傾向於支持國民黨。

。

Reuters
藍綠分野的台灣政壇,第三勢力有機會嗎?

另一位擔任了八年台北市長的柯文哲也成為下屆總統有力競爭者,他在幾年前組建民眾黨,以第三勢力吸引淺藍及中間選民支持,現已成為台灣第三大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地方選舉中,民眾黨扶持高虹安參選新竹市長,拔擢黃珊珊參選台北市長,與國民黨及民進黨抗衡。

最終,民眾黨新竹市女候選人、36歲的高虹安成功當選。新竹市是半導體大廠聚集地、有台灣矽谷之稱,而高虹安曾任職於鴻海科技集團,被視為鴻海創始人郭台銘愛將。來自新竹市的柯文哲,預料將以此根據地,往2024總統大選邁進。

另一位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雖然敗選,但拿下兩成多選票,也折射出第三勢力具有一定基礎。

丘琦欣稱,這次選舉將證明是對第三勢力民眾黨的一次考驗,民眾黨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淺藍政黨,在意識形態上不像現在的國民黨那樣強硬,但可能沒有足夠的資源或地方網絡與國民黨競爭。

對於民進黨而言,蔡英文辭職黨主席,2024年選站較為棘手。南樂(Lev Nachman)表示,民進黨黨內的權力結構,仍會有一番洗牌涉及重新分配權力的爭鬥。

宋文笛也稱,按照台灣政治傳統,選舉不利方的黨主席會被問責辭職,蔡英文辭去黨主席,或影響綠營總統提名過程的有效整合。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