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台海危機:中國軍演常態化下台灣人移民走資避險的故事

2022年9月7日,台灣屏東縣聯合作戰訓練演習結束後,台灣軍方人員升起中華民國國旗。台灣總統蔡英文表示,台灣武裝部隊有能力應對中國的軍事壓力。

EPA
2022年9月7日,台灣屏東縣聯合作戰訓練演習結束後,台灣軍方人員升起中華民國國旗。台灣總統蔡英文表示,台灣武裝部隊有能力應對中國的軍事壓力。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裴洛西)上月訪台後,中國解放軍隨即舉行環台軍演,中國軍機飛越台灣海峽中線多達300架次,破歷史紀錄。隨著兩岸局勢升溫,尋求移民的台灣人亦陸續增加,但與上一波移民潮有所不同。

家族經營運輸業生意的陳先生,在佩洛西訪台後一個月內決定移民並付諸行動,八月底「快閃」到馬來西亞視察環境,兩天內看了16個房子併購入其中兩套,將申請「第二家園計劃」(MM2H),換取一家三代、共八人的居留權。

他對BBC中文網表示,其家族慣常投資海外房地產,但以往只是為了投資,沒想過移民或入籍,這次申請大馬居留「跟台海局勢有絶對關係」。「現在一定不會真打,我們不是太緊張,但未來幾年都有風險存在,這次台海危機讓我們一家很認真討論有沒有後備計劃,如果不早一點計劃,到時候的選擇會很少,成本也會更高。」

根據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規定,申請人要符合定期存款、流動資產及外地月入等要求,獲批後會有五年的長期居留證,可以續簽,期間每年要在該國定居至少90天。

這個計劃無法入籍,但陳先生一家認為「至少十年內有個地方可以躲」,又強調如果台灣不動蕩就不會搬走,只是想買個保險。他說:「很多有錢人20多年前早就部署好,在海外有房子、有第二本護照,我們算很晚了。」

移民查詢增加三到五倍

佩洛西在華盛頓國會山莊出席總結亞洲之行記者會(10/8/2022)

EPA
佩洛西批評中國以她訪問台灣為借口開展封鎖台灣的軍事演練。

台灣最大規模的移民潮發生在90年代,1995年前總統李登輝訪問美國,翌年首度直選總統,中國解放軍朝台灣外海發射飛彈,引發富人拋售房產並移民海外。

今年八月初佩洛西訪台後,台海陷入20多年來最緊張的軍事對峙。在此敏感時刻,有富豪率先表態留守,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開記者會指已放棄新加坡國籍,恢復中華民國國籍,「決定會死在台灣,不會死在國外」,並宣佈捐出30億台幣協助台灣防務。

但並不是所有台灣人都決心「死在台灣」。根據台灣《遠見》雜誌在八月中旬進行的民調,63.6%受訪民眾、42%企業擔憂兩岸開戰;被問到若開戰是否願意自己或家人上戰場時,65.2%民眾表示不願意,只有約25.8%願意。

台北多家移民公司對BBC中文網表示,八月份接到的查詢電話比平日增加三倍到五倍。喜瑞都移民事業公司台北辦公室經理朱樹櫻透露,有客戶來電詢問「有什麼簽證、護照可以馬上取得」,甚至想確認「如果是美國公民,是不是能撤僑」。

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

AFP
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開記者會指已放棄新加坡國籍,恢復中華民國國籍,並宣佈捐出30億台幣協助台灣防務。

她的公司專營美國移民業務,主攻高端客群,近期查詢的客戶中有一半有綠卡但已過期,現在急切想恢復身分,也有些人是美國公民的親屬,之前一直沒有入籍,近日開始申辦;另有部分人早年取得美國籍,其後因稅務問題棄籍,現希望以最快方法取得第三國護照,例如加勒比海國家、土耳其和歐盟簽證等。

朱樹櫻坦言,過去兩年疫情下台灣人難以出國,各地移民局也停擺,整個移民產業都很慘淡,其公司業務掉了三分之二,今年這一波台海危機「讓我們有反轉的機會,到2023年都不用擔心」。

「精英中的精英」走得低調

不過與1996年「飛彈危機」後的移民潮相比,有移民顧問形容這次「微不足道」。喬盟國際顧問負責人、中華民國移民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王權宏入行超過30年,他對BBC中文網表示,1995、96年每天平均接獲過百宗電話查詢,兩岸和平時期降到每天三五宗,上月中共環台軍演後增至約20宗。「是明顯多了,但你說很誇張嗎?其實還不到當年的兩成。」

他指出,90年代各國移民門檻低,一個客人問完發現很簡單,就會帶動其他親友也來申辦,形成雪球效應,但現時門檻變得很高,「一個問完覺得太難辦了,大家就覺得算了,想移民的人變多,但有條件走的是少數,說不上是移民潮」。

另有不願具名、專營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紐西蘭)線的移民顧問也說,上一波移民潮客戶很多是中產家庭,但這次因為門檻高,申請人全是「精英中的精英,在各行各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們走得非常低調,生怕被政府查到會影響在台灣的工作和身分。

她說大部分人不打算舉家移民,只是為了送子女出國,當中不少人擔心台海危機持續,台灣政府會延長兵役,因此為了小孩不用當兵而申辦移民。

年輕精英移居新加坡

投資移民門檻高,年輕的專業人才就嘗試用就業途徑移民。今年33歲、從事金融業的黃小姐八月底搬到新加坡工作,計劃半年後申請當地永久居留權,希望三年後可獲批。

她對BBC中文網說當地發展機會較多,也考慮到將來生小孩,希望下一代在沒有政治風險的地方成長。「以前沒想過戰爭的可能性,但俄烏戰爭爆發後突然覺得距離很近,會有危機意識。」

她說台灣生活舒適,如果可以選擇不會走,可惜台灣夾在中美之間並長期在軍事威脅下,衍生一系列政治和經濟問題。「打起來可能還是很困難,但我覺得好煩,每天都有新聞說中共軍機來,常常試探我們的底線,然後民進黨跟國民黨天天在吵『親美』還是『親中』,所有討論都圍繞這個議題,沒有時間想別的,台灣的發展就被困在這裏。」

她認為台灣政府為了防衛,決策都很意識形態、很保守,影響台灣整體國力。「要防中資、防滲透,金融市場不透明又沒效率,這樣就越來越少外商來投資,本地企業也變得沒有競爭力,長遠整個經濟都不好,年輕人永遠低薪,看不到希望。」

黃小姐承認自己是幸運的一群,有足夠的工作經驗和語言能力可以外移,「大部分人想走但沒有選擇,只能繼續過生活,小確幸」。

轉移資產

1996年台灣總統大選後中國驅逐艦在南海軍事演習中發射導彈

Getty Images
「第三次台海危機」又稱台灣海峽導彈危機、台灣海峽飛彈危機。圖為1996年台灣總統大選後中國驅逐艦在南海軍事演習中發射導彈資料照片。

對兩岸局勢及台灣前景的憂慮,也反映在資金走向。有不願具名的銀行界人士告訴BBC中文網,最近一個月很多客戶把數以十萬計的美元資金轉走,移到海外。

現年30多歲、在私募基金公司任職的張先生,也已經轉移數十萬美元到美國。他說如果台海開戰,自己不想被中共統治,也不相信「一國兩制」,到時候若有機會離開台灣,就會需要海外的資源,而目前他在海外的錢「足夠起家」。

他對BBC表示,未來數年會把更多資產調配到海外,台灣的錢只用作支付日常開銷,也不會在台灣置產。「如果開戰,新台幣一定會大幅貶值,那時候再換就太晚了,我沒辦法接受辛苦賺來的錢,一個戰爭就化為烏有。」

張先生坦言,他是同齡人當中少數會提早部署的,身邊的朋友都認為「等事情發生再想辦法,不用為了未必會發生的事那麼緊張」,但他覺得只要理性思考,都知道戰爭風險不全然是杞人憂天。

他說:「一般人理解世界是從經濟出發,比如美國,政治比較是為經濟服務。但中俄不是這個角色,俄羅斯可以捨棄經濟、追求政治上的理念而入侵烏克蘭,中國管控疫情的邏輯也是這個方向,他對台灣也可能是。」

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44.1%受訪民眾相信若中共武力攻台,美軍會協防台灣,47.5%民眾不相信。張先生屬於後者,他表示:「理想歸理想,現實就這麼赤裸,如果對岸打過來,台灣真的有辦法防衛嗎?美國真的會介入嗎?你看阿富汗和烏克蘭,就知道美國不想過多介入,實際爆發戰爭時,可能我們還是要孤軍作戰。」

但綜觀台灣社會,中國軍演以來一般民眾還是照常過日子,顯得非常淡定。張先生認為,對於沒有選擇空間、每天擔心柴米油鹽的人,不能批評他們淡忘,但自己既然有選擇,就選對自己最有利的。「不管執政者想推向哪個方向,都不是我可以控制,但我的財富和資源是我可以控制的,但我真的是少數,憂患意識比較強。」

移民顧問朱樹櫻也表示,這波台海危機不會如90年代般引發大規模移民潮,1996年「飛彈危機」時的那輩人還是有二戰、打仗的記憶,會很恐慌,但過了近30年亞洲經濟起飛,戰爭記憶已沒那麼近,「怕的人還是會怕,不怕的人安逸慣了」。

地圖:中國2022年8月環台軍演

BBC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