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李克強:當前經濟困難大於兩年前,紓困刺激措施要「能出盡出」

李克強(2022年3月11日資料照片)

Reuters

5月25日,中國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釋放了明確的穩增長信號。

這場會議參與官員眾多——從中央部委,到省、市,乃至區縣一級,有媒體估計參會人數可能超過十萬。

會議上對中國經濟形勢的描述也出乎輿論預料——李克強稱,困難比2020年初受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

對於刺激經濟的措施,這場會議要求又多又快——比如要求各地5月底前要出台實施細則;再比如,要求各地在助企紓困上政策能出盡出。

這場會議凸顯出中國經濟在嚴格防疫政策下,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政策力度和速度,讓人聯想到2008年金融危機後「四萬億」刺激政策。那場超強刺激被稱為「大水漫灌」和「飲鴆止渴」,雖然穩住經濟大盤,但中國之後用了多年消化後遺症。

中國經濟形勢有多嚴峻

「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來,一些經濟指標明顯走低,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在5月25日的會議上,中國總理李克強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描述引人矚目。

一名外賣送貨員在北京某封閉場所行走。

EPA

2020年疫情第一波衝擊下,中國經濟遭受重創,當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那不僅是1992年中國開始公布季度GDP數據以來最低數值,也是首次出現季度增速為負值的情況。

對比之下,兩年前武漢封城76天,目前上海封城已超過60天。經濟重要程度上,兩個城市不可同日而語,武漢屬於中部地區核心城市;但上海不僅是製造業中心、外貿中心,也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封閉兩個月帶來的經濟衝擊力比武漢更大。

雖然二季度經濟數據尚難統計,但各方對疫情衝擊之下的中國經濟預期普遍大幅走低。

一名男子在上海騎著自行車穿過橋上的疫情封鎖路障

EPA
上海封城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非常深遠。

目前能夠看到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失業率,當前幾乎回到了兩年前的水平——2020年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3月份下降為5.9%。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上升0.3個百分點至6.1%,創2020年3月以來新高。

這一問題也成為李克強口中的高頻詞。比如,「著力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合理增長和失業率盡快下降」。

「能出盡出」的紓困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電視電話會召開前兩日,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出台六方面33項措施,以穩住經濟基本盤。

SHANGHAI, CHINA - NOVEMBER 10: A staff member measures the body temperature of a truck driver at Shanghai Pud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after a new confirmed case of COVID-19 was reported on November 10, 2020 in Shanghai, China. (Photo by Yin Liqin/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嚴厲封鎖措施導致物流不暢,上海製造業停滯,貿易受阻。

此次規模空前的電話會議目的則為傳達和督促各地方政府落實33項措施,要求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實施細則,並且國務院26日將向12個省派出督查組,對政策落實和配套開展專項督查。

這33項措施有稅收優惠和費用緩繳,比如:

  • 在更多行業實施存量和增量全額留抵退稅,增加退稅1400多億元;
  • 放寬汽車限購,階段性減徵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
  • 將2022年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額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
  • 將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餐飲等五個特困行業緩繳養老等三項社保費政策延至2022年底,並擴圍至其他特困行業,預計全年緩繳3200億元。

加大基建投資也成為重要方向,比如:

  • 支持發行3000億元鐵路建設債券;
  • 今年要新開工一批水利、交通、老舊小區改造、地下管廊等項目,並引導銀行提供規模性長期貸款等。

在保就業方面,不僅依靠基建投資來將發揮一定的以工代賑作用,還包括今年將失業保險留工培訓補助擴大至所有困難參保企業,財政對企業穩崗的資金支持政策進一步加碼等。

李克強稱,各地在助企紓困上政策能出盡出。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用市場化辦法、改革舉措解難題。

有網民評論稱,各種藥方雖多,但核心問題是,嚴格防疫政策不放鬆,很難有效刺激經濟。關於這點,李克強在會上稱,解決兩難多難問題是對行政能力的考驗。要在防控好疫情同時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防止單打一、一刀切。

前車之鑒

Firemen in PPE carry medical supplies to a temporary warehouse in Shanghai, China Sunday, April 10, 2022

Getty Images
嚴厲的清零措施仍在持續,中國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非常嚴峻。

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和刺激力度,讓人聯想到2008年次貸危機後的中國——彼時,金融海嘯的餘波跨過太平洋衝上中國的海岸,當年11月中國進出口數據突然跳崖,出口增速從上月的19.2%下降到-2.2%,進口增速從上月的15.7%下降到-17.9%。

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稱,「這場金融危機是歷史上罕見的」,以及「要千方百計防止金融危機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

幾天后,中國宣佈「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推出一個四萬億元級的經濟刺激計劃,當時低迷的全球經濟都為之一振。大量的錢注入經濟,基建狂潮成為托底經濟的主力。2008年底開始,中國發改委突然放鬆審批條件,密集批複同意了28個城市的地鐵規劃,投資超過1萬億元。事實上,「四萬億」中45%投向了公路、鐵路、機場和城鄉電網。

但很快,它被視為「飲鴆止渴」的計劃,推高了債務風險,吹起了地產泡沫。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事後稱,「這是飲鴆止渴的辦法,它不但沒有降低槓桿,相反進一步槓桿化了」,而一旦有風吹草動,「局部的資金鏈斷裂傳導到金融市場的其他部分,引發系統性危機」。

此後多年中國不得不承受「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帶來的痛感。因此,當前疫情壓力下的強刺激,也有聲音擔心,是否會重蹈覆轍。

不過,當前分管金融的副總理劉鶴,在推出「四萬億」計劃時就是中財辦副主任。他在10年前的一次講話中提到過當時的苦衷——「在應對本次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當全球經濟處於自由落體狀態的時候,我們中央政府不得不進行大規模的直接干預,取得了很大成績,也確實還有一些問題。」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