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旱災與氣候變化:當2022年成為了乾旱與高溫之年

伊拉克濟加爾省奇巴伊什縣一位男孩站在擱淺乾涸濕地上的小船上(28/6/2022)

AFP
「驟旱」比長時間缺乏降雨所導致的旱災日趨常見。

科學家普遍指出,世界正經歷幾十年來範圍最廣的乾旱,一些地方還刷新了氣象紀錄。突如其來的「驟旱」也日趨普遍。

專門研究乾旱的美國宇航局(NASA;美國太空總署)資深科學家本傑明·庫克(Benjamin Cook)說:「這一年北半球旱災處處,相當不簡單。北美洲、歐洲、地中海地區和中國同時遭受迫近紀錄甚至是破紀錄的熱旱影響」。

但專家們指出,受嚴重影響的地區還有東非、南美、亞洲部分地區與澳大利亞局部地區。

受災最嚴重地區之一是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東北非)。在連續四個雨季滴水未降,使得一個地區貿易同盟(IGAD;政府間發展組織)的發言人努爾·穆罕默德·謝赫(Nuur Mohamud Sheekh)將之稱為「4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他說,這估計將對5000萬人構成糧食安全風險。

據《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秘書處一份報告稱,非洲遭受旱災的頻次比任何一片大陸都要高。報告說,在2000至2019年間所發生的134場旱災中,70場發生在東非。

中國今年也對全國範圍發佈乾旱預警,持續高溫致使河川乾枯,包括全球第三長河流長江的部分流域。

重慶嘉陵江乾涸見底(18/8/2022)

Reuters
中國長江部分流域嚴重乾涸,氣象部門要發佈乾旱預警。

四川省水力發電量顯著下跌,引致限電,部分航道停航。中國政府官員稱,六省市區超過200萬公頃農地受災。

據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Copernicus Atmosphere Monitoring Service)數據,歐洲西部雨量最低紀錄已被刷新,阿富汗與伊朗等中亞國家所經歷的嚴重旱災迄今已持續超過一年。

在南半球,南美洲最近幾年也深受乾旱影響。

一份聯合國報告指出,乾旱引致2020至2021年全球穀物收成減少3%,智利中部更在經歷一場持續13年的「特大乾旱」——該地區千年一遇的乾旱。

報告還說:「此外,巴拉那—拉普拉塔盆地(Parana-La Plata Basin)的多年乾旱是1944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乾旱,影響了巴西中南部以及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的部分地區。」

「驟旱」常態化?

從前,典型的乾旱需要連續幾個季節以至於幾年的時間來形成,但科學家們指出,在許多地方,這模式已發生變化。

低降雨和極端高溫共同作用,瞬間造成乾旱,這是北半球部分地區在這個夏天能看到的現象。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U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資深科學家羅傑·普爾沃蒂(Roger Pulwarty)說:「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所謂的突發乾旱。」

「這也許只會持續一到三個月,但要是這發生在農作物收成旺季,或是叢林大火高危時節,就能造成莫大破壞。」

肯尼亞東部省羅揚加拉尼地區一群圖爾卡納族婦女扛著柴枝走過荒漠(12/7/2022)

AFP
非洲一些地區長期受旱災煎熬。

他指出,容易發生「驟旱」的地方包括巴西、非洲北部薩赫勒地區(Sahel)、東非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印度、美國中部、俄羅斯西南部與中國東北部。

距離年末還有四個月,科學家們認為,不能過早定論2022年的乾旱情況是否比2012年更嚴重——當年被視為當代史上乾旱最惡劣的一年。

來自20世紀的氣象記錄也不夠完美,因此難以把任何一年排進「長期乾旱聯賽榜單」上,但科學家們對我說,今年旱災所波及範圍,屬數十年來最廣。

航拍智利瓦爾帕萊索大區佩紐埃拉斯湖(18/3/2022)

AFP
2022年3月,智利中部重要蓄水地佩紐埃拉斯湖(Peñuelas Lake)總水量萎縮至只剩原最高水量的0.2%。

談到未來,科學家們的話顯得毫無鼓勵性。

科學家們早已申明,受降雨減少和空氣與土壤濕潤度降低影響,全球變暖將增加一些脆弱地區遭受旱災的風險,他們也預期旱情將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頻密。

根據UNCCD秘書處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從數字看乾旱》(Drought in Numbers)報告,要是全球氣溫到2100年比現在上升3攝氏度——一如預測,要是當前溫室氣體排放沒能得到顯著減少的話——農作物歉收與其他乾旱所導致的經濟代價將比今天高五倍。

NASA科學家本傑明·庫克說:「無論氣候變化是如何在影響著(今年的)這些旱災,隨著我們邁向日趨暖化的未來,我們必須為這些事態做好凖備。」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