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美國中期選舉、鮑彤去世、習近平下令「聚焦打仗」和本周更多重要故事

US Capitol building

BBC

11月的第二周,關鍵性的美國中期選舉進行,將決定民主、共和兩黨誰將掌控國會權力。除報道選舉進程外,BBC中文還實地報道了各級選舉當中積極參與助選的華人。

同樣在本周,中國80年代改革派領導人趙紫陽的得力助手鮑彤去世。我們回顧了這個因1989年「六四事件」被捕入獄的最高級別官員的一生。

進入歷史性第三任期的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視察解放軍指揮中心時首次表示,要「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引發外界揣測未來數年台海戰爭的風險。

在台灣,BBC中文專訪了台灣環球晶圓(GlobalWafers)公司董事長徐秀蘭,探討全球晶片大戰背後的大勢。

此外,我們還會展望即將到來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分析此次年度峰會的四大看點。

剛剛過去的一周,BBC中文以下新聞內容受到讀者的關注。如果你錯過了它們,BBC中文和你一一回顧。

1. 和台灣「晶圓女王」探討全球晶片大戰背後的險境與牌局

徐秀蘭是台灣環球晶圓(GlobalWafers)公司董事長,被稱為台灣「晶圓女王」。這家公司是台灣最大、全球第三大的3吋至12吋專業晶圓材料供應商,營運生產基地遍布台灣、中國大陸、美國、日本、丹麥、新加坡等地。

過去主導環球併購全球許多半導體公司,戰無不勝的徐秀蘭,卻在今年併購德國大廠世創(Siltronic)一案中敗走麥城,跌破業界眼鏡。

在BBC中文的專訪中,我們從這起失敗的收購案談起,了解台灣「晶圓女王」如何看待當下硝煙四起的全球晶片產業和背後的大國爭鋒,以及這個高度敏感的行業未來會何去何從。

2. 美國中期選舉後國會重新洗牌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

Kathy Hochul

Getty Images

在本屆中期選舉塵埃落定時,共和黨很有可能會至少控制國會參眾兩院的其中一個。

在民主黨控制參眾兩院兩年之後,這個國家的權力對比有可能發生改變。BBC分析了未來兩年裏美國政治四個非常真實的潛在影響。

更多美國中期選舉相關報道:

3. 鮑彤逝世:因「六四」事件入獄最高官員和推動中國政治改革的先鋒人物

11月9日,中國80年代改革派領導人趙紫陽的得力助手鮑彤逝世,享年90歲。

鮑彤是推動中國政治改革的先鋒人物,也是因1989年「六四事件」被捕入獄的最高級別的官員。

其子鮑樸發表了訃聞,表示父親安然離世。

鮑彤一直用「中國公民」來定義自己,他孜孜不倦地對中國時政發表看法,到了晚年仍時常接受媒體的訪問,希望推動中國走民主自由的道路,受到許多人敬重。

4. G20峰會前四大看點:疫情終章、俄烏同台、習拜會面、經濟危機

一名男子在香港一家購物中心觀看電視播出的習近平與拜登通話的新聞(29/7/2022)

Reuters
習近平與拜登7月底的通話氣氛因佩洛西訪台而顯得緊張。

過去三年沒法出去旅行?對總統、總理、主席、首相和國王們來說,也差不多。疫情中國際會議紛紛改為線上舉行,似乎還省了很多繁複的外交禮節。

然而今年不太一樣,全球20個經濟影響力最大國家的首腦們,決定親身趕赴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參加2022年G20峰會。

背後的原因或許是,2022年太特別了——全球疫情、俄烏戰爭、中美關係和全球多地通脹,任何一個問題放在以前,都是大事件,當它們疊加在一起,任誰都會焦頭爛額,可能更需要全球政治領袖們坐在圓桌前申明立場、達成妥協,拿出方案。

5. 習近平連任後強勢下令解放軍「聚焦打仗」意味著什麼?

Models of military equipment and a giant screen displaying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re seen at an exhibition at the Military Museum of the Chinese People"s Revolution in Beijing, China October 8, 2022

Reuters
有台灣學者認為,習近平最新的表態只是換了新的用詞,"沒有超過以前,沒有更具攻擊性的言辭"。

習近平首次說解放軍要「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引發外界揣測未來數年台海戰爭的風險。

在中共二十大上獲得第三個任期的習近平,11月8日以中共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軍委聯指總指揮身分,視察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他身穿新式迷彩軍裝聽取匯報後發表講話,指中國安全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要「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勁,加快提高打贏能力,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台灣方面關注習近平的言論是否意味著台海局勢即將升溫。有學者認為,有關表態是為了確定解放軍的忠誠,屬政治性行動而非軍事行動,台灣不會因此變得更危險。另有專家則表示,不能覺得是「宣傳」就輕視危險訊號。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