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香港特首李家超上任百日: 民望創新高,民意仍褒貶不一

李家超

EPA
李家超

香港特首李家超7月1日上任後,周六(10月8日)迎來其上任一百日。過去三個多月, 他和其團隊頻頻下區,親民貼地,在防疫政策方面順應民心,動作不斷,創2018年以來特首民望新高。但其政府的防疫政策過於保守,讓香港複常速度遠遠落後其他地方。 香港還面臨嚴重人才流失,社會氣氛低迷等問題,這些都將考驗其未來執政能力。

這100日,其領導的新政府都推行了什麼政策及工作,他如何兌現在選舉時的承諾,民眾又是如何看的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XvdfOet8GM

兩大目標下訂關鍵績效指標

李家超上任後提出「百日維新」,以「結果為本」,強調自己「不只是叫口號,真正希望有成果」。

他在競選政綱中,提出兩個目標: 一是在上任百日內,為指定的工作定出「關鍵績效指標」(KPI); 二是由於房屋政策是重中之重,承諾負責督導公營房屋興建項目的「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在上任百日內,提交初步加快興建公營房屋的工作建議,以提升未來五年內的整體公營房屋的落成量。令公屋輪候時間不再加長甚至縮減。

針對長達兩年多的防疫政策,他領導的政府取消航班熔斷機制,放寬海外抵港檢疫政策,先改為「3+4」, 近期再下調至「0+3」, 同時逐漸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社會民生方面,他推出新的扶貧政策,幫助弱勢社群家庭,協助住在「劏房」(群租房)的初中學生。8月份, 政府公布扶持基層初中生擺脫跨代貧窮試驗計劃(下稱「共創明Teen」),首批2000人,獲師友配對指導及財政資助。政府認為, 初中是個人成長關鍵時期,基層家庭欠缺社會資源,不懂求助,「共創明Teen」讓學員有機會接觸良師益友,開闊眼界、學習理財、規劃人生。

社區環境方面,李家超推出「香港新市容」 全港清潔運動,包括清理街道和後巷的衛生黑點、鼠患黑點等;此外,他首創立法會前廳交流會,加強與議員溝通。

針對競選前兩個目標的承諾一土地房屋及KPI 績效上,李家超在上任100日的前夕,特別在社交網站發帖文表示,指已收到涉及土地房屋供應的兩份「百日報告」,他將審視這兩份報告的建議,並考慮納入於10月19日公布的施政報告內。他又透露,已訂立過百項不同指標,涵蓋土地房屋、人才策略及醫療社福等不同範疇,預告將於施政報告中交代。

李家超

EPA
李家超

民望創新高,但民意仍褒貶不一

根據香港民意研究中心9月份特首民望調查,李家超的最新評分為53.5分,其支持率為49%,反對率為36%,民望淨值為正13個百分點,創2018年8月以來特首民望淨值新高; 然而,也有10%受訪者給予李家超0 分,顯示市民對他的看法,有褒有貶。

會計文員陳女士對BBC中文表示,她感到李家超工作勤奮,上任百日與其他局長頻頻下區,接觸市民,「相比起前任特首林鄭月娥,李家超願意聽取民意」。

民建聯成員、立法會議員陳恆鑌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表示,特首李家超上任百日,整體的感覺是他積極回應市民的訴求,例如疫情的管控、社區環境衛生問題等;他亦成立4個小組跟進香港主要核心問題, 包括房屋、土地、衛生環境,這些工作都很扎實,部分已經有實際成果,例如環境衛生得到很大的改善。

另外房屋及土地問題上,陳說他相信李家超在未來的施政報告裏有一定的把握。四個小組雖不包含處理經濟,而周邊的經濟環境也頗惡劣,陳相信特首也會把經濟上放上較重要的位置。

他說, 新特首能迅速回應社會的情況,例如早前其政黨向他提出「逆向隔離」措施,他一上任便積極推動及實行;另外與國際通關工作方面,他亦是「說到做到」,所以認為他頭一百日的成果是豐碩的。

但從事建築行業的陳先生卻認為整個防疫政策的決定太緩慢,複常速度遠遠落後其他國家,以至香港被新加坡超越。 另外,「大量年輕人選擇移民,人才流失嚴重,社會氣氛低迷,政府要深究原因及想辦法如何挽留人才」。

資深新聞工作者楊健興接受BBC中文訪問時也認為,在防疫政策上,政府的處理手法與市民的期望有頗大的落差, 特別是周邊其他亞洲區國家以至世界各地複常速度較快,與此對比, 香港在處理疫情上速度落後較大。 雖然上星期有降低隔離要求及放寬部分措施,然而社會仍然對「0+0」有熱切訴求。

他認為, 在過去幾個月,政府在公關及傳媒工作上多做了些功夫,得到輿論支持,但環顧社會反應,由「3+4 」到「0+3」的步伐也太慢。 包括建制派在內,社會普遍共識應該是「0+0」,以至於「安心出行」(防疫程式),甚至戴口罩規定,也要加快步代放寬或取消;然而政府的步伐仍然相對緩慢,這是基於香港受制於中國大陸的「清零」政策;因此,特區政府所推行與市民期望有一定差距。

當然楊健興建強謂,在現時政治社會環境下,市民縱使有很多不滿,也不會參與大型民間行動,表達不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_hwDqIsxMM

土地、房屋和「通關」

10月19日李家超將發表其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報告將會勾劃出未來五年的施政綱領和各項政策目標,對市民福祉影響深遠。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簡稱社協)幹事施麗珊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表示,香港社協8月下旬展開問卷調查,收集基層市民對本年施政報告的意見, 共訪問732 位受訪者,年齡介乎12 歲至69 歲。 受訪基層市民普遍對李家超及其管治班子觀感正面,評分平均分為6.75 分(10 分為滿分),反映基層市民對現屆政府有期望;更有近八成(79.8%)受訪者表示頗有信心或非常有信心李家超及其治港班子能做到中央政府寄望的「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她告訴BBC中文,第五波新冠疫症自去年年底至今仍困擾本港,本地經濟遲遲未能復蘇,基層市民生活持續困苦。 她寄望施政報告務必認真回應大眾在疫情下的就業和經濟困境,同時亦要處理本港社會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政策失誤。

她補充說,針對即將公布首份的施政報告,受訪基層最期待政府優先處理土地及房屋(41.9%)和兩地通關(27.7%)議題; 另一方面,內地與本港因新冠封關已逾兩年,經濟、民生遭受全方位打擊,因著本港與內地防疫抗疫政策差異,兩地遲遲未能通關回復正常,不僅影響跨境商業活動,兩地無數人民往返、家庭照顧、學童學習、長者治病等等,均受嚴重困擾。 為此,施麗珊說, 施政報告必須清晰交代全面通關的時間表及路線圖,令市民安心。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