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校園槍擊案頻發,那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令人沮喪。但在媒體的喧囂過後,(生活)已經不再是一切照舊了。
在最新一起槍擊事件中,18歲的薩爾瓦多·拉莫斯(Salvador Ramos)在德克薩斯州的羅布小學開槍打死了19名學童和2名老師。
羅布小學的學生年齡在7-10歲之間。
拉莫斯手持一把手槍、一把 AR-15半自動步槍和大容量彈匣大開殺戒。最終,他被當時在附近巡邏的邊境警察擊斃。
但這種暴力行為如何影響美國學生、老師和家長們的日常生活呢?
不難理解,學校殺戮事件無疑會讓公眾大聲疾呼加強學校保安措施。
在德州羅布小學槍擊事件後,幾個學區表示,他們本周將加強校園警力。
美國校園槍擊案頻發,包括1999年的哥倫拜恩高中(也稱科倫拜高中)槍擊案;2007年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2012年桑迪胡克小學校園槍擊案以及2018年帕克蘭高中槍擊案等等。
這些事件共導致88名無辜者喪生。
美國校園槍擊事件專家瓊森說,「每次重大槍擊事件都會讓人們呼籲增加他們各自學校的安全防範,以確保向學校家長保證,他們的孩子不會成為下一個哥倫拜恩、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或是桑迪胡克那樣的受害者」。
瓊森在《受害者與犯罪人》雜誌上撰文說,結果導致金屬探測器、X光機、武裝警衛,以及員工帶槍進校園已經變成「常態」。
瓊斯表示,美國學校已經習慣為大規模槍擊做應急計劃凖備。這意味著越來越頻繁地評估威脅、制定應急計劃、成立危機小組,應對槍手襲擊計劃處於待命狀態等。
根據美國槍支安全支持基金組織(Everytown for Gun Safety Support Fund)的數據,美國超過95%的小學都曾進行應對槍手襲擊的模擬演練(active shooter drills),但它卻是最有爭議的政策之一。
在一些最逼真的演習中,扮演槍手的蒙面男子攜帶假槍,扮演受害者的學生則渾身是血(假血)。
在2020年的一份報告中,Everytown表示,「沒有研究」支持這樣的演習是否有效。與此同時,有證據顯示,這種模擬演練實際上可能會對心理健康有害。
它引用一名家長的話說:「我在幼兒園的孩子在演習期間一個人被困在洗手間裏,之後花了一年時間來治療因此而帶來的極度憂慮」。
這名家長還表示,甚至在新學校,她女兒仍不得不使用護士辦公室的洗手間,就是因為那次演習給她所造成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結果。
2019年,印第安納州的一所學校受到了批評,因為他們在演習中所使用的假子彈讓學生受到「創傷」,老師也有「瘀傷」和感到「害怕」。
美國國家學校危機和喪親中心的舍恩菲爾德當時對BBC表示,許多這類演習是為成人設計的 – 比如,學校專業人員或是執法人員 – 看看他們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反應。
他說,「讓孩子們渾身沾滿假血躺在地上扮演受害者毫無意義,並且可能會造成創傷」。
他補充道:「我擔心這些演習會向孩子們灌輸他們有可能做到超出自己–或任何人–實際能力的想法。這只會給槍擊事件倖存者帶來更多創傷」。
幾項研究顯示,校園槍擊事件會給倖存者留下心理健康問題,導致他們學習成績不佳,甚至還會給學校所在社區造成影響。
據華盛頓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專家2021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與沒有經歷過槍擊事件類似學校的孩子相比較,槍擊案倖存學童更可能長期缺課。
那些學生更可能肄業,盡早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也更小。
槍擊事件還會帶來更廣範的影響,例如,經濟學家說,隨著家庭離開這一地區,槍擊事件還會產生經濟影響。
斯坦福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在校園槍擊案發生的社區,年輕人(20歲以下)使用抗抑鬱藥的人數增加了21%。
斯坦福經濟政策研究所羅辛-斯萊特說,大規模槍擊事件「發生得如此頻繁,以至於我們對它們越來越不敏感了」。
她說, 「也許對那些倖存者來說,他們又會回到正常生活中去,因為這就是美國的生活。但我們的研究表明,情況似乎並非如此」。
她還說,「當我們考慮校園槍擊案的代價時,往往會根據死、傷的個人以及他們的家庭來計算。但現實是,還有更多學生在目睹學校槍擊後倖存下來」。
根據美國專業多平台刊物「教育周」的統計,僅在今年美國就發生了27起造成傷亡的校園槍擊事件,至少有67人死亡或受傷。
自從2018年該出版物開始收集數據以來,一共發生了119起校園槍擊事件,其中每起事件中至少有一人受傷或死亡。
瓊森說,不幸的是,今天的年輕人已經被貼上「大規模槍擊一代」的標籤。
儘管槍擊事件對人們生活帶來諸多影響,但卻未足以明顯改變(美國)公眾對槍支管制的看法,特別是共和黨政客以及選民仍然贊成擁槍權。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說,德州槍手「偷走了孩子們的未來」,並批評一些國會議員們只會「在槍擊事件後發表空洞講話,但同時卻反對所有拯救生命的努力」。
德克薩斯州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表示,槍擊事件是「邪惡和大規模謀殺行為」,但他堅稱,槍支管控政策並不會阻止此類事件的發生。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09/06/2022 12:00AM
09/06/2022 12:00AM
09/06/2022 12: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