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5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將於11月19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頒獎禮,本年度的提名名單已於周二(9月27日)公布(請在文末查看本年度金馬獎的完整提名名單)。
作為歷史最悠久的華語電影獎項,素有「華語電影奧斯卡」美譽的金馬獎,近年在中港台政治爭議和新冠疫情對電影業的衝擊下受到考驗,但是在多數中國大陸電影人不參與和港產片數量下降的情勢下,一年一度的頒獎禮依然將如期舉辦。
以下是關於本年度金馬獎,我們所知道的幾件事。
周二的提名名單顯示,本屆金馬獎主要獎項仍將由香港和台灣電影人分庭抗禮。
香港電影《智齒》以14項提名領銜,台灣電影《咒》和《一家子兒咕咕叫》則各以13項提名緊隨其後,而香港演員黃秋生主演的《白日青春》和台灣導演陳潔瑤執導的《哈勇家》則各獲得6項提名。
雖然香港電影市場在上半年備受新冠疫情衝擊(這一時期在香港本地上映的港產片僅6部),但今年香港電影人在金馬獎的存在感卻是近年較強的一次。
除了風格化的黑色電影《智齒》獲得最多提名外,最佳男主角提名五人當中有三人是香港演員——《白日青春》的黃秋生、《窄路微塵》的張繼聰、《智齒》的林家棟,他們將與兩名台灣演員張孝全(《罪後真相》)和游安順(《一家子兒咕咕叫》)爭奪影帝寶座。
最佳女主角提名名單中,也有香港演員袁澧林(《窄路微塵》)和港產電影常客張艾嘉(《燈火闌珊》)在列。與她們競逐影后的有台灣演員蔡亘晏(《咒》)和歷史上第一個獲金馬影后提名的新加坡演員洪慧芳(《花路阿朱媽》),以及已是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的劉雅瑟(《智齒》)——她也是本屆唯一獲演員提名的中國大陸影人。
講述一名迷戀韓劇的新加坡寡婦首次遊歷首爾的《花路阿朱媽》,編導何書銘還獲得最佳原創劇本(與王欣茹合編)和最佳新導演提名。與他競爭新導演獎的還有首執導筒的台灣演員柯震東(《黑的教育》)、台灣導演曾英庭(《查無此心》)、馬來西亞導演劉國瑞(《白日青春》)和來自澳門的孔慶輝(《海鷗來過的房間》)。
官方消息指,本屆金馬獎報名影片共計457部,其中包括60部劇情片。金馬影展將於11月2日以《一家子兒咕咕叫》開幕,11月19日頒獎。
在影帝和影后提名名單中,除了已經獲得金像獎影后的劉雅瑟之外,很多焦點或會在獲獎無數老牌演員黃秋生和張艾嘉身上。
曾兩奪金馬影后的張艾嘉,此番是第10度提名最佳女主角,她對於獲提名錶示「完全沒有想到」。
她在《燈火闌珊》中一名喪偶的中年女性為完成亡夫遺願,再造一塊承載他回憶的霓虹招牌,帶出對昔日香港霓虹燈飾的紀念。電影已入圍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競賽單元,也是香港亞洲電影節的閉幕電影。
監製陳心遙對於「多部優秀港產片並列」入圍感到榮幸,同時希望提名有助鼓勵大眾「關心香港尚存的工藝和文化」。
三奪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但尚未當過金馬影帝的黃秋生則第一時間在臉書(Facebook)表示「這樣的牌很難勝出」,自己會保持「平常心」,而他與林家棟、張繼聰、張孝全和游安順的影帝提名陣列,也被媒體稱為「死亡之組」。
另一部焦點電影、獲13項提名的《咒》一眾主創則均表達了對金馬獎評審的感謝。導演柯孟融表示這部作品「一步一步實現很多不同的夢想跟紀錄」,為此他非常感動。據台灣媒體報道,這部驚悚片曾是Netflix(網飛)海外排名第一,上映後也成為台灣原創恐怖片影史票房第一;而參演此片的6歲演員黃歆庭獲提名最佳新演員,也是金馬獎史上最年輕的入圍者。
憑此片入圍最佳女主角的蔡亘晏則表示:「希望所有入圍者都盡最大努力,發揮各自的專才帶來『亮晶晶的作品』。」
61歲憑《花路阿朱媽》提名最佳女主角的洪慧芳則向《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表示:「2022年是特別充實的一年。我們年初拍了《花路阿朱媽》,電影入圍了釜山國際電影節,現在我又獲得聲望很高的金馬獎提名。我非常榮幸。」
創辦於1962年的金馬獎是亞洲華語電影最具代表性的電影獎之一,僅僅在幾年前,眾多華語電影人還一度寄望中國大陸市場的開放會有助於金馬獎成為更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
但是近幾年,金馬獎卻因為兩岸關係的緊張而成為地緣政治爭議的戰場。
在2018年,正值多部中國大陸電影入圍金馬獎之際,講述「太陽花學運」的台灣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得最佳紀錄片獎。導演傅榆在致辭時提到:「我很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為台灣人最大的期待。」
這一表述被認為是支持「台獨」的言論,不僅令當屆評審團主席鞏俐拒絶上台,更引發隨後的一系列政治風波。
2019年8月,中國大陸官方下令暫停大陸電影人赴台,各部熱門中國大陸電影不報名參加金馬影展,多部已經報名的港產片也在手續完成後宣佈取消參展。
中國大陸的禁令雖然不涵蓋港產片,但是由於眾多香港與大陸合拍電影須仰賴中國大陸票房市場,近幾年只有少數香港投資人獨立投拍的港產片參與了金馬獎。
香港影業協會向BBC中文確認,已經連續三年致信「溫馨提示」會員,指金馬獎近年「日趨政治化」,多名台灣導演或藝人將政治與電影「混為一談」,呼籲會員「務須三思」是否參與金馬獎。
有關信件被質疑是政治施壓,但是該協會理事長洪祖星較早前向BBC中文表示,並沒有「下命令不准他們去」,而是提醒會員相關的政治風險,要避免因為參加電影節而影響與中國大陸合作的機會,強調「拍戲最緊要都是賺錢」。
2022年的金馬獎提名名單顯示,香港電影參與金馬獎的數量並沒有減少,但同樣沒有跡象顯示,與金馬獎相關的兩岸關係爭議會在短期內消失。
最佳攝影:
最佳剪輯:
最佳美術設計:
最佳造型設計:
最佳動作設計:
最佳視覺效果: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最佳原著劇本:
最佳改編劇本:
最佳音效:
最佳劇情短片:
最佳紀錄片:
最佳紀錄短片:
最佳動畫短片:
最佳新演員:
最佳新導演:
最佳導演: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劇情片:
年度傑出台灣電影工作者:
終身成就獎: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0/04/2024 10:44AM
09/04/2024 05:00PM
09/04/2024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