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蘋果代工廠因疫情防控減產 中國製造的挑戰與韌性

在中國深圳工廠組裝蘋果零件的富士康員工

AFP

急著想買iPhone 14 Pro 或iPhone14 Pro Max?蘋果公司說,你可能還得再等等。

上周日,蘋果公司發佈聲明稱,由於位於中國鄭州的代工廠生產能力降低,iPhone 14系列機型出貨量將低於預期,這將影響該產品在12月假日銷售季的表現。

兩周前,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的iPhone代工廠富士康(Foxconn)園區爆發新冠疫情,全廠區暫停各類聚集活動並實行交通管制,除了疫情防控或救護車輛外其他車輛禁止上路。區內除了超市、藥房等,所有場所及商戶都暫停營業七天。

大量擔憂受感染的員工決計出逃, 徒步返鄉,有的工人甚至要步行兩天兩夜才能回家,引發廣泛關注。

路透社報道稱,作為蘋果公司在全球最大的代工廠之一,針對該園區的管制措施,可能致使iPhone產量減少多達30%。

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上周表示,調查發現該工廠產能利用率現在約為70%,因此將iPhone的季度出貨量預測值,在之前8000萬部的基礎上,減少200至300萬部。

Foxconn employees wait to go home

Getty Images
許多鄭州富士康員工嘗試突圍離開。有媒體稱逃離人數高達十萬。

更深層次問題:中國經濟不確定性

「任何影響蘋果生產的事情,顯然都會影響其股價,」美國LPL金融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師克羅斯比(Quincy Krosby)表示。 但他說, 這些事件背後更深層次問題,是圍繞中國經濟未來的不確定性,具體而言,有很多傳言稱中國政府正在討論是否在一季度取消一些新冠限制措施,外界在猜測這些傳言有沒有任何真實成分。

今年以來,奧密克戎變種襲擊中國,多個經濟重鎮在封城和解封中不斷反覆,拖慢了中國復蘇的步伐。

在這一背景下,蘋果今年iPhone14系列新機型發佈後不久,即宣佈計劃也在印度生產這一最新型號的手機。預計今年將有5%的iPhone14系列的產能將轉移到印度,比分析師預期的要早得多。

中國嚴格的「清零」政策導致工廠停工和大規模供應鏈擾動。因此,全球企業正越來越多地採取「中國加一」戰略——可以理解為備胎戰略,即重新調整供應鏈,避免投資只局限在中國。

不過,經濟學人智庫(EIU)經濟分析師徐天辰認為,從中長期看,中國製造業已經形成規模且在地區層面形成了產業集群,仍具有絶對的競爭力,也將仍是主要製造業樞紐,目前多國的供應鏈多元化嘗試更多是應急和補充手段,尚無法對中國製造業構成替代。

數據似乎也證明這一點。雖然,供應鏈擾動持續影響中國經濟,但僅從外貿額來看,大量國際訂單依然還在中國——11月4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22年三季度,經常賬戶順差1440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200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溫彬稱,在三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多地散發,以及全球貨幣政策收緊外需有所回落的不利條件下,對外貿易順差還能創歷史新高,說明隨著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產品國際競爭力增強,貿易伙伴多元化拓展取得積極進展。

蘋果商標

Getty Images
蘋果在中國佔有巨大的市場份額。

友岸外包與德國加注

除了疫情原因,也有企業出於地緣政治原因,把部分產能遷出中國。

長期以來,發達國家依靠離岸外包(off-shoring)降低成本,把訂單轉移到中國、墨西哥、孟加拉等勞動力低廉地區。

疫情來襲後,美國提出近岸外包(near-shoring),把製造環節就近部署到周邊國家,以降低供應鏈的脆弱程度。

而今年烏克蘭戰爭和台海局勢惡化後,美國又推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概念,號召供應鏈轉移到「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

而根據「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原則,印度能夠承接歐洲、台灣、韓國、日本等美國盟友的產能轉移,而本次事件中受影響的iPhone組裝廠富士康,就是台灣企業。

因此,有觀點認為,美國會繼續極力在盟友間推進「友岸外包」,這個過程中,印度可以成為最大贏家,中國或將成為最大輸家。

德國總理肖爾茨周五(11月4日)訪問中國,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

Getty Images
德國總理肖爾茨周五(11月4日)訪問中國,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 ,蕭茲)訪華,似乎動搖了「友岸外包」的進程。隨他訪問的代表包括大眾汽車(VW)、巴斯夫(BASF)、西門子和德意志銀行的董事會主席。

期間,北京簽下了140架空巴飛機的批量採購協議;而近期巴斯夫、空客、寶馬、大眾都密集增加對中國的投資,規模達到百億歐元。

以巴斯夫為例,這家德國化工巨頭在今年七月,決定建設湛江一體化基地,總投資預計100億歐元,是其迄今為止在海外最大一筆投資。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