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就任兩個半月後發表其首份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多項「主動招攬目標企業和人才」措施。
李家超在星期三(10月19日)的演說中承認香港勞動人口在過去兩年流失約14萬,但並未承認這與2020年中國頒布《香港國安法》後出現的移民潮有關。
他提出針對海外與中國大陸企業設立300億港元(38.2億美元;276億元人民幣)的「共同投資基金」,另設立100億港元基金推動大學科研成果商品化,同時推出多項針對「高端人才」的留港簽證優惠。
不過,李家超在演說開首強調要先維護中國國家安全與香港特區的憲制秩序,落實北京提倡的「愛國者治港」,提出包括推進進一步制定國安立法的凖備工作,以及規管民主派反政府示威群體曾廣泛採用的眾籌活動。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主任曾銳生教授(Prof Steve Tsang)評論說,警察出身的李家超上任至今已證明了他對中共政權的忠誠,而如今香港的安全挑戰已因為《香港國安法》而被平定,發展經濟就是他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
曾銳生教授對BBC電視世界新聞台(BBC World News)說:「北京仍然希望香港對中國有用,而只有經濟蓬勃,香港才會對中國有用。」
這次也是2021年12月香港立法會根據北京整頓選舉制度改選,民主派議員「清零」後首次聽取特首施政報告。絶大多數黨派均對李家超的報告表示歡迎。
身兼特區政府行政會議召集人的新民黨主席兼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說:「很高興行政長官李家超宣讀一份內容非常豐富、全面及有前瞻性的施政報告……回應了市民的訴求,無論在土地、房屋、醫療、安老、青年人髮展等等,都很詳盡的回應了我們在面對的迫切問題。」
建制派最大黨派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形容李家超的施政報告「施政展新風,盡取民發展,為民燃希望」;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形容300億元「共同投資基金」計劃打破了香港「積極不干預」的政策作風,給予市場正面訊息。
在近90名立法會議員中唯一自稱屬「非建制派」的新思維主席狄志遠批評,李家超在報告中大篇幅討論如何「用錢搶人才」,卻沒有談如何挽留人才,是「本末倒置」,促請特區政府先進行人力評估,再透過人才培訓機構增加本地人才,方可治本。
在立法會內已無席位的民主黨則評論說,李家超「只談如何吸引外地人才,對挽留本地人才卻像愛理不理」,尤其在醫護、教師、社工等專業。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在一份聲明中說,十分同意李家超表示抗疫「不走回頭路」,他認為香港市民對政府的防疫政策感到疲累,「可惜施政報告沒有就取消不同限制提出時間表,期望政府日後可以以科學為本抗疫,盡量減少對民生的影響,盡快放寬甚至撤消各項非必要的入境限及本地的社交距離限制」。
香港外資商界同樣仍然認為全面撤銷新冠病毒病(COVID-19)抗疫措施十分重要。香港英商會總裁戴林瀚(David Graham)在發予BBC中文的聲明中說:「商會樂見行政長官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將人才放於首位……然而,商會相信這些倡議只能在與全面重開邊境,並進一步放寬COVID-19措施之下,方可奏效。」
香港美國商會總裁翁以登博士之指出,商會認同特區政府認識到改善香港地位尤其是國際競爭力的急迫性,「然而新冠相關限制仍然存在,且撤銷速度不夠快,讓人失望。」
翁以登在美國商會發予BBC中文的書面評論中說,不全面撤銷新冠抗疫措施阻礙旅客與商家流動,不利於香港發展成「超級聯繫人」——這是前任香港行政長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提出,香港在中國大陸與國際商界之間該扮演的角色。
李家超在立法會會議上說:「香港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亦是內地對接國際市場的重要窗口。我們必須更積極和進取地『搶企業』、『搶人才』。」
他宣佈從2016年設立作長線投資用的特區政府「未來基金」中撥款300億港元設立「共同投資基金」,又將設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針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產業招商引資。
李家超同時宣佈設立為期兩年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讓過去一年年薪達250萬港元或以上者,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五年內累積三年或以上工作經驗者,赴港發展,不設人數限額。該計劃另設每年1萬人配額,讓最近五年內畢業,但工作經驗不足者申請。
除了「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多個現有專才赴港工作居留簽證計劃也將放寬管制。
施政報告還提出讓合資格外來人才居留滿七年後——即符合申請香港永久居民資格之後——申請退還自置居所的反炒賣「額外印花稅」,此措施即時在新簽訂房產買賣合同上生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XvdfOet8GM
李家超在開首說,「香港現處於『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期」,又提及中國國家主席兼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7月到香港主持特區成立25週年慶典時,在其講話中提及「青年興,則香港興」。他宣佈特區政府將在推廣香港《基本法》群眾教育之餘,進一步推展中國《憲法》與《香港國安法》的宣傳教育,相關專責機構將更名為「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
特區政府又將成立「法治教育督導委員會」,向百姓推廣「一致和正確的法治訊息」。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5月下令制定《香港國安法》的決定中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盡早完成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的維護國家安全立法」,即所謂「基本法第23條」立法。李家超稱,將「推進……凖備工作」,但未明確時間表。
但他同時提出將「立法規管線上線下眾籌活動、立法提升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完成處理虛假訊息的顧問研究作政策考慮等」,又稱「國際政治環境錯綜複雜,外部勢力不時刻意對國家抹黑造謠,歪曲香港的狀況……香港有說不完的真實好故事,政府會凝聚社會力量,共同將香港故事說好」。
眾籌活動在2019年反修例示威爆發後被示威者廣泛採用,以支持被捕示威者訴訟等活動。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在李家超上任前曾對立法會表示有意立法防範透過眾籌集資策劃危害國家安全活動。
放寬新冠抗疫措施被普遍視為重振香港經濟的重要一環,但分析人士普遍擔憂在中國「動態清零」政策下,特區政府不會大刀闊斧地恢復疫情前常態。
李家超說:「我多次提及,希望『抗疫不走回頭路』。我們的抗疫大原則是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成效。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政府的抗疫路線是不斷向前,根據疫情實際情況和變化,調整和優化措施,確保一切有序穩妥,逐步向前推進。」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曾銳生教授對BBC評論說:「香港仍將是中國領先的金融中心,但要維持在國際上的頂尖金融中心地位,就必須讓人相信這裏必然有法治。」
「但《香港國安法》削弱了外間對香港司法獨立的信心,李家超想要回那地位將變得更加困難。放寬新冠防疫限制或許有幫助,但仍不足以讓香港回到疫情前的境地。」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2/11/2022 12:00AM
12/11/2022 12:00AM
11/11/2022 09:01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