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聞焦點圍繞中國政治與疫情。中共二十大敲定於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各界預料習近平將打破「兩任」和「七上八下」傳統繼續主政。而在此政治敏感時刻,中國多地疫情再起。
聯合國在本周發表一份有關新疆的報告,指調查發現了中國政府對新疆少數民族實施酷刑的「可信證據」。
台海局勢持續緊張,連日來中國大陸無人機頻繁靠近金門,台灣軍方首次實彈射擊驅離。
國際方面,蘇聯末代領袖戈爾巴喬夫病逝,享年91歲。
剛剛過去的一周,BBC中文有以下新聞內容受到讀者的關注。如果你錯過了它們,BBC中文帶你一一回顧。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公布,中共二十大將於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日期比外界此前預期來得早。
國際主流媒體基本一致認為,中共二十大將是習近平的"加冕"儀式,預料他會打破鄧小平時代修訂的「兩任」和「七上八下」制度,繼續留任主政,並延續過去十年來的政策路線。
但在華文圈,有部分自媒體人和海外華文媒體持相反意見。有一類分析稱,習近平在內外困局和黨內派系壓力下,可能被迫讓出中共總書記一職。另一類分析則聲稱,中共內部已經發生類似於十一屆三中全會或「遵義會議」類的大變動,甚至可能會有巨大政策和路線變革。
中國宣佈中共二十大會議日期之時,多個地方再度出現新冠疫情。四川丶廣東丶西藏丶海南為重災區,各地重新推出暫停堂食丶關閉娛樂場所等嚴控措施,部分地方推行全縣靜默管理。
有醫學專家對BBC分析指,中國各級政府仍在延續2020年以來採取一刀切的核酸檢測防疫,沒有與時俱進,當局是時候調整相關政策,應加快疫苗施打丶藥物研發引進,在充分降低風險的同時盡早全面開放。
外界關注中共二十大會否成為調整防疫政策的關鍵時刻,還是會因應「今冬明春或出現新冠與流感疊加流行風險」,而延遲調整政策。
前蘇聯領袖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 戈巴契夫)逝世,享年91歲。
戈爾巴喬夫1985年就任蘇共總書記,在任期間向世界打開了大門,推動蘇聯民主化,199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其後東歐變天,1991年蘇聯瓦解,現代俄羅斯由此誕生。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Antonio Guterres )讚揚戈爾巴喬夫「改變了歷史進程」,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 普丁)也表達「最深切哀悼」,但許多俄羅斯人從未原諒他,認為他該為蘇聯解體負責,甚至稱他為叛徒。
戈爾巴喬夫任內實現了當時蘇共和中共的關係正常化,曾在1989年天安門學潮期間訪華,與趙紫陽和鄧小平會面。他在回憶錄透露,趙紫陽在會談中坦誠談到社會主義國家能否放棄一黨制丶實行多黨制的想法。
蘇聯解體後,戈爾巴喬夫於1994年訪問台灣會見時任總統李登輝,表示「我本人也和總統閣下一樣,盼望能在不流血的狀況下,完成改革理想。」
聯合國發表一份有關新疆的報告,指調查發現了中國政府在當地實施酷刑的「可信證據」,可能構成「反人類罪」。
報告提到,中國利用模糊的國家安全法壓制少數民族,並建立「任意拘留制度」,囚犯們遭受了「各種形式虐待」,包括「性侵和性別暴力事件」,還有一些人面臨強制治療和「歧視性的計劃生育和生育控制政策」。
該報告在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卸任前一天公布,她透露自己承受著「發表或不發表報告的巨大壓力」。
北京稱這是西方國家的「鬧劇」,並否認報告中的虐待指控,指拘留營是打擊恐怖主義的工具。
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中國無人機頻繁飛往台灣金門。台灣軍方在8月30日向其中一架「持續盤旋」的無人機開槍射擊,為台灣軍隊首次實彈驅離中國大陸的無人機。
此前,一些疑似由中國大陸無人機近距離拍攝的畫面在社交媒體上流傳,其中一條影片顯示,有兩名台灣士兵發現無人機後,向無人機投擲石塊。對此,有台灣網民質疑當局反應「軟弱」。
台灣軍方表示,無人機短片是中國「認知戰」的一部分,企圖「詆譭」其武裝部隊,但軍方稱這些無人機是「民用」的。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6/09/2022 12:00AM
16/09/2022 12:00AM
16/09/2022 12: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