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拜登涉台言論再現「口誤」, 從「戰略模糊」走向「建設性清晰」?

台灣外交部發言針對此次拜登發言,亦重覆這兩年來的外交辭令感激美方對台「堅若磐石」的支持,

Getty Images
台灣外交部發言針對此次拜登發言,亦重覆這兩年來的外交辭令感激美方對台「堅若磐石」的支持,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任後首次訪問亞洲,在日期間, 其涉台言論受關注。23日有媒體提問稱,若台海發生戰事,美國是否願意軍事保衛台灣。 拜登直截了當回答說:「會」。 在記者追問下, 他補充說:「這是我們做出的承諾。」 (That’s a commitment we made)

此言一出,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之後,白宮出來澄清說,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拜登自己也在隔日重申,在台灣問題上的「戰略模糊」政策並未改變。

中國外交部抨擊美方在台灣問題上「玩火」,並強調美國無權介入中國內政。周三(25日),中國國防部宣佈,解放軍東部戰區將在台灣周邊海空域組織多軍兵種的實戰化演練,目的是為對美台近期「勾連活動」提出嚴正警告。

美國總統拜登

Reuters
美國總統拜登第一次亞洲行,第二次表示如果中國武統台灣,美國將出手防衛。

拜登再次出現涉台「口誤」?

早在去年8月,拜登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關於阿富汗問題的訪問時被問到,美國在從阿富汗撤軍後,台灣還能否指望美國。

他說:「我們的(台灣關係法)第五條款做出了神聖的承諾,即如果真有人入侵或對我們的北約盟友採取行動,我們會做出回應。日本也是,韓國也是,台灣也是。」

第二天,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Ned Price)被問及政府是否考慮放棄「戰略模糊」政策。普萊斯說,政府「沒有計劃」在現有協議之外升級對台灣的支持。

當時, 有觀察者認為拜登是「口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DhnmCrSEk

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大學教授Stephen Robert Nagy 告訴BBC,拜登最近的表態也並非美國外交政策出了偏差, 反而是一個微妙設計過的的陳述。「而且,我認為在一個中國政策方面美方並未改變,但華府正在使用其創造性的方法持續與與台灣在商業,科技,教育及公民社會等建立關係。在將台灣納入國際組織的支持意圖也很明確,」他說。

去年年2月,拜登在美媒CNN節目上說「美國政府必然會就台灣議題發聲」;3月,美國務卿布林肯在國會聽證會上稱台灣為「國家」 (country);10月份他說不存在 「台灣協議 」的聲明。

有許多分析認為,拜登再次「口誤」是美方刻意安排,繼續使用切香腸(salami-slicing)的外交手段,持續製造一些微小的動作和舉措,最終累積的結果會巨大。

澳洲國立大學講師宋文笛便向BBC分析,拜登政府評論台灣事務的所謂「口誤」其實是他上台後開始慣用的外交招數,意在發出一個明確的政治信號。

他認為,該發言就算是「口誤」也是一個有用的「口誤」,向其他國家發出了一個政治上有用的信號。

他說,美方之後的澄清聲明有一種 「魚與熊掌兼得」的效果。從白宮立即澄清收回拜登的聲明可以看出,拜登未正式將「戰略模糊」政策「公開」加以改變,但卻發出足夠強的信號,「暗示」美國的政策將發生實質性變化。

德國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分析員Valarie Tan 亦持類似意見。她電郵回覆BBC中文稱,雖然有意見批評拜登此次發言零碎不完整,但在烏克蘭遭受入侵的背景下,此次發言是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做出有戰略意圖的姿態。

「目標是向中國宣示美方在一些政策戰略下,可以做什麼事….而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保持不變,並不意味著美國在台灣戰爭中不作任何反應,而是更多地取決於美國在什麼情況下進行干預。」

而台灣官方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蘇紫雲卻認為,拜登的兩岸戰略已經從「策略性模糊」轉為「建設性清晰」( constructive clarity)。

蘇紫雲博士說,這是因為「戰略模糊」及「戰略清晰」二分法已無法適應現況,亦即無法突顯美方「反對武力改變現狀」的底線思維,因此可以用「建設性清晰」來形容。

他說,拜登多次表達將以軍力保衛台灣外、近兩年的美日、G7、QUAD等都將台海安全列在共同聲明中,以及美國務院系統調整「一中政策」定位,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不同於北京的「一中原則」;美參謀首長主席米利及印太司令等都曾經公開表達過「美軍有能力擊敗解放軍」、「美軍確保台灣現狀不變」等等都可視為「建設性清晰」之例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SUN8P3RZAg

威懾還是挑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5月24日批評美國稱,美方「費盡心機」在一個中國原則問題上玩弄文字遊戲。他抨擊美國違背在台灣問題上之承諾,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明裏暗裏慫恿支持「台獨」分裂活動。

同日美、日、澳、印四方會談開幕,2架中國軍機和4架俄羅斯軍機一度進入南韓東部的防空識別區(KADIZ)。中國國防部之後證實,這是中俄兩國空軍在日本海、東海等海域上空實施例行性聯合空間戰略巡航。

5月25日,中國國防部又宣佈,近日將在台灣周邊海空域組織多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練,對近期美台勾連活動做出嚴正警告。中國國防部的新聞稿引用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稱:「美方在台灣問題上說一套做一套,頻頻給『台獨』勢力壯膽打氣,這是虛偽的、徒勞的,只會把局勢引向危險境地,自身也將面臨嚴重後果。」

美國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以電郵回覆BBC中文稱,針對台灣問題,拜登是意圖加強威懾。 「但在我看來,他在東京的表態,以及他上任以來針對台灣的其他表態,都造成了戰略上的混亂….這種混亂可能會挑釁(provoke)中國對台的攻擊(attack)…並且可能會破壞而不是增加美國的信譽。」

台灣依舊低調

美台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依據美國的《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 ),美國對台灣出售防衛性武器,該法並要求美國必須提供台灣自衛的能力。

蔡英文政府回應拜登政府涉台發言,態度依舊低調。

台灣外交部重覆這兩年來一貫的外交辭令稱:「感激美方對台『堅若磐石』的支持,以及台灣參與區域和平之決心。」

台灣的回應,基本上符合蔡英文總統說的不挑釁、不示弱的立場。就國際政治而言,中華民國原本就有防衛自己的責任,蘇紫雲認為。

宋文笛則強調,拜登此次聲明可視為給台灣的一個「安慰獎」。有報導稱,初始階段台, 灣將被排除在拜登的印太經濟框架之外。民意調查顯示,自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台灣民眾對美國信任度出現下滑。 他認為,拜登此次聲明或有助於修復台灣人對美國的信心。

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的Valarie Tan認為, 拜登的亞洲之行向中國發出了一個信息,即亞洲再次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重點。但她強調,美國若要對抗和遏制中國在該地區的野心和影響,需要與該地區的盟友提出更一致和具體的方法,特別是在貿易和安全方面。

拜登的亞洲之行,根本上是為了重新建立和恢復美國的經濟領導地位,並與該地區的盟友重新聯繫。「但『印太經濟框架 』看起來很像樣,高級別的會議和志同道合的領導人聚在一塊,但當涉及到更多實質性的成果時,這次訪問令人感到失望,」 Valarie Tan說 。

有分析說, 此次拜登涉台發言熱度也幾乎蓋過了此次在東京舉辦的「四方會談」的議題。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