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台灣地方選舉:抗中保台及三強鼎立? 台灣「九合一」選戰的關注焦點

台北市

Getty Images
台北市長競選一貫是台灣九合一選舉的重頭戲。

11月26日,台灣將舉行「九合一」直轄市及地方首長選舉及「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全民投票。

其中台北市市長選舉成為最受矚目的焦點。就台灣政治而言,台北市長選舉一直被視為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台北市長往往會成為下一屆總統的有力競爭者,事關台灣政黨版圖及氣勢消長。

但是,此次台灣選舉特別之處,在於台北市或新竹市,都有第三勢力民眾黨支持的候選人聲勢崛起,足以與國民黨及民進黨抗衡。第三大黨民眾黨崛起,是否會成為台灣政壇新常態,成為話題。而「抗中保台」,被視為現在台灣輿論主流之一,並為民進黨及獨派政黨慣用,能否在地方選舉奏效也成為焦點。

民眾黨是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幾年前組成的政黨;他在民進黨的支持下從政,後來因為中國政策與民進黨產生分歧,而自行組黨,以第三勢力吸引淺藍及中間選民支持,扶持高虹安參選新竹市長,拔擢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栽培的黃珊珊參選台北市長。民眾黨現在已成為台灣第三大黨。

台灣政治評論者,破土(New Bloom)網路雜誌發行人丘琦欣告訴BBC中文,台灣中期地方選舉傳統上更多是關於台灣內部政治問題之爭論,較少在兩岸問題中著墨,即便歷史上台灣的主要政治分歧是在統獨之間:「事實上,泛綠政黨如果過於倚重對中國的恐懼來勸阻對選民支持國民黨,就會使自己面臨被批評的風險。」

根據台灣新聞網站《菱傳媒》本周公布的的台北市長民調,國民黨蔣萬安目前仍以36.48%領先,民進黨代表陳時中33.47%居次,民眾黨支持的黃珊珊則以27.97%緊追。

政治學者,台灣政治大學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向BBC中文說,即便國民黨被預測將在地方首長選舉表現不錯,但對於2024的總統大選能幫助多少仍是問號。

他認為,這次選舉國民黨若勝選多半是在台灣內部的一些爭論上佔上風。但在總統大選上,從當下的美中台三角關係的結構上,民進黨在防衛以及外交事務上仍比國民黨來得有優勢。不過,若民進黨在這次地方選舉中被擊敗,黨內的權力結構,仍會有一番洗牌涉及重新分配權力的爭鬥。

BBC中文盤點台灣此次選舉幾大看點,了解這次選舉浮出台面的熱門話題。

台灣出現「三黨鼎立」新格局?

在台北市及半導體大廠聚集地、有台灣矽谷之稱的新竹市,選情都呈現三強鼎立。雖然代表第三勢力民眾黨參選新竹市長的高虹安,本周被國民黨對手林耕仁指控有不當使用助理薪資的問題,震撼台灣政壇。但民眾黨以吸取中間選民選票,參與新竹市及台北市打破了兩大黨對壘,仍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台灣輿論正在分析,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在柯文哲早就表態參選的情況下,三強鼎立是否成為台灣政治新常態。

丘琦欣告訴BBC說,值得注意的是泛綠和泛藍候選人的表現將如何影響民進黨和國民黨在2024年的總統大選,而同樣的,這次選舉將證明是對第三勢力民眾黨的一次考驗,後者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淺藍政黨,在意識形態上不像現在的國民黨那樣強硬,但可能沒有足夠的資源或地方網絡與國民黨競爭。

「抗中保台」議題是否還能奏效

由於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在習近平的執政下,多年來北京持續在經濟上施壓台灣為促統手段。2019年,香港示威爆發嚴重警民衝突,後續的國安法及民主人士大抓捕震驚全球。同一年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在台灣引起極大反彈。「抗中(共)保台」,被視為台灣現在政治氛圍的主流之一。

許多分析認為,蔡英文在2020年壓倒性連任總統成功,「抗中保台」是勝選主因。但是,代表民進黨參選首都市長的陳時中,目前的選戰打得辛苦,曾經在全台防疫滿意度上一度高達9成以上的陳時中,卻面臨苦戰。原因之一是,台北是軍人及公務員家庭的大本營,許多家庭親近國民黨並遊走兩岸經商,甚或定居上海及北京的台北市民者眾,他們認為兩岸應該保持友善,持續往來,因此「抗中保台」在台北市長地方規模選舉中,未必是勝選靈藥。

台灣獨派團體現正推動《捍衛台灣絕不投降承諾書》連署。其中民進黨六個直轄市候選人都簽署了這一承諾書。但是,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日前表示,簽署這件事情「很白癡」、「沒人會投降」,柯文哲的民眾黨候選人則拒絕簽署,認為這是意識形態之爭。

這一話題同樣引發激辯。獨派政黨「台灣基進」台北市議員候選人吳欣岱批評蔣萬安說,「記得你們的副主席夏立言才剛從中國回來嗎?如果連個抗中保台都不願意表態,選民要如何將台北市的未來託付給你?」

不過,因協助無黨籍的柯文哲拿下台北市長大位被稱為「造王者」的台灣中山大學教授姚立明,就在台媒稱,在台北市「藍大於綠」的結構下,陳時中若要打贏選戰,最好集中火力在市政推銷上,少提「抗中保台」議題。

丘琦欣分析,國民黨在地方選舉中有優勢,因為該黨的支持網絡(包含人脈及金脈)能追溯到數十年前,台灣國民黨一黨獨大的威權統治時期。而這種網絡特別深深扎根於台灣鄉村地區。「在這個意義上,即使國民黨在選舉中表現良好,也不應該被解釋為是由於中國因素,或者是台灣人現在開始偏愛中國的指標。」

陳時中防疫功過遭審視

此次九合一選舉,在台灣「解封」前夕開打。

台灣防疫成績,同時成為執政黨宣傳或在野黨批評的重點。這緣由台灣前衛福部長,也是台灣防疫總指揮官陳時中,辭去公職代表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及民眾黨支持的黃珊珊嚴厲抨擊陳時中的防疫政策。他們認為陳時中與蔡英文政府阻礙疫苗進口台灣,蔣萬安以「邪惡力量」,黃珊珊以「謀財害命」抨擊陳時中。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Getty Images

台灣政評家吳典蓉甚至抨擊民進黨政府的所作所為,與大陸的威權體制心去不遠。她表示 ,過去一年來,「民進黨政府悍拒任何對疫苗採購的檢視,在野黨必須以『偷襲』的方式才能成立法定職權完全容許的啟動『疫苗調閲委員會』。」她甚至抨擊蔡英文政府執政下的台灣,除了有言論自由之外,與其他威權體制差別不大。

但是,捍衛台灣防疫成績的聲音,也開始浮現。譬如,收治台灣最多新冠重症病患的台北亞東醫院急診科主任辛和宗醫師投書台媒稱,政治人物以台灣死亡人數破萬為由,指控台灣防疫失敗,傷害了前線醫護人員。他說,「不幸離開而留不下的生命,卻屢屢成為一個又一個累積出來的數字,每日被放送,時刻被批評……那些看不見的數字中,很多是從重症搶救回來的,是我們冒著生命危險、不顧身家、甚至是那段時間拋家別子救回來的,是大家防疫的成績。」

台灣前副總統,流行病學教授陳建仁引用牛津大學Our World in Data 資料庫的分析稱,比較台灣、新加坡等全球38個OECD國家的每百萬人口COVID-19累積死亡數,台灣是最低死亡數第四名(443.38),僅次於新加坡(294.85)、日本(351.83)和紐西蘭(384.43)。他又說,根據該資料庫分析,台灣是全球防疫嚴格指數(Stringency index)長時期最低的第一名。

疫苗注射

Getty Images
如何評價民進黨政府的防疫成績,成為此次地方選舉中的人們議題。

威權領導人「後代」從政再引發討論

此次代表國民黨參選台北市長的蔣萬安,其是否為蔣介石後代一直是兩岸焦點。蔣萬安的一舉一動在大陸論壇上十分受到關注。

1978年出生台灣政治世家,蔣萬安,父親是前總統李登輝麾下的國民黨秘書長及前外交部長蔣孝嚴(原姓章),為標凖的國民黨「政二代」。

蔣萬安在台北成長,美國賓州大學法學博士之後在美國加州擔任律師。 2005年,其父親蔣孝嚴以「認祖歸宗」為由改姓蔣,蔣萬安亦隨父親改姓。

雖然,蔣家並未公開承認蔣孝嚴一家為蔣家後代。目前也沒有法律證明蔣萬安是蔣家後人,但國民黨人已經認同蔣萬安的身世,而蔣萬安的從政,也受大陸網友高度關注及好奇。

譬如,在台灣被視為與北京友好的媒體《中國時報》在之前發表社論,以菲律賓人民「重新懷念起馬可仕時代」並將獨裁者之子送進總統府為例子勉勵,蔣萬安要有小馬可仕為其父辯護的勇氣,要有站在父祖輩時空的視野,要有兩蔣開創格局的氣魄……他的參選才具有歷史意義。」

然而,台灣社會也對蔣家威權統治下的「白色恐怖」冤案記憶猶新, 許多台灣年輕世代支持轉型正義,希望公開白色恐怖檔案的推力仍在,也同樣檢視蔣萬安對於台灣威權統治時期的立場。也有批評者,質疑蔣萬安沒有法律認證血緣的勇氣。

無論蔣萬安勝選與否,他的從政之路仍會是兩岸焦點。

「18歲公民權」 修憲能否通過

最後,這次選舉台灣同時要舉行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投票。如果投票通過,台灣18歲成年人未來就能投票選總統或立法委員。

推動此複決案的「台灣青年民主協會」說,現在台灣滿18歲的公民需要承擔賦稅、繳納健保費,但僅能參加公投這一類的公民投票,犯罪也要負擔完全的刑事責任,男性需要強制服兵役,但卻不能透過選票投出理想的市長,總統或民意代表。他們認為責任與權利應該平等,而非僅要求滿18歲公民履行公民義務,而沒有給予權力。

台灣同時要舉行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投票。如果投票通過,台灣18歲成年人未來就能投票選總統或立法委員。

BBC
台灣同時要舉行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投票。如果投票通過,台灣18歲成年人未來就能投票選總統或立法委員。

許多分析認為,年輕人關心的就業或性別議題,也勢必影響台灣未來政治走向。根據報道,上周台北同志大遊行,參與的有黃珊珊及陳時中,蔣萬安則以有行程安排缺席。

目前,全球76個完全或部分民主政體,僅剩台灣及另3個政體沒有將投票年齡調降到18歲。據此,台灣立法院在2022年3月25日,各大黨主難得有所共識,當日出席的立委,全部都對這一投票議程投下同意票。不過,根據台媒TVBS報導,此複決案通過門檻高,需要有965萬張選票即50%的投票者同意。從台灣最新民調來看,此案目前在台灣支持度約45%,還需有80萬人支持。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