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中國小學教材插圖為何出版十年後引發爭議

中國小學教材插圖

Getty Images
有網友認為,插圖人物面貌醜陋,疑似醜化中國人

近日,中國大陸一官方教材出版社十年前發行的小學數學教材插圖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有網友批評,插圖人物面貌醜陋,質疑是在醜化中國人;還有的插畫動作有性暗示,讓人不適。

中國教育部周一(5月30日)回應稱,已成立調查組進行全面徹查,對查出的問題將立行立改,對存在違紀違規問題的責任人將嚴肅追責問責,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教材爭議

上周,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學數學教材插圖問題開始發酵。有網友指出,插畫中的人物眼距寬,沒有精神,看起來像「唐氏綜合徵」患者,是在故意醜化中國人。另外,插畫中的學生穿著疑似美國星條旗的上衣,戴著「美國隊長」標誌的耳機,網友認為是「崇美」表現。

還有網友指出,一些插圖出現性暗示,比如有一張插圖突出男性隱私部位。在一張學生們玩耍的照片中,有男生把手放在女生的胸部上,還有男生扯女生的裙子。

一些網友拿出多年前的教材對比,稱以前的插圖人物陽光積極,這套教材則「讓人不適」。

據中國媒體報道,備受爭議的插畫來自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版式設計和插圖來自北京吳勇設計工作室。這套教材已經使用了近10年。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12年上台以來, 中國當局不斷加強對意識形態和教育領域的管控。2016年,時任中國教育部長的袁貴仁曾表示,絶不能讓傳播西方價值觀念教材進課堂。

除了這套教材外,還有網友翻出了一些有問題的兒童書籍。東方娃娃雜誌社創作的《流汗啦!》繪本中,出現了兩個男孩拉著女孩胳膊舔汗的畫面。隨後該雜誌社發聲明稱已經將書本下架並組織專家重新審讀。

官方回應

中國教育部周六(5月28日)表示,已經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重新組織專業力量繪製教材插圖,確保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使用新教材。教育部將組織專家團隊進行嚴格審核把關。

教育部還稱,立即部署對全國中小學教材進行全面排查,重點是教材內容、插圖等,發現問題立即整改,「確保教材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符合大眾審美習慣」。

對於此次事件,涉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5月26日回應稱,虛心接納社會各界好的意見,已經著手重新繪製有關數學教材和部分插圖,改進畫法畫風,提高藝術水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周六繼續發表聲明致歉,稱已成立工作專班,全面整改小學數學教材插圖,到今年9月1日前全面整改到位。

據中國媒體報道,備受爭議的插畫來自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版式設計和插圖來自北京吳勇設計工作室。

Getty Images
據中國媒體報道,備受爭議的插畫來自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版式設計和插圖來自北京吳勇設計工作室。

不過許多中國網友並未認可人教社的致歉。

「當初是怎麼通過的審核?必須追責,嚴懲當事人!」 微博網民「大明給事中」說。

網民「XueJiaoY-」則認為:「你們這明明就是思想出了問題,不是畫法出了問題。」

引發爭議的教材也引起中國官方媒體的關注。

「人民日報評論」微博表示,教材插圖不只關係審美培育,更關乎價值養成。

「健康、陽光的插圖設計,才能引導孩子們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界、價值追求。教材的編寫與設計更需有強烈的責任心、使命感,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評論指出。

網絡熱議

微博網民「第一眼的意中人」指出,小學教材插畫最大的問題不是在於審美,而是意識形態滲透,醜化中國人形象、戀童癖、性暗示、精神美國人。

「這幾個大雷踩了個遍,況且還是小學教材上,從作圖者、出版社到教育部審核人員等一系列程序都出現了問題,這才是重中之重,」該網友認為。

中國小學教材插圖

Getty Images

不過,對於這套教材,也有人持不同觀點。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肖鷹不認為教材配圖「很醜」,更不認為這些畫會給小學生的學習和教育產生不良效果。

他指出,小學數學教材配圖的要點是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興趣和啟發他們的開放性思維,因此教材配圖設計的主旨是活潑生動,而被指責的插圖設計採取的是誇張、漫畫風格的卡通,「我認為,僅網絡所見圖樣,這本教材是基本符合教學需要的」。

「美醜是相對的,更是變化的,不能用所謂『經典版本』做標凖衡量今天的教材設計。否則,恪守陳規,何談創新?」肖鷹在微信公眾號文章表示。

中國出版人洪晃表示,審美是個性化的,審美教育是讓每個人在眾多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審美,不是被統一灌輸一種審美判斷。

她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說,配圖沒什麼問題,但教材中的內容不能有錯誤。

但這番話遭到了許多網友的強烈反對,隨後洪晃在微博道歉,稱這些畫配教科書並不合適。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