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實驗室培養皿裏「長出」會玩電子遊戲腦細胞

迷你大腦

Cortical Labs
這 80 萬個腦細胞是實驗室培育出來的,它們的智能達到玩1970年代一款電子遊戲的水平,雖然成績很差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培養出腦細胞,這個在培養皿中長成的腦組織已經學會玩1970年代流行的一款電子遊戲。

科研人員說,這個「迷你大腦」可以感知並對周圍環境作出反應。

澳大利亞腦科學公司 Cortical Labs 的布雷特·卡根(Brett Kagan)博士宣稱,他在培養皿中創造了第一個"有知覺"的實驗室培養的大腦;論文發表在《神經元》雜誌上

同行們承認這"令人興奮",但同時也表示把培養皿中長成的腦細胞稱為有知覺,可謂言過其實。

卡根說:「我們找不到更好的術語來形容這個組織。」它能夠從外部來源獲取信息,對其進行處理,並作出實時回應。

人腦

Van Weeden
人類的大腦比目前的人工智能(AI)系統更具適應性,學習速度更快。它能成為下一代計算機的更好模型嗎?

「迷你大腦」 最早於 2013 年問世,當時主要用於研究一種被稱為小頭症的遺傳疾病,屬於神經發育障礙,患者的腦圍比正常平均值小至少三個標凖差。後來,實驗室培育的腦組織一直用於大腦發育方面的研究。

這是「培養皿大腦」第一次進入外部環境並與之互動。首次互動的具體形式是玩電子視頻遊戲。

研究團隊做了下面兩項工作:

  • 用幹細胞和一些從小鼠胚胎中生長出來的人類腦細胞培養成一個有 80 萬細胞集合而成的腦組織;
  • 將這個「迷你大腦」連接到《乓》視頻遊戲,通過電極顯示球在哪一邊,離球拍有多遠
電子遊戲《乓》

Cortical Labs
《乓》(Pong)被稱為電子遊戲的鼻祖,誕生於 1972年。

這個「培養皿大腦」作出回應,產生自己的腦電活動。

隨著比賽的推移,腦細胞消耗的能量相應減少。

但是,當球錯過球拍,遊戲從球的隨機位置重新開始時,它們的重新校凖活動增加,以應對並適應新的不可預測的情況。

這個迷你大腦五分鐘就學會了玩這個遊戲。

它經常錯過球 —— 但成功率遠高於隨機概率。

不過,研究人員強調,它並沒有意識,不知道自己正在以人類玩家的方式玩《乓》遊戲。

啤酒乒乓?

卡根博士希望這項技術最終可用於阿爾茨海默氏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方法的測試。

「當人們看著盤子裏的紙巾的那一刻,他們看到的是有沒有活動。而腦細胞的目的是實時處理信息,」 他說。「挖掘它們的真正功能可以解鎖更多可供全面探索的研究領域。」

卡根下一步計劃測試酒精對迷你大腦玩《乓》的能力有什麼影響。

如果它以類似於人腦的方式做出反應,那將進一步顯示這個腦組織作為實驗替代品的有效性。

機器人

SPL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迷你大腦比目前的人工智能系統更具適應性,因此可能為適應性更強的機器人提供基礎。

不過,卡根形容他培養的腦組織「有知覺」與許多字典的定義不同;根據字典定義,有知覺意味著有能力擁有感覺和感受。

卡迪夫心理學學院名譽研究員迪恩·伯內特(Dean Burnett)博士更傾向於用「思維繫統」一詞。

他說:「有信息被傳遞和使用,由此引發變化,所以他們受到的刺激以一種基本方式被『思考』。」

隨著研究進一步深入,迷你大腦很可能會變得更加複雜。但卡根博士的團隊正在與生物倫理學家合作,確保不會出現培育出有意識的大腦的意外,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倫理問題。

"我們必須把這項新技術看作類似萌芽時期的計算機行業那樣,當時第一批晶體管是簡陋的原型,很不可靠,但經過多年的深入研究,它們給世界各地帶來巨大的技術奇蹟,「他說。

人工智能(AI)專家已經開發出能夠擊敗國際象棋特級大師的設備。

但是,與卡根博士合作的倫敦大學學院教授卡爾·弗里斯頓(Karl Friston):」迷你大腦的學習是自學,沒有人教它,因此適應性和靈活性更強。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