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戈爾巴喬夫: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病逝,聯合國秘書長稱他「改變了歷史進程」 ,普京表達「最深切哀悼」

Mikhail Gorbachev

Getty Images
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於俄羅斯當地時間8月30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91歲。

和平結束冷戰的前蘇聯領袖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 戈巴契夫)逝世,享年 91 歲。

1985 年上台的戈爾巴喬夫在任時向世界打開了大門,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1990年3月至1991年12月期間擔任蘇聯總統,是蘇聯歷史上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總統。1990年,戈爾巴喬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戈爾巴喬夫病逝的醫院說,他身患嚴重疾病多年,這幾年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時常進出醫院。

2022年6月,國際媒體便報道稱戈爾巴喬夫因腎病入院。目前醫院尚未公布死因。

Reagan and Mikhail Gorbachev

Getty Images
1987年,戈爾巴喬夫和時任美國總統里根一起簽署核軍控協議。

但戈爾巴喬夫仍無法阻止蘇聯的緩慢解體,現代俄羅斯由此誕生。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Antonio Guterres )稱他「改變了歷史進程」,全世界都在悼念他。

「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是獨一無二的政治家,」古特雷斯在推特發文致敬: 「世界失去了一位傑出的全球領袖、堅定的多邊主義者和勤奮的和平倡議者。」

根據路透社,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 普丁)的發言人佩斯科夫( Dmitry Peskov )說,戈爾巴喬夫去世後,普京表達了最深切的哀悼。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稱戈爾巴喬夫為「罕見的領袖」,並稱讚他是位獨特的政治家,在冷戰的緊張局勢中「有想象力看到不同的未來是可能的」。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說他欽佩戈爾巴喬夫的勇氣和正直,並補充說,「在普京侵略烏克蘭之際,他對開放蘇聯社會的不懈承諾仍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

歐盟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讚譽戈爾巴喬夫「為自由歐洲開闢道路」,是一位「值得信賴和受人尊敬的領袖」。

「我們不會忘卻這一遺產。」她補充說。

美國前國務卿詹姆斯·貝克稱,全世界會懷念戈爾巴喬夫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曾在1990年和戈爾巴喬夫協商東西德合併的貝克表示,戈爾巴喬夫的努力保證了冷戰的和平結束。他將戈爾巴喬夫稱作「巨人」。

曾在尼克松總統任內擔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告訴 BBC,戈爾巴喬夫將「在歷史上被銘記,他是一位開創了造福人類和俄羅斯人民的歷史性變革的人」。

但許多俄羅斯人從未原諒他,認為他該為蘇聯解體負責。

俄羅斯在被佔烏克蘭任命的官員弗拉基米爾·羅戈夫(Vladimir Rogov)表示,戈爾巴喬夫先生「故意導致聯盟走向滅亡」,並稱他為叛徒。

戈爾巴喬夫與中國

北京同莫斯科的關係曾在1950年代決裂,在那之後中蘇之間長期沒有互訪。戈爾巴喬夫是關係緩和後到訪中國的首位蘇聯最高領導人。

1989年5月15日,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訪問北京。戈爾巴喬夫到訪正值天安門學潮期間,示威者當時佔領了北京中心的天安門,還試圖攔截車隊。

當時中國官方由於抗議人群佔據天安門廣場,被迫改在首都機場舉行歡迎儀式。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Mikhail Gorbachev (2nd R) review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troops along with Chinese president Yang Shangkun (L) during the welcoming ceremony at Beijing Airport on May 15, 1989.

Getty Images
1989年5月15日,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在機場舉行歡迎儀式迎接戈爾巴喬夫。

在那次訪問中, 提倡政治透明化和政治體制改革的蘇共總書記兼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戈爾巴喬夫與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分別舉行會晤,實現了當時蘇共和中共的關係正常化。

China's head of state, Deng Xiaoping (center), holds the hands of Mikhail and Raisa Gorbachev during a visit by the Soviet leader to China. (Photo by Peter Turnley/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戈爾巴喬夫夫婦訪華時和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牽手合影。
After 30 years of rupture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 and China, President Mikhail Gorbachev pays an official visit to Beijing, where he is greeted by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ecretary General Zhao Ziyang on the third day of his visit. Ziyang, who advocates dialogue with pro-democracy student demonstrators on Tiananmen Square during the visit, is later ousted from his post.

Getty Images
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和戈爾巴喬夫會面。戈爾巴喬夫訪華歸國後不久,趙紫陽便因同情學潮被解職軟禁。

不過,就在戈爾巴喬夫訪問歸國後不久,趙紫陽便因同情學潮被解職軟禁。

2005年1月趙紫陽逝世後,戈爾巴喬夫曾發表聲明表示悼念。戈爾巴喬夫在關於趙紫陽逝世的聲明中說:「我記得我們的會面是在天安門抗議示威的背景下舉行的。趙紫陽以非常關注和關切的心情對待這些抗議示威。我認為,在當時的中共領導層中,趙紫陽是最為同情示威者的,也是最為接受民主的。但是與此同時,趙紫陽反覆重申,他同鄧小平是同盟。」

戈爾巴喬夫後來在回憶錄中透露,趙紫陽在他們的會談中坦誠談到社會主義國家能否放棄一黨制、實行多黨制的想法。

在北京發生"六四"事件後不久,蘇聯和東歐的共產主義國家紛紛瓦解。作為蘇聯共產黨掘墓人的戈爾巴喬夫也退出了歷史舞台。

此後,他於1994年訪問台灣,並會見時任台灣總統李登輝。中央社引述當年台灣總統府新聞稿檔案稱,李登輝與戈爾巴喬夫當時曾針對政治民主改革交換意見。戈爾巴喬夫向李登輝說:「我本人也和總統閣下一樣,盼望能在不流血的狀況下,完成改革理想。」

戈爾巴喬夫生平重要節點

Gorbachev as a child

Getty Images
戈爾巴喬夫成長於俄羅斯南部的農村地區。

戈爾巴喬夫1931年出生在俄羅斯南部的斯塔夫羅波爾( Stavropol)地區。

1955年,當他從莫斯科國立大學畢業時,已是一名共產黨員。

戈爾巴喬夫與新婚妻子賴莎回到斯塔夫羅波爾後,開始在地區的共產黨組織中迅速崛起。

當時,他是新一代的黨內活動家之一,他們對蘇聯高層的老同志越來越不耐煩。

1961年,戈爾巴喬夫成為俄共青年團的地區書記,並成為黨代會代表。

1978年,戈爾巴喬夫作為中央委員會農業秘書處的成員搬到莫斯科。僅僅兩年後,他被任命為政治局正式成員。

在尤里·安德羅波夫(Yuri Andropov)擔任蘇共總書記期間,戈爾巴喬夫多次出國訪問,包括1984年訪問倫敦。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 柴契爾)對他深刻印象。 「我喜歡戈爾巴喬夫先生……我們可以一起工作。」

Mikhail Gorbachev & Margaret Thatcher

Getty Images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對戈爾巴喬夫不吝讚美之詞。

1984年蘇共領導人安德羅波夫去世後,眾人期待他會接替總書記大位,但病中的契爾年科(Konstantin Chernenko)卻成為總書記。一年之內, 契爾年科去世,戈爾巴喬夫作為政治局最年輕的成員擔任蘇共總書記,成為1917年俄國革命後出生的第一位總書記。

戈爾巴喬夫上任後的首要任務是振興奄奄一息的蘇聯經濟。當時蘇聯經濟幾乎處於崩潰邊緣。

另一方面,他認為如果經濟改革若要成功,就需要對共產黨本身進行根本改革。

不過,戈爾巴喬夫也不打算用自由市場經濟完全取代國家控制。他在1985年對黨代表的一次演講中明確表示:「你們當中的一些人,把市場看成是經濟的救星。但是,同志們,你們不應該只想著救命稻草,而應該考慮船,這艘船就是社會主義。」

他處理政治制度停滯的另一個武器是民主。蘇聯第一次有了自由的人民代表大會選舉。

但是,鬆綁政治制度,在龐大的蘇聯的不同民族中引發了騷動。1986年12月在哈薩克斯坦發生的騷亂便預告著一個動蕩時期的到來。

此外,戈爾巴喬夫希望結束冷戰。他於1987年和美國總統里根簽署了「中程核導彈條約」。根據該協議,兩國的數千枚導彈退役。

他也宣佈單方面削減蘇聯常規部隊,並最終結束了蘇聯對阿富汗的多年佔領。

但他最艱難的考驗還是來自那些不情願被蘇聯吞併的國家。

開放和民主導致了獨立的呼聲。最初,戈爾巴喬夫用武力鎮壓了這些國家。

之後,蘇聯的解體始於北部波羅的海的三個共和國。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脫離了莫斯科中。

這種態勢此後蔓延到俄羅斯的華約盟國。1989年11月9日,在大規模示威之後,東德這個最強硬的蘇聯衛星國的公民最中被允許自由進入西柏林。

戈爾巴喬夫的回應不是派出坦克,而是宣佈德國的統一是其內部事務。

1990年,戈爾巴喬夫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因為他在東西方關係的根本性變化中發揮了主導作用」。

但到了1991年8月,莫斯科的共產主義守舊派已經受夠了。他們發動了一場軍事政變,戈爾巴喬夫在黑海度假時被逮捕。

俄羅斯的葉利欽( Boris Yeltsin 葉爾欽)逮到機會,結束這場政變,逮捕了政變者,也剝奪了戈爾巴喬夫幾乎所有的政治權力。

Protests in 1991. The coup in that year signalled the end of Gorbachev's time in power

BBC
1991年的政變後,戈爾巴喬夫被剝奪了所有權力。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