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安全部門在今年較早前發出警報,指一名工作地在英國的律師參與了為中國政府而進行的「政治干預活動」。英國軍情五處(MI5)公開點名李貞駒(Christine Lee),並在最近前所未有地與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舉行一場聯合記者會,標誌著針對中國安全威脅所採取的做法發生了轉變。
當一名議員被召喚到議會安全部門主管的辦公室,通常都不是好消息。如果還有軍情五處人員在等候的話,事情就更糟糕。而這就是工黨議員巴里·加丁納(Barry Gardiner)在1月13日早上的遭遇。
他被告知,這次會議是關於李貞駒的——一個很久以來他一直當作好朋友的人。她剛剛捐出了大約50萬英鎊支持他的工作,她的兒子還在他的辦公室工作。英國下議院議長不久之後就將正式發出警報。
加丁納的朋友之後將會被指控,不是特務,而是某種更模糊的東西——一個「影響力間諜」,進行「代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影響力活動」。
李貞駒與加丁納的友誼在她順利通往威斯敏斯特宮的道路上至關重要。她在那裏的人脈最終遍及整個政治光譜,到達最高層。她曾與特里莎·梅(Theresa May,文翠珊)和大衛·卡梅倫(David Cameron)會面,還向議員愛德·戴維(Ed Davey,戴宏)的當地黨派捐款,當時後者是自由民主黨領袖和能源策略大臣。
直至1月13日前的這些事件,焦點不僅是一名女性通往最高政治圈子的路途,還有正在轉變中的英中關係——以及安全事務官員越發警惕的信號。在7月初,英國軍情五處和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首腦在倫敦前所未有地一同露面,公開警告來自中國的威脅。
1月13日並不是安全官員與巴里·加丁納的第一次對話。李貞駒的捐款最早在五年前被媒體聚集。於是,為什麼忽然間要這樣公開地發出警告?
MI5已經在逐漸取得一些新的信息,顯示流入英國政治體系的錢在中國的真正源頭被掩蓋了。具體來說,他們相信這些錢是與統戰部有關。中共把統戰部稱為「魔法武器」——不是秘密情報機構,更多是一個影響力機構。它是MI5處長肯·麥卡雷姆(Ken McCallum)在7月6日的演講中提到的組織之一,說這些是「越來越多耐心操作、資金充足、具欺騙性的行動,以收買和施加影響力」。
雖然在這一次警告中得到最多媒體關注的是加丁納——他因此有了「北京巴里(Beijing Barry)」的外號——但是MI5的擔憂首先不是李貞駒與他的關係,更多的是評估中國正在試圖扶植新一代的政治候選人。
多名官員聲稱,李貞駒參與了一項「播種行動」,反映出中國政府的操作手法——願意為了獲得回報而等上好些年。在沒有指名道姓之下,安全事務消息源稱,在各大黨派內有少量的一批候選人。
在7月6日演講之後面對記者時,MI5處長還強調了以下的危險:
「情況並不總是尋求影響一個國家領導人或者內閣級別的某個人。其中非常驚人的一點是,他們願意投資在地方級別培養一些有潛力而且正處在政治生涯初期的人。」
美國情報官員也警告,地方官員越來越多地成為中國的目標。
至2021年末,以李貞駒為例,這種危險被評估為足夠嚴重到需要干預。但是,怎麼做呢?
「政府和情報機構有情報工具來界定一些正在進行的活動,」現任英國公務行為標凖委員會(Committee on Standards in Public Life)主席的MI5前處長埃文斯爵士(Lord Evans)說,「但問題是,當你界定了那些行為之後,你能夠對它做什麼呢?」
多個月來,官員們一直研究是否有足夠證據以任何刑事罪名起訴李貞駒,但都一無所獲。
那就只剩下發警告這種做法,公開點名說她是影響力間諜。
這只不過第二次有這一類警告發出。去年夏天,一個波蘭人和一個烏克蘭人通過郵件聯繫了約100名議員,表面上是談論烏克蘭國內的極右分子,但其實是為了推動一些對莫斯科有幫助的政策。有關他們活動的警告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宣傳,但是卻使得幾十名議員聯絡議會安全官員尋求建議。
關於李貞駒的警告更加引人注目,因為她在英國的根基更深,而且她的角色絶非秘密。
李貞駒在1974年11歲時從中國來到英國。她說自己在貝爾法斯特的學校是班裏唯一的中國學生,曾經受到過言語霸凌。
她在1990年創建了自己的律所,位於北倫敦的一個狹小辦公室,專攻移民問題,包括與中國有關的庇護申請和工作簽證。這讓她與中國大使館取得聯繫,從而使她在2008年成為大使館的法律顧問。她之後成為北京的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法律顧問,該辦公室在2018年成為統戰部的一部分。她又曾在其他組織推廣中國與海外華人社區之間的聯繫。
李貞駒目前未有公開置評,也沒有回應BBC的採訪請求。
在1月的警告發出後,巴里·加丁納說,他「好些年來」與安全部門「開誠佈公談論」過他與李貞駒的聯繫,而且他沒有被告知要停止與她聯繫。他說,他對給他辦公室的捐款「完全透明」——全部都與議會的議員財務利益登記處(Register of Members’ Financial Interests)作過適當申報。
在艾克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xeter)研究中國影響力的馬丁·索爾立(Martin Thorley)表示,他在五年多以前注意到李貞駒的角色,「這並不是特別隱蔽的。如果你看得懂中文,很可能就能從中文那邊看到當中的聯繫。」他說,到2019年,他看到更多來自中國的報道,關於她與統戰部的聯繫。那一年,她還被拍到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框。
李貞駒公開以中英關係使者的身份行事。她在2009年中國全國人民政協會議上說:「在中國提升海外華人的聲音不僅對已經在國外扎根的華人群體有利,也會讓中國通過千千萬萬在海外工作和生活的華人而擁有自己的國際聲音,同時維持著他們與中國的聯繫。」
李貞駒還成為了歷來低調的華人群體的代言人,讓他們在英國政治生活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主要的工具是2006年成立的英國華人參政項目(British-Chinese Project)。它舉行活動和組織去中國的出行團。參與者當中有一些後來會成為議會和地方政府候選人的人士。她支持有中國背影的候選人參政的角色,遠不是秘密。
李貞駒影響力一個關鍵的渠道是英國跨政黨國會中國事務小組(APPG)。議會安全事務總監阿莉森·傑爾斯(Alison Giles)在最近有關APPG的標凖委員會報告中舉證說,李貞駒在設立這個小組過程中「起過作用」。巴里·加頂納是該小組的主席,而李的英國華人參政項目則扮演前者的秘書處。
MI5的警告中特別提到的關注是,儘管英國跨政黨國會中國事務小組已經解散,但還是有計劃設立新的小組。「APPG是接近議員的一條特別有吸引力的通道,」阿莉森·傑爾斯作供時說,批外部組織有能力提供財政和秘書支持,令這些組織成為「被情報官員看作既有吸引力又能夠接近的目標」。
據BBC所了解,李貞駒的人脈超出了議會,到達商界。她幫助在2019年1月促成中國通訊企業華為(Huawei)和一個找生意的政治游說機構之間的會議。其中一個在該游說機構工作的人是前保守黨議員尼爾·卡邁克爾(Neil Carmichael),他曾在教育議題上與李貞駒合作。
但是,中國干預的具體事例仍然很難找到。一個政府試圖影響另一個政府的事很常見——問題出現在當它是隱秘發生的,而且一個政府被認為是有敵意的時候。
一些人在想,李貞駒的警報是不是一個有用的方式,可為目前正在議會流程中的新國家安全立法提供充分理由。假如通過,它將會給安全部門新的權力,來打擊干預——但是一些渠道,比如政治捐款和APPG等,仍將會是主要由議會和各政黨自行應對的事情。
馬丁·索爾立指出,中國意圖在英國的核能項目中擔當更重要的角色,是中國對英國公共生活「長線博弈」的關係方面之一。另一些人則說,影響力可以是隱密的——包括關於香港或者台灣哪些問題要問,哪些不問。
但是,既然李貞駒在英國政界活躍了超過15年,而且都如此公開的時候,為什麼MI5和議會當局要這麼長時間之後才行動呢?
安全部門消息源表示,她的活動性質隨著時間推移越發明顯。但是他們承認,政府事務優先級的改變是另一個原因。在卡梅倫和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歐思邦)大談英中關係「黃金時代」的時候,公開警告根本不會發生,一名安全官員說,當時根本沒有這種意欲。
MI5還需要克服自己的謹慎。
多年來,這個組織都不願意碰政治——一部分原因是1980年代保守黨政府曾施壓調查工會等左翼組織的歷史遺留問題。最近,議會的情報和安全委員會則會對MI5不調查俄羅斯對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的干預或者一些政治捐款者身份表示震驚——這是該組織謹慎的另一個跡象。
MI5近年的焦點從恐怖主義轉移到政府威脅——不過其中最迫切的是俄羅斯,而不是中國。
MI5在過去三年針對中國活動的工作翻了一倍——而且會再度翻倍,這是肯·麥克雷姆在7月6日的演講中說的。但是一名前情報官員相信,這當中的起點很低。
還有政治與安全事務互相衝突的風險。
各政黨到底有多想讓安全部門到處出動審查捐款和捐款者,或者對候選人進行背景調查?
而且,當選舉到來的時候,還有一種風險是情報會被政治化——就像最近在澳大利亞所發生的那樣。該國的外國情報部門主管在2月不尋常地提出公開警告,一名不知名人士被指「與一個外國政府有很深的聯繫」,並且擔當「操手」資助一個潛在的議會候選人。
一名商人後來被點名,指其利用在澳大利亞的議會特權。他回應形容該指控「毫無根據和魯莽」,表示他「在澳大利亞的民主選舉程序干預中從未有過參與或者利益」。
不過,隨著大選臨近,對中國介入的指控甚囂塵上,有些人指參選者中有人有北京的支持。
對特定群體的針對也可能會製造敵意和懷疑——這是FBI「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的批評者們提出的說法,該行動調查學者與中國有關聯的指控。在英國,對李貞駒的警告在華人社區當中激起了有關「政治迫害」的討論——妨礙了更進一步溝通合作的努力。
無論李貞駒本身的目的是什麼,另一些人都可能是真誠地想要推進華人群體的參與。馬丁·索爾立說:「這令人傷心,因為毫無疑問我們需要更多地參與。」
中國駐倫敦大使館要求BBC查詢其在1月發佈的聲明,當中說:「中國曆來奉行不干涉別國內政原則,中方沒有必要、也不會去『收買』外國議員,中方堅決反對一些人捕風捉影,對英國的華人群體進行抹黑、恐嚇。」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10/04/2024 10:44AM
09/04/2024 05:00PM
09/04/2024 05: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